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近180噸「卡痛」過境高雄港遭查扣 創毒品轉口史新高

〔本報綜合報導〕高雄檢調今年4、5月間在高雄港陸續查獲大批三級毒品「卡痛」(Kratom),總重179多公噸、不法市值高達363億元,將從高雄港轉口過境前往美國,創下台灣史上最大宗毒品轉口案。「卡痛」為東南亞地區的熱帶常綠喬木,又名美麗帽柱木,樹葉含有影響精神的物質「帽柱木鹼」具有嗎啡衍生物的特性,且相當容易成癮,2019年2月台灣公告將卡痛列為第三級毒品,但在印尼和美國部分地區仍可合法使用。雄檢指出,調查局航高站日前獲報,從印尼雅加達港來台某貨櫃中,藏有台灣已於2019年列為三級毒品的卡痛,檢調在清明連假期間,由緝毒專組主任檢察官林俊傑、檢察官尤彥傑指揮專案小組偵辦,在印尼雅加達港來台某貨櫃中,扣得第三級毒品卡痛1080箱,重量27.6公噸。經會同財政部關務署擴大清查,發現其他疑似裝有卡痛的貨櫃欲經高雄港轉口前往美國邁阿密或洛杉磯港,經陸續鎖定6只從印尼來台貨櫃後,再攔截查獲並起出第三級毒品卡痛1125箱、1080箱、1125箱、650箱、1395箱及1080箱,總共總重量高達179.253公噸,不法市值逾363億元。由於這批卡痛並沒有輸入到台灣,全案查無犯罪嫌疑人簽結,但裝載卡痛的貨櫃已進入我港口,因此依法沒收,並將擇期銷毀。

好市多乾酪又檢出環氧乙烷 已賣出94包將退費補償

〔本報綜合報導〕食藥署18日公布好市多「Sonoma精選乾酪綜合包」被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已售出94包。好市多將主動聯絡曾購買會員召回商品,全額退費之外,另提供補償金。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違規產品依法沒入銷毁,並將依法裁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美式賣場好市多食安問題頻傳,上個月才剛因「油漬摩佐羅拉乾酪」驗出環氧乙烷遭到高市衛生局裁罰72萬元罰鍰,本月7日好市多在邊境報驗的「Sonoma精選乾酪綜合包」1批又驗出農藥環氧乙烷殘留,食藥署隨即要求好市多高雄總公司所在的衛生局清查,所有在台灣大概8縣市14家通路,結果發現其中一批市面上的也驗出環氧乙烷。高市衛生局表示,8日接獲食藥署通報後,隨即派員至中華店、大順店2家賣場進行市場查核,現場抽驗4件不同效期產品送驗,並責令好市多公司通知全台賣場預防性下架停止販售該項產品。經查4件不同效期產品當中,其中1件(有效日期2023/10/19)檢出環氧乙烷0.2 mg/kg,已售出94包、約85.5公斤,即起回收下架。好市多18日透過聲明表示,已暫停販售所有的「Sonoma 精選乾酪綜合包」,並回溯該項商品銷售起日為今年5月19日,會主動電話聯繫通知曾於5月19日至8月8日期間購買的會員召回商品,配合主管單位積極處理,並協助會員服務溝通。好市多表示,將會全額退費之外,也會額外提供補償金。補償金額以每組購買商品數為新台幣390元來計算,也就是購買「Sonoma 精選乾酪綜合包」1組,除了全額退費外,另有390元補償金。

