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朱涵報導﹞研究行星形成與演化過程是解答宇宙和生命起源問題的基礎。浙江大學聯合法國、美國的研究團隊通過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等巨行星的動力學變遷,提出了太陽系巨行星軌道演化的新模型。這項成果於4月27日刊登於《自然》雜誌。

研究團隊認為,今天我們所見太陽系的行星軌道,與太陽系『童年』時有很大不同。太陽系誕生之初,星際空間中的氣體分子雲坍縮,中心部分形成太陽,殘餘物質繞恆星旋轉形成一個扁平的「原行星盤」。在太陽系初期,原行星盤受到太陽「光致蒸發」作用,盤中氣體從內向外耗散,誘發了巨行星軌道的重塑並引起動力學不穩定,在經歷劇變之後到達現今的軌道構型。

業內人士表示,巨行星軌道演化對包括地球在內的其他行星、衛星和小天體的演化,以及地球生命的起源、宜居特性等多方面影響深遠。太陽系巨行星軌道演化的新模型,很可能補足了此前太陽系演化理論中缺失的部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