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論

【說法】2024台灣大選在野陣營陷入僵局 藍白合是實現政黨輪替的唯一出路

■ 映丞 導言: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即將來臨,然而,目前在野陣營的藍白合僵局正在引起人們的關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開放初選」,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主張「全民調」。此困局已經引起泛藍支持者的擔憂,因為他們認為藍白合破局可能會讓民進黨再度成為「國會最大黨」。本文將探討藍白合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台灣政治的潛在影響。藍白合的重要性:藍白合,亦稱為國民黨和民眾黨的合作,被視為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的一個重要策略。這個聯盟的形成旨在實現政黨輪替,為台灣政治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然而,目前藍白合的進展被卡在初選方式的爭議上,這導致了在野陣營的僵局。泛藍支持者的擔憂:一項最新的網路民調顯示,高達72%的泛藍網友擔心,如果藍白合破局,民進黨有可能再度成為「國會最大黨」。這種擔憂並非無端,因為過去的經驗顯示,政黨分裂和競爭可能導致反對黨在選舉中分散選票,最終使執政黨受益。然而,也有一些泛藍支持者認為,應該更加關注地方政府的經營和政策實施,而不是過分關注國內政黨的合作。他們認為,每個政黨都應該獨立努力,而不是依賴聯盟來贏得選舉。這種不依賴聯盟的立場反映了一部分泛藍支持者對於政治環境的不滿和對政黨自主性的渴望。藍白合的前景:藍白合的前景對台灣政治至關重要。如果這個聯盟能夠成功形成並團結在野陣營,將對2024年的選舉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目前在藍白合的初選方式上存在爭議,可能導致該聯盟的破局。國民黨和民眾黨都必須意識到,維護團結和合作是實現政黨輪替的關鍵。兩黨應該超越初選爭議,尋求共識並制定一個有利於聯盟的策略。只有在團結一致的情況下,他們才能有效地挑戰執政黨。藍白合的未來對台灣政治至關重要。雖然存在著初選方式上的爭議,但在野陣營應該專注於實現政黨輪替的目標,而不是內部爭鬥。泛藍支持者的擔憂是理解的,但只有通過合作和團結,才能實現他們的政治目標。2024年的選舉將決定台灣的未來方向,政黨應該在這個重要時刻團結起來,共同為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努力。賴清德近期在《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中有慢慢下滑的趨勢,而侯友宜跟柯文哲是逐漸在上升,但重點是兩個人還是贏不了,「他們兩個也太各懷鬼胎了吧!」藍白陣營此刻正在大吵特吵,但政策的問題卻沒有人在談,而藍白合議題最大的獲利者其實是柯文哲,但他看到有媒體稱柯如果不去幫國民黨站台,有可能會讓民進黨在立法院單獨過半,「這個太誇張了!」太高估柯站台的威力。

