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社論】俄烏戰爭將導致全球停滯性通膨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在蘇聯解體後,許多軍事工業設施,都由烏克蘭承接,頓時烏克蘭儼然成為「軍工帝國」,導彈、核武、航母等,都藉此技術為烏克蘭賺取了大量外匯。另外,烏克蘭號稱歐洲最大的糧倉,也大量的出口農作物到世界各地,擴大貿易額。但自俄烏開火以後,初期烏克蘭孤軍作戰,俄國誓言48小時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時全世界才覺醒,開始各項的制裁、封鎖。當普丁下令攻擊烏克蘭時,可曾考慮,他這個決定將徹底改變全世界和很多人類的歷史,也將改變今後世界的關係。雖然俄烏戰爭是發生在烏克蘭境內,但是它所影響的結果卻是擴及全世界。因為全世界現在是緊密地相連著,任何地區發生動亂,就會牽連到許多地區。現在,美國與西方列強,開始禁絕俄國的石油跟天然氣的輸出,對全球的經濟跟貿易將帶來重大影響。另外對全球能源的使用策略,是否開始調整,很多國家開始考慮替代能源的政策,甚至對於核能的轉換時期是否該調整,或重啟核能的使用,以免受到石油天然氣的影響造成物價波動,這個影響是慎重而久遠的,更不用說國家間的彼此信任。俄羅斯境內銀行門口大排長龍,每個人都急於提領現金,因為俄國法定貨幣「盧布」匯率大崩盤,最大的問題是遭到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目前被排除在國際金融支付機構「SWIFT」之外,盧布將變成一文不值,除此之外,外匯存底也遭到凍結,無法進行國際貿易,63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無法流通,俄政府無法用來穩定盧布匯率。在能源方面,俄羅斯是全世界第三大的石油生產國。現在因戰爭價格開始大幅攀升,漲幅超過15%,預估可能會破140美元大關。在天然氣方面,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輸出國,但是價格漲幅也超過10%。歐洲國家所受的影響最大。另一個物產鈀金屬礦,俄羅斯產量占全球產值40%,大量應用在汽車及晶圓產業,若鈀金屬無法如期出口,將對汽車工業及半導體業產生影響。另一個是農產品「小麥」,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價格已上漲37%。縱觀如此結果,不管是基礎工業原料石油或食品小麥大幅漲價,結果就是造成「通貨膨脹」。COVID-19的疫情造成供應鏈大亂,所造成的大通膨,都還沒有真正結束,如今又來個俄烏戰爭,讓人民的苦日子更是沒完沒了。若是通膨的日子持續過久,將伴隨著高物價跟高失業率而來,可能吹起全球停滯性通膨的風向,這將是全球持續關注的焦點,若真如此,經濟學家預測,全球經濟將進入三年的衰退期,才能恢復以往的榮景。

【就事論世】面對西方制裁威脅 且看俄國如何化解

■ 理應 俄烏戰爭俄疑威脅發動核戰,法國也狠嗆普丁,北約也有核武。俄羅斯直接入侵烏克蘭,美國、英國、歐盟紛紛祭出制裁。但整體而言,俄羅斯在能源出口未遇直接衝擊,在金融領域雖遭封鎖,強度恐不如預期的制裁再次凸顯,難道西方內部的利益和思維分歧是威權軟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透過社群媒體Telegram表示:「我們今早孤軍奮戰保衛自己的國家;一如昨天,世界最強大的幾個政權仍在隔岸觀火。對於宣佈的制裁措施對俄羅斯有說服力嗎?