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臺灣女孩張佑方:你的斑駁,與眾不同

■京彩台灣 來自臺灣新北的張佑方,2009年參加由湖南衛視與天娛傳媒共同主辦的綜藝節目「快樂女聲」,晉級全國20強正式出道。評委包小柏評價她,「還未開口,現場已經瘋狂,她身上聚著一種未演先轟動的氣勢」。舞臺上,快歌、勁舞,酷、帥成了她的名片。生活中,她卻是用乾冰製造滿屋仙氣的小女生。音樂,只是張佑方探索世界的一個出口,不想停留在原地的她,總在音樂中發現更多的機遇。當初,她盡情揮灑青春的熱情,做主持、做評委、登臺演出、組建樂隊、發行單曲,迎接粉絲的尖叫與追捧。如今,這個「80後」女孩更願意做生活的體驗者,組建了自己的運營團隊,進行幕後的音樂製作、音樂教學、影片運營......一路走來,豐富的個人經歷和沉澱讓她更從容、淡定和獨特。一如她的成長,永遠在多處綻放,從不單調也絕不暗淡。佑方說,大陸是青年人可以追夢、築夢的地方,在這裡有無限的可能,一生能夠活出好幾生的精彩,前提是你能真正瞭解大陸。2009年的夏季,空氣中彌漫著萌動的氣息。那一年,快樂女聲繼承了前身超級女聲的人氣,再次成為選秀之王、流量鼻祖。佑方和朋友到南京旅遊,此時的全國快樂女聲300強突圍賽在南京如火如荼,她心底的某個東西也被點燃。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報名參加了南京的比賽。這一試跌跌撞撞,進入了全國20強。超級女聲創造了一個時代,人們認識到原來明星不一定非得是科班出身,也可以是來自草根。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尚雯婕......這些名字家喻戶曉。李宇春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張靚穎登上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 佑方說,在大陸,普通的女孩也可以發光。個人被看見,有夢想就會不平凡。她們成為了一個符號,是我們的嚮往。為了實現夢想,佑方走上舞臺,自我挑戰。沒有經過音樂的專門學習與訓練,面對那麼多強大的對手,她清楚自己的優勢。佑方說,「在音域上,我屬於中低音,為了搭配曲風只能選擇男聲高音的歌曲。在個性上,我從小就是個人來瘋,好動、調皮,很多人稱呼我為假小子。這是我與眾不同的部分,所以,我選擇了中性風格的造型,以及舞臺表現,包括快歌、勁舞」。一路走來,佑方感謝時代給予的包容,讓在那個年代不同類型的人都有成功的機會。2009年,Rap曲風在大陸還未流行,但評委和場外觀眾對她的「說」唱開放又欣賞,「唯一同中求異的就是你,在風格上:說得很多,唱得很少,跳得很凶,錯得很少」。「評委和場外觀眾不僅是對音樂本身的理解與包容,更是對命運不低頭的我們的支持。如《孤勇者》在耳邊,『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你的斑駁,與眾不同』。」佑方的感慨,真誠而有力。大陸的變化日新月異,個人也能在有限的世界裡創造無限的可能。如今,經歷舞臺的聚焦之後,她更願意做生活的體驗者,組建了自己的運營團隊,進行幕後的音樂製作、音樂教學、影片運營。在臺灣,她成為了弟弟妹妹們的偶像,他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人生。佑方的專業是經濟管理,本準備大學畢業後回臺灣幫父母料理生意,這次比賽,改變了她的人生航向——在大陸做音樂。「我是老天眷顧的孩子,總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有『貴人』相助。」佑方回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在學習音樂基礎的時候,音樂專業論壇和貼吧前輩對我進行各種指導,包括需要學習什麼、跟著誰學、哪裡可以學,我慢慢摸索出一條自己可以走的路。我會根據網上點評選擇合適的老師,跟著網上的教程,自己鑽研,自己練習。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從下午一點鐘練到五點鐘,嗓子啞了才停止」。對佑方而言,朋友是她搏擊海浪時的一葉扁舟,登高遠眺時的一架雲梯。當佑方在做音基訓練時,他們會逐一聽每一個音符,通過對發聲、咬字、氣息的指導,佑方感受到朋友的支持,這種支持是她一生的財富,更是她以後獨自前行的勇氣。 佑方的粉絲「西柚」,不但關心佑方的音樂,也時刻關心她的生活。佑方說,「有這麼多人喜歡,我需要做更好的自己,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看看聚光燈後面是什麼」。她力求全方位來理解音樂,理解音樂背後的故事,她開始學習音樂監棚與音樂製作,比如各種樂器如何搭配才能呈現更好的視覺聽覺效果,與歌手溝通如何體會創作者的意圖,更好詮釋歌曲的精神內涵等等。在北京生活了7年,佑方說,北京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這裡有很多深藏不露的藝術家,可能他不修邊幅,隨意放鬆,但當他聽到你的音樂,立馬能點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他們對生活、對藝術的態度,如此平靜與淡然,做音樂就如同品一壺茶,雲淡風輕。