找民進黨組聯合政府?柯文哲該先說清楚

■中廣董事長 趙少康 國民黨跟民眾黨對大選合作方式仍在磨合中,談判本來就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過程。現在看起來,民眾黨打著組聯合政府的大旗,似乎想打一場贏者全拿的淘汰賽。柯文哲主席不只一次公開表達,不應該以「下架民進黨」為目標,以民眾黨只有一席新竹市長、未來最多8-10席立委的實力,請柯文哲主席講清楚,他心目中的聯合政府是不是要跟民進黨合作?不只堅持不提「下架民進黨」,柯主席也沒宣示過「反台獨」,如今已到選舉關鍵時刻,柯文哲不能再打迷糊仗,應該清楚表態,讓選民可以認清立場、做出明智選擇,不要想用蒙混的方式,綠的票也要、藍的票也騙。提醒藍白兩黨,在野整合考慮的不該只是「誰正誰副」,聯合政府的政見、部會首長以及國營事業首長等各個環節都該通盤討論,這不是分贓,而是要用人唯才,負責任的以「影子內閣」來爭取選民認同。與其期待效果被質疑,又無法操之在我的棄保發酵,在野陣營還不如現在整合,確保政黨輪替的最終目標可以達成。藍白討論合作,最終還是要王見王,讓柯主席和侯市長直接談,如果真有誠意,就沒什麼不能化解的,要不要大局為重,就在主事者的一念之間。秉持誠意、下定決心 藍白一定可以合藍白合終於開始談,雖然暫時在「如何選出最強候選人」的方式卡關,讓大家的心情七上八下。不過,兩個原本缺乏互信的黨要在短時間開始談合作,初期相互試探、衝突本來就難免,沒人期待可以一帆風順。雖然這次兩黨協商我沒有參與,但是有媒體朋友還記得,我四年前曾經向吳敦義建議採取「開放式民主初選」的往事,「先辯論再投票」是美式初選的做法,也是我一向的主張,因為透過政策辯論與競爭,才能選出真正具競爭力的候選人,還能擴大宣傳與造勢,實現政黨輪替的民意。藍白已經同意先舉辦3場辯論,是個好的開始,只要下定合作的決心,以開放的心胸推動後續協商,一定可以達成合作目標。民主初選在國外已經實施很多年,沒有窒礙之處,過去新黨也用過,過程中雖然有爭端,但操作問題不該掩蓋制度本身的理想性和實用性。談判中的放話、耍狠都是過程,無論是國民黨提出的「開放式民主初選」或民眾黨堅持的民調,都還可以磨合,關鍵仍是雙方在政黨輪替、執政聯盟勝選的大目標下,心存合作的誠意,才是基層選民最期待看到的。(轉載自趙少康臉書)

台南沒有米其林,冤嗎?

■媒體人 單厚之 前一陣子,米其林餐盤公布,就有一堆朋友歡天喜地,還好自己的私房餐廳沒入榜,不用面對漲價和人擠人之苦。台南人的私廚,就是每個人街頭巷尾的小店。這句話說得在理。誰家的飯菜比自己媽媽做得好。但台南的美食平均水準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觀光客越來越多,台南的小吃越來越貴,人潮卻越來越多。台南人想吃一口古早味也不可得,只能卑微的期望,自己街頭巷尾的小店,不要不小心成為網紅店。不可憐嗎?台南還是那個舉手投足皆有古意、席間皆有文風的那個古都嗎?承認吧!台南早已變樣,我們只能在犄角旮旯裡,尋找幼時的回憶。那個遍地美食的府城,早已回不去了。回過頭來,談談米其林。庶民美食都崩壞至此,高檔美食能好到哪裡?台南,就是中國蘇杭的縮影。有錢,才吃的起糖,食物才能甜死螞蟻。有錢人,講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跟平民美食沒有半毛錢關係。米其林也是同樣的標準。回頭想想,台南可以達到這八個字的餐廳有幾家?米其林的標準是,一顆星,一個人、一餐,100鎂,按照這樣的預算,你會推薦哪個朋友去台南一餐花3000?米其林沒星,冤嗎?阿霞如果賣一個人3000,即便有李安的加持,你花得下去嗎?同樣是海產、吃肉,花大價錢,到高雄吃菜包李、吃岡山羊肉不好嗎?海產、牛羊肉、燒烤、火鍋、西餐、日本料理,台南是哪一樣真能贏過其他5都?米其林一星的明福,說是台菜,其實是高檔海鮮。其實就是媒體的過度吹捧,網民的一窩蜂,讓台南的飲食文化不進反退。所有沒有爆紅的店,都能被認為是保留古早味、保留住文化。那些網紅店,說不上難吃,但就是兩個字,離譜。城市土包子掌握了台南美食的詮釋權,網紅的虱目魚腸,只有苦和焦,沒有香甜,蝦仁飯也不是記憶中的那個樣。放棄掙扎的路邊小攤,反而能吃到正常的味道,有點意外的驚喜。然後他又變成網紅店,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你可以說,台南人有錢,也不想賺更多,反正天天都爆滿,並不在乎星不星的。我也同樣懷念那個遍地都有蝦仁飯、虱目魚排包便當的日子。但認真的想想,我們都只是擔心記憶的味道消失,何曾有朋友說過哪家的味道變得更好、服務更好、更高級?米其林本來就是城市發達的象徵,台南的人均本來就是六都之末。台南沒星,真的意外嗎?(轉載自單厚之臉書)

