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綻放青春、同心築夢 兩岸青年在北京體驗冬奧冰雪專案

〔本報特約記者 曹婷報導〕4月24日,「綻放青春 同心築夢」——2021年兩岸青年冬奧主題體驗交流活動在北京召開,20多位京台青年實地體驗冰雪項目、參觀冬奧場館設施。啟動儀式上,兩岸青年以「為冬奧加油 為祖國喝彩」為主題紛紛簽名為北京冬奧會送上祝福,台灣青年志工服務隊代表陳文成與電廠路小學學生代表共同更換學校冬奧倒計時牌。「以前我沒有接觸過冰壺、冰球,真正參與這些體育項目才發現,它疲累的狀態和看別人打時自己想像的是不一樣的,是很特別的感受。」在體驗過冰壺、冰球運動後,來自台灣的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李浩雲說,項目都很有趣好玩,電廠路小學學生們出色的體育競技技術也讓他刮目相看。李浩雲還對明年北京冬奧會表達了自己的期許,他希望冬奧會可以讓更多台灣同胞接觸到冰雪體育項目,感受到冰雪賽事的魅力所在。台灣青年志工服務隊代表陳文成告訴記者,平時台灣學生的精力可能更多聚焦在學業和校內生活中,但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給兩岸學生提供一個更輕鬆愉快的互動環境和交流平臺。「體育活動是強社交,大家在其中是沒有差異的,都可以通過比拼去交友。」陳文成說。下午,兩岸青年走進位於首鋼園的北京冬奧會展示中心展廳,詳細瞭解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場館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情況。在工業風與現代風兼具的首鋼園,兩岸青年共同行走在高線公園空中步道,一同參觀首鋼滑雪大跳臺、眺望新首鋼大橋,感受傳統工業遺存和現代工業元素完美創新融合的獨特魅力。

水木清華:北京清華大學迎來建校110周年紀念日

〔本報特約記者 李斌 魏夢佳 趙旭報導〕4月25日,北京清華大學迎來建校110周年紀念日。「校史與國運,息息相關。」110年來,清華始終同國家興衰、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英才。從一所由「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成長為如今世界一流高校,清華跌宕起伏的歷史與近現代中國發展相伴同行。一代代清華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尋求救國圖存之路,成為助力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110年來,清華始終堅持為國育人,培養國家需要的各類人才。竺可楨、趙九章、吳晗、錢鐘書、曹禺、季羨林、錢三強……眾多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從清華走出。2016年至2020年,學校共培養4.4萬餘名高層次拔尖人才,80%以上畢業生赴國家重點單位就業創業。近年來,清華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完善研究生分類培養機制,構建學生全面發展支持體系,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推行「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畫」,開展大類招生和培養,為學生提供450餘門通識課程。2020年,啟動「強基計畫」,成立致理書院、日新書院、未央書院、探微書院和行健書院五大書院。2020年春季學期,為保障疫情下教學,清華共開設線上課程4471門次,上課師生超268萬人次。截至今年2月底,清華慕課平臺免費向全球開放2800多門課程,為數百萬學習者提供高品質學習內容。清華在建校初期就具國際化特徵,多年來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2011年到2019年,清華派出境學習學生人數擴大近兩倍,達8771人次;疫情前,約一半本科生在學期間有海外學習經歷,博士生比例超60%;有200多名學生到50余家國際組織實習或任職。2011年至2020年,學校在讀國際研究生人數增長近一倍。2016年,清華實施全球戰略,更主動走向世界。50個國家、293所高校、近20項戰略科研合作協定……清華與來自世界的優秀高校、研究機構及國際組織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完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海外教學科研基地的全球佈局,國際聲譽持續提升。2020年,清華牽頭承擔重點研發專案30項,連續五年居於全國高校首位;「十三五」期間,共牽頭承擔重點研發專案148項,涉及42個重點專項。面向未來,清華展示了一張清晰的時間表: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50年前後成為世界頂尖大學。

