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攝影展在京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陳曉根報導]23日,「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題攝影展覽在北京市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展覽所展出的百餘幅作品是近20位攝影家在疆采風活動作品中精選,分「民族大團結」、「邊疆好風光」、「脫貧促發展」、「文化新生活」四個部分,旨在反映當地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各族群眾幸福生活的優秀作品。

兩岸「小廚」以美食為媒共促新交流

〔本報特約記者 陳文韜報導〕這一邊的蛤仔煎出自雲南的「大廚」葉老師之手,賣相出色、口感紮實;而另一頭由台灣美女主播伊庭烹製的蛤仔煎更是讓人品嘗後,仿佛置身於台灣夜市街頭……23日下午,中國台灣網「融融小廚」直播間迎來特別來賓,來自兩岸的「小廚」大顯身手,挑戰台灣著名小吃蚵仔煎,為兩岸網友帶來一場直播「盛宴」。當天,廣州台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一行來到中國台灣網參訪交流。交流期間,廣州台灣青年之家秘書長鄭伊庭作為特別來賓參與到「融融小廚」直播中,親手製作台灣特色美食,與大陸嘉賓共同切磋廚藝。「我平時也有在做直播,但在直播中展示廚藝還是第一次,感覺還蠻有趣的。兩岸同胞通過廚藝進行交流,不但能展現當地特色的美食,還能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鄭伊庭直言,直播也是目前兩岸年輕人特別追捧的一種展現自我的方式,通過直播,兩岸青年能夠增進瞭解、彼此交流。鄭明嘉表示,大陸直播行業發展迅速,兩岸在直播領域有很大合作空間。他呼籲廣大台灣青年擁抱大陸廣闊的市場,特別是在直播領域融合發展,「台灣青年努力跨海築夢,大陸直播平臺等你來!」

兩岸書畫家福建福鼎揮毫潑墨

〔本報特約記者 孫奮華報導〕23日下午,以「加強鼎台文化交流,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的兩岸書畫現場交流會,在福建福鼎市太姥書畫院舉行。福鼎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林乃平,寧德市委台港澳辦四級調研員黃積旺參加活動。活動現場,兩岸和平使者、台灣追墨藝術家李民欽現場創作「兩岸一家親 五福到福鼎」、「峽斷兩岸淚已盡,萬裡江山萬裡情」等追墨藝術作品,福鼎書畫家們攜手創作「習習清風至,兩岸溢茶香」等書畫作品相贈。「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給予兩岸書畫家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是書畫藝術的源泉。」李民欽稱,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與大陸的書畫家切磋技藝、增進友誼,共同交流中華優秀書畫藝術,傳承和發揚好中華優秀歷史文化。黃積旺表示,此次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在兩岸藝術家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樑,希望通過活動展現兩岸共榮的美好願景。

第五屆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鹽亭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楊勇報導〕北祭中華之父黃帝,南祭華夏之母嫘祖。3月22日,農曆二月初十,相傳是黃帝元妃——嫘祖的誕辰日,當天,以「拜謁華夏之母,尋根絲綢之源」為主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在嫘祖文化發祥地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舉行,兩岸嘉賓、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界、工商業界代表以及當地群眾上千人參加。嫘祖,是兩岸中華兒女、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的祖先,她「創蠶絲、興嫁娶、尚禮儀,化干戈、輔帝政」的故事在兩岸經久流傳。「近年來,以嫘祖文化為紐帶,推動川台人文交流持續熱絡,搭建起兩岸交流互鑒、合作發展的平臺,構築起同胞心手相牽、守望相助的共同精神家園,有力促進了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融合發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袁明介紹,四川前景廣闊,機遇無限,吸引了一大批台灣同胞來川集聚發展,截至去年,四川省累計台資企業已達2433家。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台胞也來到四川,開創出了一方方美麗新天地。同日,台灣彰化縣鹿港鎮龍山寺廣場也在舉行盛大的祭祀嫘祖活動。通過視頻傳訊,鹽亭活動現場與島內200多位基層民眾進行了線上交流,相互分享活動盛況,共同傳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文化。「通過這個隆重的儀式,讓我感受到兩岸同胞對傳承嫘祖文化的重視。」首獲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的台灣同胞、成都鈞喬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淑美說,希望活動能持續舉辦,增進瞭解,加強兩岸民間交流。

臺胞台商打卡成都熊貓基地 熊貓場景共話川台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川越報導〕以「川台攜手 共話熊貓新場景」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日前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舉行。雖然參加活動的30位兩岸嘉賓此前都曾到訪過該基地,但聽說有機會看熊貓、打卡全球首家大熊貓互動體驗博物館,還能與基地共議大熊貓文旅新場景,大家都踴躍報名。「第三次再來,基地已經融入很多新科技,有了大變化,原來熊貓文化也可以這麼現代。」紮根四川的臺灣文創達人宓欣怡在進行沉浸式大熊貓文化體驗後有感而發。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四川省台辦主任羅治平表示:「為更好服務臺胞台商,活動邀請了在食品飲料、文化創意、百貨零售行業的品牌台企和『川台文旅新幹線』部分企業。希望大家抓住成都在大熊貓基地改擴建專案中孕育的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機遇,結合各自所長,做好新發展階段大熊貓文化的傳播,賦能川台融合發展。」熊貓基地主任吳永勝介紹說,「開展大熊貓科研保護、科普教育、做強文旅融合講好大熊貓故事是基地的主要職能。」吳永勝表示,基地也積極開展兩岸交流,舉辦「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活動等,讓臺灣青年透過大熊貓文化視窗增加對四川的嚮往和瞭解。川台文旅交流合作示範基地中國竹藝城負責人陳嵐已經嘗到熊貓文化賦能竹產業發展的甜頭,「疫情下大力宣導使用公筷,我們瞄準這個市場,設計了精美的熊貓筷夾,銷售量破10萬,這是四川竹文化走出去的全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