行人天堂的必要條件不只是人行環境

■文:Claudius 近兩年來,所謂「行人地獄」的現狀受到許多關注,也有更多要求改善的聲音。好過日從5~6年前,就持續關注「可步行城市」的議題,一方面,更多人重視這個問題自然是好現象;但另一方面,這個議題也需要更完整的面向。要建構良好的行人環境,不只是讓路「可以走」、還要讓「起迄地能用走得到達」,讓步行「走起來必要」、「走起來好玩」。舉例而言,如果工作地點離住家10公里,要去買個晚餐3公里,又沒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那麼建構再好的步行環境,市民也不會想走路。因此,世界上適合步行的城市,往往都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較高發展密度、一定的住商混合等特性,讓步行+大眾運輸可以完成生活中大部分的需求,走路才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最近筆者看到一個金字塔圖,在城市路權的階級中,把行人排在首位,接著是自行車等無動力運具、大眾運輸、共享運具、再來才是汽機車。以「會造成較大傷害的運具路權靠後」的前提來說,這圖當然沒錯,但「大眾運輸」的排序,恐怕會引起誤解,因此我們特別把這張階層圖重新繪製,要強調的是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的不可或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純步行城市是古羅馬城,在當時的面積大概不超過20平方公里,也就是4公里多見方的面積,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5萬人,比現在最繁榮的都市還擁擠,因此早在2000年前羅馬就有5、6層公寓的設立。然而,以現在城市的發展模式,加上綠地等公共建設空間,百萬人口的城市跨距都在十多公里以上,東京等超大型都市的延伸範圍更可達百公里,不以高容量大眾運輸為骨幹,不可能支撐步行優先的生活模式。而有一件很特別的事是,在全世界GDP超過3萬美元的國家裡面,大概只有台灣,以及美國的多個百萬人口等級大城市,大眾運輸使用率低於10%。整體城市結構的失衡,和對機動運具的依賴互為表裡,是台灣難以擺脫行人地獄惡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建立行人天堂,除了建構良好行人環境,除了交通3E,除了行人基本法這些近期較常被提到的政策以外。還有一個前提是建立以大眾運輸為主的城市結構,並讓完整的住商活動沿著大眾運輸場站發展,並提供鄰里間步行可達的各種機能,再用良好的行人與自行車道環境串連起最後一哩路,也就是以TOD+15分鐘城市為藍本的都市規劃。有些人會把軌道路網、場站聯合開發都打成浪費錢、炒地皮、破壞環境,但在日本快速都市化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正是大量民間財團投入交通與開發事業的共同經營,才打造出了高度鐵道依賴的大都市圈。行人環境改革,必須和更高層次的「城市結構革命」共同進行,行人地獄才有變成行人天國的一天。(轉載自高雄好過日臉書)

全教總反對雙語政策的前因後果(下)