我們的所見所聞顯示,缺乏說服力。」就在歐美再次揚言要俄羅斯總統普丁付出「慘痛代價」時,俄軍大舉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控制了儲存大量核廢料的車諾比廢棄核電廠,電廠人員成為人質。烏克蘭官方示警,俄方可能會以核災要脅西方或基輔屈服;一旦核廢料儲存設施遭破壞,輻射塵將影響大片歐盟區。烏國監測數據顯示,目前車諾比電廠周遭輻射濃度偏高,部分數值已達危險程度。而歐洲最大規模核電廠就位於烏克蘭東部的札波羅熱亞市,當地目前也戰況激烈。綜觀美國與歐盟的制裁措施,雖然有包括聯邦儲蓄銀行在內數家大型俄羅斯銀行遭程度不等制裁,但俄羅斯對外石油與天然氣交易主要管道、國營「天然氣工業銀行」並未遭重擊。歐美顧忌打擊俄羅斯能源出口對自身經濟的影響,更何況各國政府還有通貨膨脹挑戰待解。此外,儘管英、美支持,歐盟仍無法就何時將俄羅斯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取得共識,其中最積極反對的包括德國、義大利。反對方的主要顧慮是若俄羅斯被SWIFT排除,支付天然氣等原物料款項恐發生困難、衝擊供應鏈。然而,縱使不透過SWIFT,買方依然能向俄方付款,只不過需承擔程式上的不便和附帶損失。歐盟超過40%的天然氣、近30%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在2020年,能源占歐盟自俄羅斯進口總額約2/3。在俄羅斯方面,天然氣和石油占總出口收入達50%或更多,是國家預算和外匯儲備重要來源。就原油和天然氣供應量而言,俄羅斯分別是全球第3、第2大。考量經貿連結、地緣政治等因素,歐盟應可在對俄制裁發揮關鍵作用,但在耗費大量時間達成共識決的過程中,各方往往也更清楚看見彼此的利益和思維分歧,包括歷史經驗差異造成對「俄羅斯威脅」的不同認知。烏克蘭已有數百人傷亡,隨著戰況愈趨慘烈,歐盟或許會改變對SWIFT的立場,普丁也可能被納入制裁名單,英、美也可望加大制裁力道。然而,無論是已定案或仍在討論的制裁措施,分析其細節,可看出西方仍極力避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更少)」,並傾向以中、長期效應取代「立竿見影」。但制裁往往本來就不是即刻實施,而過渡期或討論期拉得越長,制裁對象就更有餘地預作準備、繞道而行,這在俄羅斯以及獨裁者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統治下的白俄羅斯都屢獲驗證。更何況,被制裁者有自己的求生之道,制裁者也未必沒有動機「一起找出路」。舉例而言,俄羅斯因為在2014年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Crimea)、佔領東部頓巴斯地區(Donbass),遭遇相對嚴厲的制裁,但它很快就發展出獲他國貿易夥伴採用的獨立支付系統MIR,並持續推展國家貨幣結算、以減少對美元等國際強勢貨幣的曝險程度,相關措施適用與中國,甚至日本、韓國的經貿活動。無論俄羅斯最終面臨什麼樣的經濟制裁,西方國家都需面對現實:制裁是災難發生後的補救措施,在官員紛表達「歐洲安全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考驗」之時,面對只相信「硬實力」的普丁政權,西方宜採取更具說服力的整體嚇阻策略、停止自欺欺人,這對在俄羅斯國內遭壓制、恫嚇的進步力量而言,也會是正面訊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為何不出兵?