兩岸同胞溫州佘鄉共度「三月三」 同結石榴籽共圓中國夢

〔本報特約記者 張溫報導〕杜鵑桃櫻花開盛,歌舞蹁躚「三月三」。溫州市第十一屆甌越「三月三」佘族風情旅遊文化節暨浙台(蒼南)少數民族交流活動日前在溫州蒼南縣鳳陽佘族鄉開幕。應邀參加活動的20多位台胞與鳳陽鄉佘族少數民族民眾共娛共樂,共同感受這場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盛宴。本次活動以「同結石榴籽·共圓中國夢」為主題,內容包括兩岸少數民族文藝展演、民俗技藝百工展、百桌千人佘宴等,通過歌舞匯演、婚嫁儀式、民俗技藝等系列佘族風情表演,為兩岸嘉賓呈上一場佘族文化盛宴。在匯演舞臺上,熱烈動感的開場舞蹈《最炫民族風》、悠揚動聽的佘族歌曲《歌韻佘鄉》、獨具特色的婚嫁歌舞《阿姆的揹巾》等節目贏得了嘉賓們陣陣掌聲;台灣歌手張樂民為佘鄉人民獻唱了一首原汁原味的《高山青》。「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借助歌詞的美好寓意,表達了對兩岸一家親的誠摯祝願。在佘族傳統民俗技藝展示館裡,台胞們紛紛上場體驗編草鞋、搗糍粑等傳統民俗技藝,全方位感受了佘族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兩岸少數民族文化在特色歌舞表演與交流互動中激情碰撞,展現了兩岸少數民族的繁榮和多元性,同時也增進兩岸同胞彼此間的瞭解。不少在溫台青紛紛來到現場,表達了對兩岸關係的美好祝福。

「日據時期台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武漢展出

〔本報特約記者 範志報導〕「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台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20日在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拉開帷幕,近200名兩岸大學生和相關機構負責人參與啟動儀式並觀展。此次展覽分為「文化抗日群英譜」、「抗戰烽火中的台灣青年」兩個篇章,通過500多幅珍貴歷史圖片和3萬餘字的文字說明,全景展示1895年至1945年期間,台灣青年在台灣、上海、北京、閩南、南京等地,不屈不撓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矢志不渝推動民族獨立、社會進步、國家統一的奮鬥歷程。展覽策展人、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長期致力於台灣民眾史調查、研究與寫作。他介紹說,此次展覽圖文是他多年走訪收集而來,希望喚起更多人去瞭解、探究真實歷史,感受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認同。「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繼承先輩遺志,團結奮鬥,做新時代有為青年。」在武漢創業的「80後」台胞王天山觀展後表示。大陸「90後」歷史學博士張駿傑指出,展覽豐富了他對台灣歷史的認知,希望和藍博洲合作,深入挖掘更多史料,讓展覽走進兩岸更多地方。

第三屆徐台兩岸金龍湖峰會在徐州舉辦 兩岸「雲端」共謀經貿合作

〔本報特約記者 朱志庚報導〕4月20日,以「智融新時代共用新機遇」為主題的第三屆徐台兩岸金龍湖峰會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龍湖畔開幕。兩岸嘉賓和客商聚首「雲端」,共謀經貿合作,為打造淮海經濟區台資集聚新高地注入新活力。「第三屆徐台兩岸金龍湖峰會」由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等共同承辦。峰會在徐州設主會場,台北設分會場,全程視頻連線。會期4月20日至21日。大會共邀請全國台企聯、部分地區台企協會和台灣區電電公會等經濟團體及組織的嘉賓和客商近400人,其中,台北分會場80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參與峰會,合力推進兩岸產業擴大合作、加快發展。峰會期間,共洽談推進了21個項目,15個項目現場簽約,主要分佈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高端裝備與智慧製造、電子資訊等領域。簽約項目累計投資額達34.7億元,其中,總投資額5億元(含)以上的項目2個,總投資額3億元至5億元的項目5個。峰會還舉辦了「徐台一家親」電視平臺啟動儀式、台企-徐工對接懇談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