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縮影

【就事論世】美國新議長強生當選及美國對以色列支持:共同迎向挑戰

■ 理應 美國眾議院終於在漫長的等待後,選出了新的議長,結束了長達22天的混亂時期。共和黨籍眾議員強生以220票當選議長,為國會帶來新的領導風采,同時,眾議院亦通過支持以色列對抗哈瑪斯的決議。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並在政治舞台上掀起了新的浪潮。眾議院這次的選舉過程雖然曲折,但強生最終以220票成功當選議長,並保持了黨派的團結。在前議長麥卡錫被罷免後,強生成為第四位共和黨議員角逐議長之職。他的當選將在眾議院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他一直是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這對於美國政治風向和政策制定將有所影響。強生的當選還引起了台灣問題的關注。他是國會台灣連線的成員,並曾在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和其他支持台灣、反對中國的法案上簽署連署。這表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將持續穩固,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也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進一步的緊張。總統拜登對強生的當選表示祝賀,並表達了期待共同合作的願望,以尋求共同點,代表美國人民。這種跨黨派的合作精神對於化解政治分歧、推動政策改革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眾議院內的保守派也承諾在支出法案上給予強生更多的空間,這將有助於實現共和黨的政策目標。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眾議院通過的支持以色列對抗哈瑪斯的決議。這一決議以412票贊成對1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其中有9名民主黨議員和1名共和黨議員投反對票。這一決議凸顯了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並對哈瑪斯的行動表示譴責。這也反映出美國政府在中東地區的政策立場,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一系列事件也引發了一些重要問題和挑戰。首先,美國政治的極化和黨派分歧仍然存在,這將影響政府的運作和政策制定。強生的當選雖然是一種積極的信號,但他必須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以實現國會的共同目標。其次,對台灣問題的關注和支持雖然受到歡迎,但也可能對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挑戰。美國應謹慎處理台灣問題,以確保不升級現有的緊張關係。此外,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也可能引發國際爭議,並對中東地區的穩定產生影響。總結而言,美國眾議院選舉新議長和對以色列的支持是當前政治局勢中的重要事件。這些事件將對美國內外政策產生深遠影響,並需要政府和議會共同努力,以應對各種挑戰,實現國家的共同目標。我們期待看到美國政治的穩定和國際事務的進一步發展。

【社論】羅森伯格再次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且看台灣大選候選人如何表態

隨著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日前訪問台灣並再次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不禁要問:在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選舉中,哪位候選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這個問題對於台灣的政治未來以及美國和台灣的關係都至關重要。羅森伯格的台灣之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她在台北強調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但同時再次確認了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即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立場的表達在當今的國際政治環境中特別重要,因為美國正面臨著多個國際危機,包括俄烏戰爭和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哈瑪斯行動。這些事件使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變得更加複雜,因此羅森伯格的訪問被認為具有重大使命。那麼,為什麼羅森伯格此刻訪問台灣並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這個問題引出了一個更廣泛的議題:台灣的大選。目前,台灣有幾位知名的參選人,包括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和郭董。然而,其中哪一位曾經主張台灣獨立,哪一位是台灣獨立的支持者,哪一位是台灣獨立的積極倡導者?對於這個問題,前大使介文汲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羅森伯格之所以訪問台灣,是要在選舉前向台灣發出一個明確的資訊,即「不支援台灣獨立」。這表明美國對台灣選舉的態度,並強調了台灣的未來發展必須符合現有的國際體系。值得注意的是,羅森伯格在訪問中明確表示不會干涉台灣的選舉,但她的訪問本身已經傳達出了一個強烈的政治資訊。這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即台灣的獨立運動是否仍然具有實質性的支持,尤其是在台灣政治領袖中是否有人堅定支持台灣獨立。然而,要弄清哪位參選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過去,台灣政治的複雜性和多元性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模糊。雖然台灣政治經常涉及對中國大陸的關係和國際地位,但每位參選人的政治立場和主張都有所不同。賴清德是台灣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他在過去的政治生涯中一直強調台灣的主權和獨立,但也支持與中國和平共存。侯友宜是新北市市長,他的政治立場相對較保守,強調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柯文哲是臺北市前市長,他的政治主張通常較獨立,但他的立場在多個問題上也有變化。郭董是知名企業家,他在政治上相對新手,對台灣未來的政治方向尚無明確表態。在台灣的政治風暴中,台灣獨立問題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它涉及到台灣的未來和國際關係。美國的立場,特別是在這個時刻,對於台灣政治的走向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對於哪位參選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以及他們的政治立場如何,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最終,台灣的選民將在選舉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並決定台灣的未來方向。然而,無論選擇是什麼,美國的立場已經被強調,即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立場將繼續影響台灣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並塑造台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台灣位於亞太地區,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民主政體,使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台灣的政治地位一直受到中國大陸的壓力,中國主張台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實現統一。美國一直是台灣的盟友和支持者,並通過一系列政策和立場強調台灣的安全和經濟利益。然而,美國也在中國之間保持著複雜的關係,因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不斷增強。因此,美國必須謹慎處理台灣問題,以確保不會引發國際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選民和政治領袖將需要平衡國內需求和國際現實。台灣的未來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需要謹慎的政策和外交努力。然而,無論選擇是什麼,我們都應該牢記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和立場,即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點在台灣的政治和國際關係中都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並將繼續在未來的發展中發揮作用。總之,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的訪問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台灣的總統參選人中是否有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這一問題反映出臺灣政治的複雜性和台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無論選擇如何,我們都應該理解美國的政策和立場,以確保台灣在國際事務中能夠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同時確保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台灣的未來發展將在這些關鍵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塑造。