■ 本刊資料室整理 美國總統拜登就烏克蘭局勢發表全國講話。美國絶大多數人都認同拜登的看法,謹慎對待軍事行動,避免人員傷亡。為了阻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拜登總統已經動用了巨大的外交資本。美國政府一直對即將發生的入侵大講特講,不斷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是災難,將使國際秩序岌岌可危。事實證明美國政府是對的,所預告的都成為了現實。但拜登也明確表示,美國並不願意參加戰鬥,儘管俄羅斯方面積極備戰。此外,他還排除了在真的發生入侵時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救援美國公民的可能性。實際上他撤出了在烏克蘭擔任軍事顧問和觀察員的軍人。拜登在其任上這樣一個後果最為嚴重的外交政策危機中,為什麼給自己劃了道紅線不願派兵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一、烏克蘭不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利益首先,烏克蘭不是美國的鄰國。它不在美國的邊界上。美國在烏克蘭既沒有軍事基地,也沒有戰略石油儲備,烏克蘭甚至不是美國一個主要貿易伙伴。但這種缺乏國家利益的情況並沒有阻止美國前總統在過去為其他國家獻出鮮血和財富。1995年,總統克林頓軍事干預了南斯拉夫解體後的戰爭。而在2011年,總統奧巴馬在利比亞內戰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兩者都主要是基於人道主義和人權的理由。1995年美國部隊參加北約在波斯尼亞的軍事行動。1990年,小布什總統聯合國際社會將伊拉克驅逐出科威特,辯護說這是為了捍衛法治,反對弱肉強食。拜登的高級國家安全官員在批評俄羅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原則的威脅時也使用了類似的語言。但他們一直在宣揚通過經濟戰而不是軍事行動來做出回應,希望大力制裁俄羅斯,令其經濟受損。二、拜登不搞軍事干預主義這與拜登總統信奉不干涉主義有關係。誠然,拜登的不干涉主義信條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他在20世紀90年代支持美國採取軍事行動,處理巴爾幹地區的民族衝突。他還投票支持過美國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但從那時起,他對動用美國軍事力量變得更加謹慎。他曾反對奧巴馬干預利比亞,也反對奧巴馬對阿富汗增兵。他堅決捍衛自己去年從阿富汗撤軍的命令,儘管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一片混亂,帶來人道主義災難。他的最高外交官——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是拜登身邊不斷施加影響力的人。在大約20年中布林肯在拜登身邊工作,為總統制定了外交政策。他將國家安全定義為應對氣候變化、防治全球疾病以及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軍事干預主義。三、美國人也不想打仗最近由美聯社聯合發起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72%的人表示美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中只應該發揮很小的作用,甚至完全不發揮作用。他們關心的是口袋裏錢的問題,特別是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而這是臨近中期選舉拜登必須注意的問題。在華盛頓,這場危機正在耗費民主、共和兩黨國會議員的精力,他們要求對俄羅斯採取最嚴厲的制裁。但是,即使像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這樣一貫的鷹派,也不希望拜登派遣美國軍隊進入烏克蘭並「跟普京真刀真槍對著幹」。另一位外交政策鷹派人士、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說,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核國家如果爆發戰爭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四、超級大國對峙的危險普京的核彈頭儲備,這就是底線。拜登不希望冒著引發一場「世界大戰」的風險讓美國和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發生直接衝突,他對此一直毫無避諱公開宣講。