腳踏實地與仰望星空都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讓佑方更多地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娛樂行業進入了黃金時期。但隨著島內經濟發展放緩,娛樂行業逐步式微。大陸娛樂業,包括音樂、音樂人、電影、電視劇、綜藝市場規模等已經遠遠超過了港臺地區,在國際上越來越有影響力。身在其中,佑方深有體會。佑方說,臺灣的綜藝節目一般是微場景、小製作,在物質投入都不高的情況下,臺灣是有優勢的,但是隨著大陸娛樂市場的崛起,資金永遠是最重要的投入之一,這關乎品質。從《超級女聲》《快樂女聲》《奔跑吧,兄弟》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大偵探》,一個場景的投資可能都要上億,這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援。這在臺灣很難做到,臺灣、香港的藝人也在轉向大陸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後,精神的需求就變得很重要。這就是藝術發展的原動力。從舞臺美術來看,大陸的綜藝品質越來越高,製作精良,娛樂性、觀賞性與專業性都達到了頂級水準。在藝術形式方面,多元化、豐富化,以前只聽流行,現在民謠、搖滾、迷幻都越來越被大眾接受,社會的接受度與包容度越來越高了。2019年,大陸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影片火遍全球。在那些爆款影片中,背景音樂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佑方和夥伴想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將音樂由舞臺延展到網路。他們開始組建團隊,進行影片平臺運營的一系列工作。佑方說,未來,科技在助力內容創新和製作水準上的作用越來越大,每一個參與者都要適應這種變化,重新定位自己。大浪淘沙的時代,佑方也恐慌過、迷茫過,那段時間她特別思念在臺灣的媽媽,但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這裡有廣闊的市場、更多的機會。很多大師,不僅在專業上,也在內在修為上給她精神上的滋養。跟著優秀的人,找到自己的光。 藝術是心靈的光,照亮思想的塵埃。看似無心插柳之舉,讓佑方走上音樂之路,但佑方卻說,即使不走音樂之路,也會走諸如繪畫、舞蹈之類的藝術之路。因為爺爺奶奶的影響,她小時候就能細膩覺察到人的內心。佑方的爺爺祖籍安徽,奶奶祖籍湖北,當年是坐最後一班船到達臺灣。在臺灣,他們日夜思念大陸,想回家。隨著兩岸開放往來,他們回到了安徽定居。佑方也隨著爺爺奶奶來到了大陸,只有十多歲的孩子,特別想爸爸媽媽,然後又回到了臺灣。那時候,佑方很渴望爺爺奶奶也能夠回臺灣,但爺爺說,葉落歸根人老還鄉,是炎黃子孫的夙願。也希望家人能經常回來,找到自己的根。中學時候,爸爸把佑方再次送到爺爺奶奶身邊。在佑方的記憶中,安徽的那些年是爺爺奶奶最開心的時刻,每逢假期都會到農村去看望九十幾歲的太奶奶。去多了,村頭的幾條狗看到他們,都會老遠跑過來搖尾巴。佑方的姑姑是著名的設計師,在很多國家工作過,最後來到了香港、上海,直到爺爺奶奶離世,才回到臺灣。身患癌症的爸爸,在安徽最好的醫院度過了最後的時光,平靜安詳地離開了。他們都在踐行「回家」的心願。爸爸是家裡的長子,作為爸爸的第一個孩子,佑方被寄予了更深的希望。很小的時候,奶奶會讓她背三字經、二十字箴言,給她講忠烈故事。教之以愛,育之以禮,啟之以智,導之以行,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她心間。就是這種情愫,讓她在親人不在時獨自留了下來,一住就是二十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豐富,她越來越感受到,家是愛的起點。爺爺奶奶以深沉之愛回到大陸,以忠孝仁義之愛教養後輩,讓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正氣藏於胸。臺灣音樂,無論是《龍的傳人》還是《青花瓷》,每一部作品都有中華文化的印記,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之情,悠遠流長。清明時節,馬英九先生來到大陸,除了返鄉祭祖之外,帶領臺灣學生重溫歷史、與大陸青年面對面交流。很多臺灣學生是第一次來到大陸,但與大陸青年之間很快攀談起來,場面熱烈、感人。臺灣青年說:中秋節,我們都吃月餅;小時候,我們都背誦朱子格言;長大後,我們都讀金庸。中華文化已內化在我們的喜怒哀樂中,塑造我們共同的交往方式。如今,大陸樂壇已成為華語流行樂最大的市場,很多臺灣音樂人早已來到大陸發展,無論從事創作還是教學,都與大陸音樂界實現了深度融合。臺灣知名作詞人、華納音樂製作部資深總監易家揚也曾經說過,一首好歌多年傳唱不絕自有原因,比如詞曲搭配得好,訴諸人類的共同情感等。如今大陸新媒體平臺發展迅速、綜藝節目影響力越來越廣,能讓更多人與好歌相遇。佑方說,在大陸生活了20多年,深刻體會到兩岸雖然有共同的血緣和文化,但島內還有很多民眾對大陸並不真正瞭解,所以兩岸需要更多的交流融合,相互取長補短,努力將中華文化傳播、弘揚,在世界舞臺唱出中華兒女最強音。