【社論】全球地緣政治風暴愈演愈烈 台灣半導體業面臨嚴峻挑戰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是中東地區長期存在的複雜和敏感問題,涉及到多方利益和紛爭。美國一直在這一地區發揮著重要角色,而這個角色的性質和影響在不同政府領導下有所不同。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友,支持以色列的政治立場。美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經常使用否決權,以保護以色列免受國際指責和制裁。美國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包括武器和軍事裝備,以加強以色列的國防能力。另外,外交和和平進程,美國一直是中東和平進程的重要仲介,試圖促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對話和談判。美國曾多次提出和支持各種和平計畫,但這些努力在過去多次失敗。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導致了巴勒斯坦對美國的不信任。巴勒斯坦認為,美國在和平進程中的中立性受到質疑,因此不願意接受美國作為獨立的仲介。美國曾提供援助給巴勒斯坦領土,以支持經濟發展和人道主義援助。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美國減少或中止了對巴勒斯坦的援助。巴勒斯坦試圖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以在國際舞臺上維護其權益。他們曾提出國際社會主導的和平解決方案,以減少美國的直接干預。美國在以巴衝突中發揮了重要的政治、軍事和外交角色。美國的政策和干預對於地區的穩定和和平進程有深遠的影響,但也引發了爭議,因為不同政府和政治派別對中東問題持不同的立場。這一複雜的局勢使得解決以巴衝突變得更加困難,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找到可持續的和平解決方案。在世界的戰火燃燒,地緣政治風暴愈漸擴大之際,台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黎巴嫩的不穩定,以及伊朗的影響力,都在世界舞臺上掀起了波濤。謝金河董事長的警告,以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言論,突顯了地緣政治對半導體產業和台灣的深遠影響。在這篇專文中,我們將探討這些問題,關注台灣半導體業在地緣政治風暴中的未來。半導體業的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變遷半導體產業一直被視為全球化的業務,因為它的產品應用範圍幾乎遍及整個地球。然而,地緣政治的變遷正在改變這一格局。哈瑪斯與以色列的衝突,以及可能牽動伊朗、黎巴嫩和敘利亞等國,將中東變成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地區,對全球供應鏈構成了威脅。在這個背景下,台灣半導體業是特別脆弱的。台灣以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主導地位而著稱,而台積電更是半導體領域的巨頭。然而,張忠謀的警告表明,地緣政治變遷可能會對這一局面帶來重大挑戰。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台灣一直是地緣政治角力的焦點之一。其位於亞洲的戰略位置,以及其對半導體產業的關鍵貢獻,使得它在全球政治舞臺上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不僅如此,隨著烏克蘭北約危機的爆發,以色列的新危機,南北韓和台海的局勢也更加引人關注。任何亞洲情勢的劇變都將對台灣產生無情衝擊。地緣政治的金融衝擊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已經在金融市場上引起了震盪。股價下跌,恐慌指數飆升,黃金價格飆升,這些都是戰爭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變得謹慎,金融市場受到更大的毀滅風險。台灣半導體業的未來挑戰在這個地緣政治風暴下,台灣半導體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地緣政治變遷可能會對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不穩定性,這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威脅。同時,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張忠謀的警告表明,台積電將在未來面臨更多挑戰,因為其他公司可能會利用地緣政治趨勢來擊敗它。地緣政治風暴正在改變全球局勢,並對半導體產業和台灣產生深遠影響。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和半導體業的全球領先地位使其特別脆弱。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地緣政治的變遷,以確保台灣的半導體業能夠應對未來的挑戰。在這個不確定的時刻,台灣和全球都需要謹慎應對地緣政治風暴所帶來的挑戰。