本月早些時候,拜登在全國廣播公司(NBC)表示,「我們打交道的可不是一個恐怖組織。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軍隊。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局面,事情可能會很快失去控制。」五、沒有條約責任再說,美國也沒有簽署過任何條約非得有承擔這一風險的義務。根據北約第五條,對任何一個北約國家的攻擊都是對所有條約國的攻擊,所有成員都必須一致行動保衛受攻擊的國家。但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布林肯引用這一原因來解釋為什麼美國人不會為他們極力宣揚的價值觀而戰。這裏有某種諷刺意味,因為俄羅斯烏克蘭起衝突是普京要求保證烏克蘭永遠不被允許加入北約,而北約卻拒絶做出這樣的保證。哈佛大學教授、外交政策現實主義學者沃爾特(Stephen Walt)認為,鑒於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不願意拿出軍事實力來作為後盾,因此美國和北約拒絶給俄羅斯保證不肯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妥協也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六、戰場會轉移嗎?拜登總統事實上一直在向歐洲派遣軍隊,並重新部署已經在那裏的軍隊,以支持與烏克蘭和俄羅斯接壤的北約盟友。美國政府稱這是為了讓前蘇聯共和國放心,因為這些國家對普京施壓北約從其東翼撤軍的更大目標感到緊張。但是,本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激起了人們對更廣泛衝突前景的擔憂,無論是戰事意外擴大還是俄羅斯發起蓄意攻擊。如果是俄羅斯蓄意攻擊將是局勢的重大升級,會觸發北約第五條的相互防禦承諾。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能將美國軍隊捲入一場戰鬥。拜登曾經說過:「如果他(普京)真的進入北約國家,我們就會被捲入其中」。

烏克蘭會分裂成東烏西烏?普丁顧問震撼預測俄烏終局

■遠見雜誌資深副總編輯 邱莉燕 俄羅斯若是強行併吞整個烏克蘭,一來歐美不會坐視不理,二則戰後治理上可能極為棘手。專家認為,俄烏終局可能是烏克蘭東西分裂,抑或是維持表面上的烏克蘭邦聯。所有的戰爭都免不了有始有終,差別只在於,終點來得早或晚。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互聯網+」特別顧問、前華為集團獨聯體片區副總裁徐昕泉預言俄烏終局,其中一個臆測是烏克蘭分土裂疆,如同朝鮮半島分裂成南韓和北韓一樣。曾在俄羅斯生活、工作近20年的徐昕泉,替華為從無到有建立起第一個海外業務,雖非軍事專家,但由於擔任普丁顧問,也熟悉烏克蘭的政經局勢,觀察俄烏戰爭的走向,有時與媒體的分析截然相反。比如對於戰局的研判。奪下這座城將是決定性轉折開戰第五天,俄軍已經先行隔斷了西方從海上進行援助的通道,烏克蘭的海軍失去反擊能力,空軍更早在第一時間被癱瘓。於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現在成了陸戰爭奪的重心,俄軍已經在使用類似「龍捲風」「冰雹」火箭炮系統這樣的重武器砲轟哈爾克夫。一旦俄軍拿下哈爾克夫,接著從北線和南線三面合圍俄軍的東線主力,如此軍事部署的縱深穿插,基本完成了對於烏軍的分割包圍。「我估計這個時間,可能會在一週左右時間實現殲滅,」徐昕泉判斷道。儘管波蘭準備提供烏克蘭空軍米格29戰機、北約鼓勵志願軍進入烏克蘭協助作戰,可能也無法翻轉戰況,因為小股作戰力量,不足以對整個戰局發生太大的影響。至於普丁宣布將國家的「核威懾力量」置於「戰鬥位置」,最後會不會將戰略核武用於轟炸烏克蘭呢?徐昕泉也相信不會發生:「俄國核威懾力量,主要是為了警告北約不要做軍事冒險。」烽火連天,普丁到底要什麼?徐昕泉1989年到俄羅斯發展,1991年就遇到蘇聯解體。擔任華為集團獨聯體片區副總裁、歐洲片區助理總裁的十餘年期間,負責俄烏歐洲業務,政商關係良好。還有一項卓越戰功是,回到中國大陸以後,將華為的榮耀手機再度從無到有做到巔峰。俄烏戰爭會不會從閃電戰、斬首戰,演變到拉鋸戰呢?烏克蘭會不會在北約的支持下,將戰事打成類似阿富汗戰爭?「我判斷不會,」徐昕泉說,因為烏克蘭95%全部都是平原,完全不適合進行如同阿富汗的山區游擊戰,烏克蘭沒有地方可以打游擊戰。其次,由於俄羅斯「核威懾力量」在背後虎視眈眈,因此也不存在北約重新組織聯軍進行軍事干預的可能性,而且俄烏開戰之前,美國和歐洲皆已表態:「他們沒有膽量、也沒有意願去為烏克蘭去流血,對吧?」那麼,普丁到底要什麼呢?從俄烏之間的第一輪和談,俄方代表提出的訴求,可簡稱為「普三點」:一是承認克里米亞,二是去納粹化、去軍事化,第三烏克蘭保持中立。不過,這三條與烏方所提出的停火訴求及簽署加入歐盟的文件,在當前條件下,談判可能不會達成共識。