■ 理應 實施雙語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英語程度,並使他們更有競爭力和應對國際環境的能力,但全教總等團體認為,雙語政策是「庸才政策」,培養出來的是英文和專業都不夠好的人……非英語系國家的孩童雙語情況可以因國家和地區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況的比較:歐洲國家:歐洲許多國家普遍實施雙語或多語教育,孩童從小學習本國語言以外的第二語言,通常是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等。這些國家的孩童常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流利地使用至少兩種語言。北歐國家:北歐國家如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家,通常有著良好的英語教育體系。他們在學校中從小學習英語,而且許多人英語能力相當出色。東亞國家:在東亞地區,如中國、日本、南韓,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也很普遍。許多學校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教授英語課程,並在高中階段有更加深入的英語教育。然而,由於英語不是這些國家的母語,學習效果可能因各種因素而有所不同。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元語言環境普遍存在,孩童通常學習多種語言,包括英語。這些國家的教育體系注重英語教育,許多孩童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作為溝通語言。總體而言,非英語系國家中許多國家在孩童的雙語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這些國家通常提供英語教育的機會,並將其視為重要的語言能力。然而,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和學習環境有所不同,孩童的雙語能力也會因個人學習態度和背景等因素而有所差異。雙語政策是一個教育政策,旨在培養學生的多元語言能力,特別是英語能力,以因應全球化的趨勢和國際交流的需求。這樣的政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使他們能夠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和成長。然而,教育政策的實施和效果通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教師培訓、課程內容、學校資源等。這些因素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挑戰,例如師資素質不足或課程規劃不當。因此,評估一項政策的效果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和相關研究的結果。若是有人認為雙語政策對孩子的英語能力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反映出某些地區或學校在實施政策時遇到的困難或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評估和調整相關政策的具體措施,以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綜合發展。總體而言,教育政策的評估應該基於充分的研究和數據分析,並兼顧各方的意見和利益。這樣才能找到平衡的方式,確保孩子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包括語言能力的培養。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反對雙語政策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資源分配:全教總可能認為,政府在實施雙語政策時,過度注重英語教育,導致其他學科和專業的資源被忽視或減少。這可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師資素質:全教總可能認為,在推行雙語政策的學校中,師資素質不足,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可能不夠好,或者其他科目的專業老師英語能力不足。這可能導致學生無法獲得高品質的教學。學生學習負擔:全教總可能關注學生的學習負擔,認為過度推行雙語政策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學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導致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減少或學習品質下降。教育品質問題:全教總可能對一些雙語學校的教育品質表示擔憂。他們認為,一些學校為了迎合雙語政策,可能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存在問題,無法提供有效的教學和學習環境。總的來說,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反對雙語政策可能是出於對教育資源、師資素質、學生負擔和教育品質等方面的考慮。他們希望政府能更全面地考慮這些問題,確保學生的綜合發展和教育品質。要正確發展台灣的雙語教育,可以考慮以下方向和策略:定下明確目標:確定雙語教育的目標和期望成果,例如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這樣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教育機構和教師在教學和評估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增加師資培訓:提供優質的師資培訓,確保教師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這包括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機會,培養教師的語言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和跨文化教育意識。平衡課程規劃:制定平衡的課程規劃,結合英語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繼續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可以避免過度偏重英語教學而忽略其他學科的情況發生。提供適切的教材和資源:確保學校有適切的教材和教學資源,能夠支持雙語教育的實施。這包括英語教科書、多媒體教材、線上學習資源等,使學生能夠在多種學習情境中進行英語學習。強調語言應用和溝通能力:雙語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而非僅僅強調文法和單詞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口語練習機會、演講比賽、跨文化交流活動等,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真實的溝通和交流。家長參與和支持: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雙語教育,提供支持和配合。建立家校合作機制,促進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參與和投入。透過以上的措施,家校合作機制可以更加緊密地連結學校和家庭,共同促進孩子在雙語教育中的學習成果。這樣的合作可以提供一個共同的學習環境和支持系統,有助於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無縫地過渡,形成學習的一體化。透過家校合作,家長可以更深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和興趣。他們可以與教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制定個別化的學習計劃,並提供學習支持和指導。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和支持,從而增加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同時,學校也可以從家長那裡獲得寶貴的反饋和意見,了解家庭環境和文化對孩子學習的影響。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調整課程和教學策略,使之更貼近孩子的實際需求。此外,家校合作也提供了學習資源和機會的共享。學校可以與家長共同探索和開發學習資源,例如建立家庭圖書館、共享學習網站、組織學習活動等。這樣的合作可以豐富孩子在家中的學習體驗,擴大學習的範圍和深度。總而言之,建立家校合作機制是推動雙語教育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透過有效的溝通、合作和資源共享,學校和家庭可以攜手合作,營造一個支持孩子學習的環境,促進他們在雙語教育中的全面發展。

【台灣首宗氣候訴訟正式開庭】 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成效不彰,公民團體盼司法落實氣候正義

■轉載自臉書/環境法律人協會 2021年初,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和平與四名氣候災難的潛在受害者發起台灣第一起氣候訴訟對經濟部提告,主張現行的「用電大戶條款」對企業的再生能源設置要求過低、忽略其減碳義務,違反環境基本法,侵害人民基本生存權利。起訴至今超過兩年的時間,台灣第一起氣候訴訟終於迎來正式開庭的程序,訴訟的結果也將對台灣未來各界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郭鴻儀表示:「用電大戶條款」是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2條第4項所規定,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自行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採購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目的在透過法規要求用電大戶能源轉型。「經濟部」制訂的條款細則根本無法達成用電大戶裝置再生能源之目的,造成台灣能源轉型進度上嚴重落後;更重要的是,在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如此落後的條款要求根本無法讓台灣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近幾年用電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反增,經濟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主責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節約用電,以及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減量事項等三項工作,但經濟部目前顯然無法切實達成目標。❝ 本件訴訟的重要意義,在於透過司法喚起社會對於行政機關應積極落實立法要求面對氣候變遷的義務,而非流於口號卻毫無實質改善。❞➤委任律師簡凱倫表示:政府能源轉型和淨零目標帶來許多再生能源開發壓力,尤其是太陽光電。然而,地面型光電因對土地利用的需求,導致農民、漁民爭議不斷,產生嚴峻的承租戶生存與工作權維護課題。用電大戶條款必須要能有效地督使用電大戶開發對環境侵害相對較小的屋頂型光電,將開發責任轉到大戶自身資產的屋頂上,包括廠房、辦公室、停車場空間等。這起氣候訴訟的核心目的,正是藉由重新界定用電大戶門檻和義務,讓更多真正的排碳大戶、用電大戶承擔起能源轉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