【話山論見】中國開放製造業外資准入 打造全球供應鏈強國

■ 理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為全球經濟發展開啟新的機遇。這一重大決策釋放了「中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信號,鼓勵外商投資製造業,將有助於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推動中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的開放之路從自貿試驗區開始,逐漸擴大到全國範圍。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減至27項,其中禁止類17項、限制類10項,實現了自貿試驗區製造業負面清單條目清零。此舉顯示出中國不僅在特定地區,而且在全國範圍內鼓勵外商投資。白明,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研究員,指出這一決策的重要性。他表示,這不僅是自貿試驗區的製造業負面清單清零,更是擴大到全國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釋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越開越好的信號」。這表明中國願意吸引更多外商的投資,並為外國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一舉措對中國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根據「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3」,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達1891.3億美元,增長4.5%,按人民幣計首次突破1.2兆元。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成為了外資投資的重要增長點。歐盟(EU)和東盟(ASEAN)對中國的投資分別增長了95.3%和9.5%。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這一增長趨勢反映出外商對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中國的製造業一直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全面取消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外商的投資首先看中中國市場,其次看中中國的營商環境和要素成本。只有當整體需求充足、價格相對穩定時,中國才能繼續吸引外商的投資。因此,著力擴大總需求對於維持經濟增速、推動外商資本和技術外溢效應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面對美國提出的「去風險」經濟戰略,中國應採取三方面行動。首先,繼續改革開放,成為全球化的堅定捍衛者。其次,著力打造更強韌的供應鏈體系,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最後,努力擴大總需求,確保經濟增速符合潛在產出水準,有利於推動外商資本、技術外溢效應的持續增長。中國的全面開放製造業外資准入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也是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的理念,吸引更多外商投資,推動自身經濟的升級和轉型,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繁榮作出貢獻。這一決策不僅對中國有利,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與發展。

正式簽約!中國高速動車組首次出口歐洲

〔本報特約記者 喬雪峰報導〕10月17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中車旗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與塞爾維亞建設、交通和基礎設施部正式簽署了塞爾維亞高速動車組車輛採購商務合同,這是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的重大突破。此次簽約列車為動力分散型電力動車組,包括20輛(5列)高速動車組,車輛採用4輛編組(2動2拖),最高運營時速200公里,計畫將於2025年投入使用。此次簽約的高速動車組是基於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技術平臺,根據歐洲互聯互通技術規範(TSI)和歐洲技術標準,以及匈塞鐵路具體需求,為匈塞鐵路量身打造的電動車組,具有更智慧、更綠色、更舒適等特點,依據歐洲行業標準,這也是中國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動車組首次出口歐洲。匈塞鐵路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專案,線路全長341.7公里,其中塞爾維亞境內長183.1公里,匈牙利境內長158.6公里。該項目投入運營後,匈塞兩國首都之間的旅行時間將由8小時縮短至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