其實普丁也不是要全面占領烏克蘭,這從西方把事件稱為入侵戰爭,而俄羅斯堅持叫做「特殊軍事行動」便可得知。譬如土耳其即便是北約成員國,卻也不承認俄烏目前是處於戰爭狀態,因此不同意北約要求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不讓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無法返回自己的母港。烏克蘭劃分為東烏和西烏?「戰爭結束可能是兩週,最長也不會超過一個月,」徐昕泉如此預估:「我相信俄軍肯定希望速戰速決,同時盡可能少流血,少些經濟損失。」此外,對俄羅斯而言,如果戰爭超過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不能及時解決俄烏衝突局勢的話,不利於普丁面對國內反戰的民意,以及經濟發展。但俄軍顯然也不想全面占領烏克蘭以取得勝利。用重炮和大型武器去轟擊哈爾科夫或基輔,俄軍不是沒有能力,但如果以這種方式打仗,一定會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因此俄烏戰爭的終局,應是盡量尋求政治解決。「最有可能的一個情況,可能是類似於70年前的朝鮮半島,就是烏克蘭劃分為東烏和西烏,」徐昕泉說,因為對俄羅斯來講,若是強行併吞整個烏克蘭,一是歐美不會坐視不理,二則戰後治理上可能存在極為棘手的問題。另一個可能的結局,是維持表面上的烏克蘭邦聯。這位把榮耀手機做至「榮耀」的俄國專家認為,從歷史上看,東烏像頓巴斯地區、南烏如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的時間遠遠超過歸屬烏克蘭的時間,這些地區皆為親俄地區。而西烏比較親西方,如果烏克蘭將來一分為二,可能也便於俄羅斯展開戰後的治理。劃分成東烏西烏後,烏克蘭自然就是元氣大傷,失去了至關重要的出海口,包括敖德薩、馬里烏托爾,還有克里米亞等,無法進行港口貿易。這對擁有全球面積最大黑土帶的烏克蘭,十分不利於大宗穀物出口。烏克蘭同時也失去了東部的重工業區,變成徹底的農業國。無論如何,這個國家值得同情。至於前述這些預測會否成真?尚待時間驗證。(轉載自遠見雜誌網站)

線民風波再起 羅文嘉自曝「曾受黃偉哲監控」

(圖/翻攝自羅文嘉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2022選戰布局,民進黨擬徵召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現任首長競選連任,但台南市長黃偉哲因捲入線民風波,出現黨內雜音,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提出參選人應簽署「授權黨中央調閱促轉會訪談資料之同意書」,近日更傳出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自曝曾受黃偉哲監控,「證據就在檔案裡。」民進黨台南市布局傾向徵召現任市長黃偉哲,身兼民進黨中常委、立委陳亭妃提案,請選對會在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提名前,要求曾被促轉會約訪的參選人,都應簽署相關同意書,讓黨中央得向促轉會進行調閱程序,緊咬黃偉哲「線民」爭議,也被視為民進黨英系與正國會的派系之爭。陳亭妃強調,轉型正義是民進黨的價值,如果當民進黨立委在國會推「除垢法」,以及有政黨已提出永不提名威權時期「抓耙仔」的主張,民進黨更應對提名人有更嚴格的標準,要思考如何保護候選人在提名後不要變成國民黨的提款機,「因為極有可能一個破口,造成全黨需要陪葬。」前交通部長、民進黨「正國會」領袖林佳龍日前也在黨內選對會開會時,以「學運世代」身分發聲,要求黃偉哲針對線民案自清,上月28日民進黨更流出羅文嘉與友人的簡訊,羅自曝曾受黃偉哲監控:「我是當初黃主要的監控對象。你問我,他是不是國民黨細胞,我跟當時的朋友,會肯定說是。那證據呢?證據就在檔案裡。為什麼檔案不公開?內容要遮掩?核實報告不公布?公開不就一切明瞭。」線民風波自去年延燒至今,羅文嘉曾透露當年有學運份子出賣組織與同志,還繼續扛著民進黨理念獲取權位,如今這一封簡訊震撼黨內。有野百合學運成員分析,羅文嘉是小黃偉哲一屆的學弟,羅在任台大會長時,黃則在濁水溪公社,若真有監控情勢就大約落在羅文嘉任會長時,因此猜測羅才會「很有感」。黨內人士指出,去年羅文嘉提出指控時,黨內就該處理,畢竟當年民進黨是受威權鎮壓的政黨,價值必須確立,不要陷於選舉、提名的泥淖中,民進黨立委黃國書是新潮流除名,但黃偉哲案又該如何處理才公平?羅文嘉並非要選舉之人,沒必要去影響黃偉哲選情,既然黃偉哲不同意資料被調閱,就應該自清。對於連任提名前夕再被掀起線民爭議,黃偉哲再三強調「我從來沒有出賣過同志、沒有擔任過線民。」這件事不斷被有心人刻意操弄,令他深感痛心。轉型正義是他畢生信仰的價值,「我禁得起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