【話山論見】中國開放製造業外資准入 打造全球供應鏈強國

■ 理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為全球經濟發展開啟新的機遇。這一重大決策釋放了「中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信號,鼓勵外商投資製造業,將有助於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推動中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的開放之路從自貿試驗區開始,逐漸擴大到全國範圍。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減至27項,其中禁止類17項、限制類10項,實現了自貿試驗區製造業負面清單條目清零。此舉顯示出中國不僅在特定地區,而且在全國範圍內鼓勵外商投資。白明,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研究員,指出這一決策的重要性。他表示,這不僅是自貿試驗區的製造業負面清單清零,更是擴大到全國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釋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越開越好的信號」。這表明中國願意吸引更多外商的投資,並為外國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一舉措對中國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根據「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3」,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達1891.3億美元,增長4.5%,按人民幣計首次突破1.2兆元。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成為了外資投資的重要增長點。歐盟(EU)和東盟(ASEAN)對中國的投資分別增長了95.3%和9.5%。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這一增長趨勢反映出外商對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中國的製造業一直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全面取消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外商的投資首先看中中國市場,其次看中中國的營商環境和要素成本。只有當整體需求充足、價格相對穩定時,中國才能繼續吸引外商的投資。因此,著力擴大總需求對於維持經濟增速、推動外商資本和技術外溢效應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面對美國提出的「去風險」經濟戰略,中國應採取三方面行動。首先,繼續改革開放,成為全球化的堅定捍衛者。其次,著力打造更強韌的供應鏈體系,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最後,努力擴大總需求,確保經濟增速符合潛在產出水準,有利於推動外商資本、技術外溢效應的持續增長。中國的全面開放製造業外資准入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也是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的理念,吸引更多外商投資,推動自身經濟的升級和轉型,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繁榮作出貢獻。這一決策不僅對中國有利,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與發展。

台鹽綠能淪為雲豹能源洗錢小弟 檢調還要睡到何時?

■時代力量立委 陳椒華 上個月初,陳琬惠委員指出,雲豹能源利用紙上公司「縱橫家」,從台鹽綠能搬走上億元,台鹽綠能淪為為綠營金主企業的洗錢小弟,要求前台鹽綠能董事長出面說明。事實上,縱橫家、恩富資本這兩家公司,都與雲豹能源關係密切,台鹽綠能早已淪為一個洗錢的媒介。而在弊端被揭發後,吳容輝一再神隱,逃避說明。昨日,在內政委員會進行行政院提名吳容輝擔任中選會委員的審查會議,終於有機會在質詢台上當面詢問吳容輝。在備詢台上,我詢問為何台鹽綠能支付一億元給「縱橫家」這家紙上公司,錢哪裡來?吳容輝回應「因為縱橫家有完成電籌許可的工作」、「一億元來自雲豹能源,(台鹽綠能)等於是代收代付」。首先,吳容輝試圖幫忙掩飾的說詞,根本禁不起檢驗(請吳容輝提出雲豹能源給付台鹽綠能此一億元的證據);如果如同吳容輝所言,台鹽綠能只是「代收代付」,這更是過去許多用紙上公司掏空母公司的手法,等同證實雲豹能源高層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的「特殊背信罪」,透過台鹽綠能把錢搬到「縱橫家」這家紙上公司,坐實台鹽綠能確實是幫忙洗錢的小弟。檢調還要繼續睡覺、裝沒看到、裝不知道嗎?此外,在我質疑一億元是雲豹能源的張建偉跟吳容輝見面後,台鹽綠能才付款的,吳容輝一再否認,表示他不認識張建偉。吳容輝,根本在說謊。因爲事實上,據台鹽綠能內部吹哨者證實,去年嘉義縣議會副議長陳怡岳帶著張建偉去台鹽綠能拜會,就是由吳容輝親自接待!結果吳容輝竟公開在立法院備詢台上說謊,說他不認識張建偉,簡直荒謬至極。吳容輝,還要說謊到何時?陳建仁院長,您所提名的中選會委員被提名人,公然在國會說謊,這樣的人您還要挺下去嗎?請行政院撤回吳容輝的被提名案。(轉載自陳椒華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