即時資訊

1月1日起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中國大陸進口關稅又降了! 「大禮包」來了稅率——

■ 本報特約記者 孔德晨 陳曄華 關稅又降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印發通知,2021年1月1日起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以支援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連年調整關稅,為啥?關稅具有保障國家財政收入、調節社會經濟活動和對外經貿中保護本國經濟利益的功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運用征、減、免、退等關稅手段,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可以說,關稅的變遷見證了對外貿易發展歷程。完善立法制定政策——1980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恢復海關單獨對外貿進出口貨物徵收關稅。1985年1月,國務院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海關開始按照關稅條例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計征關稅;198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頒佈實施,以海關法和關稅條例為依據,一系列配套規章也相繼出臺。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1992年,中國加入《協調制度國際公約》;2015年6月,中國牽頭制定了首個世界海關跨境電商監管與服務指導性檔《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標準框架》,中國大陸海關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正在不斷提升。優化稅則體系——近年來,中國大陸已實現多次降低服裝、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藥品等消費品的進口關稅。 自2018年5月1日起,中國大陸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同年11月1日起,中國大陸再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準從9.8%降至7.5%。2019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又對706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對國內生產治療癌症、罕見病等藥品急需進口的重要原料實施零關稅,涉及31個稅目項下63個品種。2020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對859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繼續對原產於23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惠民生、提品質、促升級具體來看,本次關稅新一輪調整體現了三方面思路: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此次關稅調整方案明確,對第二批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特殊患兒所需食品等實行零關稅,降低人工心臟瓣膜、助聽器等醫療器材的進口關稅,降低乳清蛋白粉、乳鐵蛋白等嬰兒奶粉原料的進口關稅,降幅甚至達到50%。更好滿足大陸生產需求,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為滿足大陸生產需要,調整方案明確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迴圈泵、鋁碳化矽基板、砷烷等新基建或高新技術產業所需部分設備、零部件、原材料的進口關稅,從5%-8%降到2%-4%。同時,從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角度出發,新一輪關稅調整還降低了一部分節能環保產品的進口關稅。例如,作為汽車節能減排的重要部件,廢氣再迴圈閥的進口關稅由7%降到5%。此外,對飛機發動機用燃油泵等航空器材實行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以促進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降低木材和紙製品、非合金鎳、未鍛軋鈮等商品的進口暫定稅率以鼓勵資源性產品進口,並適度降低棉花滑准稅;2021年7月1日起,將對176項資訊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六步降稅。強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調整方案指出,為貫徹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1年1月1日起,相應取消金屬廢碎料等固體廢物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執行最惠國稅率。「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優先、保障公眾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前幾年中國已經禁止進口各類電子垃圾了,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張建平說,「這體現出在追求高品質發展和『雙迴圈』的過程中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理念,提高環境保護的標準、降低能耗。」擴大「朋友圈」除了著眼滿足大陸需求,調整進口關稅持續釋放加快擴大開放信號之外,還體現了中國擴大「朋友圈」、促進共用共贏的決心。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實現高品質引進來和高水準走出去,根據中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訂並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或優惠貿易安排,2021年中國將對原產於相關國家或地區的部分進口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其中,中國與模里西斯自貿協定從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並實施降稅。此外,進一步降稅的還有中國與紐西蘭、秘魯、哥斯大黎加、瑞士、冰島、巴基斯坦、智利、澳大利亞、韓國、格魯吉亞自貿協定以及亞太貿易協定。原產于蒙古的部分進口商品自2021年1月1日起適用亞太貿易協定稅率。2021年繼續對與中國建交並完成換文手續的43個最不發達國家實施特惠稅率,特惠稅率適用商品範圍和稅率維持不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表示,《亞太貿易協定》成員國孟加拉、中國、印度、老撾、韓國、蒙古國和斯里蘭卡是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可以挖掘的主要新興市場。在全球疫情肆虐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繼續堅持自由貿易的對外政策基調不僅有助於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應對外部衝擊,也將進一步加強價值鏈合作,推動亞太生產網路向更高層次發展。

兩岸少年藝術展 在福州開幕

■ 本報特約記者 伊晴 1月9日,「2020陽光海峽——兩岸少年藝術展」在福州朱紫坊正式拉開帷幕。該藝術展作為「2020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雲上交流營活動的收官之作,集中展覽兩岸少年透過雲端分享的精彩視頻,並設置多元藝術分享和互動環節,讓閩台少年雲上相約一起嗨。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了兩岸孩子們「串門」之路。為完成兩岸少年2020再相見的約定,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推出「相約,一起嗨!——2020年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雲上交流營活動。

滬上高校與台資企業 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 本報特約記者 陳春風 1月8日,上海松江大學城高校台企實習基地簽約掛牌儀式舉行,旨在加強高校與台資企業的緊密聯繫,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增進兩岸青年融合,解決台企人才需求。當天,華東政法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3所高校與松江區內台積電(中國)有限公司、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海昌隱形眼鏡有限公司、上海永大電梯設備有限公司、上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晶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家台資企業進行簽約。簽約台資企業將為這3所高校的學生修讀實踐類課程提供方便,簽約台資企業將每年接受適當數量的學生(台籍學生優先)進行畢業實習、專業見習和社會調查。當前,上海共吸引近50萬名臺胞在此學習生活就業創業,集聚了14644家台資企業,72家總部和研發中心,合同利用合資累計達到428.9億美元。上海已創成6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及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累計參與實習就業創業相關活動的臺灣青年達5萬人次。上海松江則一直是高校人才彙聚之地,目前在讀臺灣大學生約有300位。2019年,松江區舉辦了首屆松江大學城臺灣學生暑期研習營,成為關注在滬臺灣青年,探索區、校、企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本次實習教育基地的簽約堪稱研習營的升級版,有助於常態化、制度化地推進幫扶台籍大學生實習就業乃至創業。

美駐聯合國代表訪台告吹 蓬佩奧之流「最後瘋狂」得到遏制

■ 謝明輝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海基會前顧問 美官員此時訪台是「短多長空」。表面上,民進黨當局賺了面子,又多了一個向島內民眾吹噓台美關係升溫的樣板;但實際上,在一個政府即將下臺之際,派一個高層出訪,除了象徵式意義外,沒有任何作用。民進黨反而恐因為與川普眉來眼去,引起拜登的不滿,而陷入兩難境地。克拉夫特取消訪台,蓬佩奧之流的「最後瘋狂」得到遏制,兩岸關係沒有進一步惡化。拜登上臺後面臨的將是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美國,川普過去4年埋下的「地雷」要一一排除。在臺灣問題上與大陸搞激烈對抗對美國並沒有好處。從拜登的風格以及其團隊回應來看,拜登新政府可能會扭轉川普時期的對台激進政策,回歸40多年來的處理共識。但是否取消川普任內通過的一系列涉台法案,甚至否決蓬佩奧解除台美交往限制的聲明還是未知,修復不斷被衝擊底線的中美關係仍任重道遠。民進黨當局勿再與川普政府唱和,在「倚美抗中」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調整兩岸路線、改善兩岸關係才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