〔各地風情〕

內蒙古烏蘭察布:蓑羽鶴棲息覓食近日,在內蒙古商都北部的草地上,大批遷徙中的蓑羽鶴在這裡停留覓食。近年來,通過濕地保護專案實施,烏蘭察布市濕地區域的野生動物、鳥類棲息環境明顯改善,鳥類、野生動物種類數量明顯增加,區域生物多樣性有效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日益凸顯。邢景平攝江西鉛山:民族運動會趣味十足 9月23日,上饒市第一屆民族趣味運動會暨鉛山縣民族鄉村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篁碧佘族鄉舉行。本次活動以「桐江信水育石榴 共富共樂新鉛山」為主題,舉辦了跳長繩比賽、板鞋競速、定點拋秧、獨輪車運糧、抗旱提水等趣味運動項目。丁銘華攝湖北保康:萌娃做月餅 喜迎中秋節 9月25日,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縣直機關第二幼稚園開展「學做月餅迎中秋」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製作月餅,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喜迎中秋佳節。楊韜攝廣西梧州:田間地頭秋種忙 9月23日,廣西梧州市龍圩區新地鎮富回村農民在種植秋季荷蘭豆。今年秋分節氣過後,在梧州市農村田間地頭、產業基地,秋種忙碌的身影處處可見,當地農民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實現「一地雙贏」。顏桂海攝

2023「遼洽會」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超5800億元人民幣

〔本報特約記者 王炳坤 鄒明仲報導〕2023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9月25日在瀋陽開幕。本屆「遼洽會」共吸引271個專案簽約,總投資額達5863.4億元人民幣。本屆「遼洽會」以「共推振興新突破、共用發展新機遇」為主題,舉辦4項主題活動、10場配套活動和42場外場活動、45場促消費活動,其中包括2023中國(瀋陽)韓國周、遼寧—日本新能源合作交流會、東北海陸大通道國際合作論壇、2023遼寧國際美麗健康產業博覽會等論壇和活動。多支經貿代表團、「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公司高管、商協會代表約3000人參會尋找商機,洽談合作。「遼洽會」已連續舉辦至第四屆,已成為遼寧省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載體和服務打造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前沿的平台。

杭州亞運會盛大開幕

〔本報綜合報導〕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正式拉開帷幕。杭州是中國大陸繼北京、廣州之後,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城市。當晚,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開幕式現場精彩紛呈、氛圍熱烈,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視覺盛宴中,「數位人」點燃主火炬更是驚豔全場。與此同時,主火炬以綠色甲醇為燃料受到極大關注,並刷新了人們對綠色低碳的認知。本屆亞運會於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期間,設有游泳、射箭、田徑、羽毛球、棒壘球、籃球、拳擊等40個大項(包括31個奧運專案和9個非奧運專案),61個分項。涵蓋了亞洲各地區特色體育項目和霹靂舞等新興體育項目。亞奧理事會45個成員全部報名,參賽運動員人數超過12000名,是史上規模最大、專案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屆亞運會。預計在16個比賽日內,共產生483枚金牌。截至26日上午十時,中國代表團共獲得了39枚金牌、21枚銀牌和9枚銅牌,總成績排名第一。八年亞運籌辦過程中,杭州攜手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5個協辦城市,堅持貫徹「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遵循「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努力奉獻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亞運盛會。

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在山東青島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解傳姣報導〕9月22日,以「築夢黃河共啟新程」為主題的2023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在山東青島開幕,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餘家企業和30餘家知名跨境電商平台及服務商參展。本次博覽會總規模2.3萬平方米,設置主會場和分會場。主會場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1號至9號館),首次推出國際產品館1號館,600多個國際品牌展出。3號館為黃河流域產業及綜試區館,展示九省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農業、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傢俱、能源、化工、農業機械、建築機械等優勢產業帶產品。分會場設在青島自貿片區闖創驛園區。博覽會共彙聚1015個品類6440件商品,設置了展覽、論壇、專題活動等,構建集形象展示、產品推介、貿易洽談、行業論壇、專題活動等於一體的跨境電商交流服務平台,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新場景。發展跨境電商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黃河流域九省區改革開放步伐的重要務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