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0 年 12 月

「單腿村醫」戰貧記 全民守護 全民健康

李紅奎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德苴鄉青豐村的一名鄉村醫生。因幼年時患小兒麻痹,李紅奎右腿失去行走能力,年少時一度很自卑,不服輸的他決定學一門謀生技藝,15歲開始跟隨當地鄉村醫生學習醫術,後來又到大理州衛校學習,畢業後在德苴鄉衛生院工作,2015年回到青豐村衛生室工作。李紅奎主要負責高血壓、糖尿病、重度精神障礙等慢病大病患者管理,總數有三百多人。健康扶貧開展以來,國家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7年,李紅奎成為一名家庭簽約醫生。青豐村地處深山,有5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3238人,村民居住分散。李紅奎每天都要走村串戶隨訪慢病患者,由於肢體不便,他外出隨訪主要靠兩件「法寶」:一根杵棍和一輛殘疾人代步電動車。電動車能開到的地方就開著去,開不到的地方就拄著杵棍走。時間走長了,李紅奎的手經常會被磨出水泡,但他說不覺得辛苦,特別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轉的時候,感覺很開心。李紅奎的電動車很特別,他在車頂安裝了一個小喇叭,每次外出隨訪都會打開小喇叭,向鄉親們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健康知識等內容。李紅奎每季度對患者至少隨訪一次,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兩周隨訪一次,病情仍不穩定則提供轉診轉介服務。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是李紅奎工作的重要內容,每次隨訪他都要帶上宣傳資料分發給村民,並講解相關要點。經過不斷地宣傳教育,村民的健康意識有了很大提升。李紅奎回憶,以前到村民家裡量血壓、血糖,村民都不願意,如今,只要他的小喇叭一響,村民都自覺自願地來測量了。 管理的患者數量多,對於李紅奎來說有不小的壓力,但他說為了鄉親們的健康,再辛苦也值得。每項測量資料李紅奎都要準確記錄,這些資料是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檔案的重要資訊。針對行動不便的村民,家庭醫生提供上門服務。「比起正常人我行走是不方便,但比起一些患者,我又比他們方便一點,為了群眾的健康,我還是要勇往直前!」李紅奎說。目前,青豐村共有4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9名醫生,服務2726人,主要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預防保健、轉診對接等多項服務。每天隨訪結束後,李紅奎都要把當天隨訪資訊錄入上傳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保證上級醫療機構及時、準確掌握村民的健康狀況。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青豐村44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00%覆蓋、100%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願意繼續堅守下去,守護鄉親們的健康!」李紅奎說,作為參與健康扶貧的一份子,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患者管理好,不要讓他們因為生病導致貧困。資料顯示,自2016年以來,作為中國大陸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雲南省,累計減少因病致貧22.51萬戶、89.08萬人;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實現應保盡保。

大陸智慧高鐵新標杆 京雄城際高鐵全線貫通

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區間最快旅行時間50分鐘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間最快19分鐘可達 ■ 本報特約記者 金成芬 12月27日10時18分,雄安新區剛剛落成的雄安站內,復興號高速動車組C2702次列車準時發出,駛向北京西站。自此,北京與雄安這座「未來之城」緊緊聯在一起。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作為大陸智慧高鐵新標杆,京雄城際鐵路凝聚中國智慧,實現智慧設計和智慧運維,打造出一張中國高鐵的新名片。外柔內剛——雄安站:規模相當於6個北京站雄安新區雄縣昝崗鎮,一座水滴形的銀灰色建築巍然屹立,形似荷葉上的一滴露珠。車站屋頂在中部高架候車廳處向上抬起,邊緣向內層層收進,如同微風蕩漾時湖泊中泛起的層層漣漪。「清泉源頭,風吹漣漪」,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總建築師周鐵征這樣解釋它的寓意:「車站毗鄰白洋澱,這樣設計就是力求與雄安新區的水文化相契合。」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築面積47.52萬平方米,規模相當於6個北京站。「雄安站是一座大型鋼結構建築,用鋼量約27萬噸,鋼結構焊縫約32萬條,消耗的焊絲就達7700噸。」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專案指揮部黨工委副書記王星運說。為了將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王星運帶領6000多名建設者加班加點,僅4月份,就幹了3個月的工程量,高品質完成了任務。京雄城際鐵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經過既有京九鐵路至李營站,接入新建高速鐵路線路,線路全長91公里,其中北京西至大興機場段已於2019年9月開通運營。此次開通的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段,設大興機場、固安東、霸州北、雄安4座車站。開通後,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區間最快旅行時間50分鐘,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間最快19分鐘可達。「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後,雄安新區將融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實現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的半小時交通圈。」雄安高鐵公司雄安指揮部副指揮長李政說。 智能領先——70餘項前沿科技打造智慧高鐵新標杆「智能」,是京雄城際鐵路最亮麗的標籤。建設過程中,中國鐵建電氣化局投入了智慧化腕臂安裝車、自動化接觸網立杆車等多種智慧裝備,打造了一個具備全息感知、多維融合、智慧運維特性的智慧牽引變電系統。高鐵路基部分,中鐵十九局、鐵科院、鐵四院等單位研發了路基智慧壓實成套等技術,可以自動計算路基中每一種填料的精准用量和填充位置,把軌道板鋪設高低偏差控制在正負2毫米內。走進雄安站一層候車大廳,一根根清水混凝土立柱顯得格外清新自然。作為國內首個大規模運用清水混凝土立柱的鐵路站房,雄安站清水混凝土結構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這些清水混凝土立柱都是一次澆築成型,邊角順直、弧度順滑、挺拔俊美。」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專案部總工程師吳亞東說,高顏值背後,是每道工序的上百次試驗,並取得10多項專利。為了讓候車乘客感受到自然光線,雄安站設計了一條寬15米的「光谷」,並在下方通道內佈置大量綠植,不僅自然地將車站分區,還可有效改善候車廳的採光、通風環境,為旅客營造宜人的綠色空間。巨大的橢圓形屋頂則是一座光伏電站,鋪設了4.2萬平方米光伏建材,年均發電量可達580萬千瓦時,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噸,相當於植樹12萬公頃。如何減少列車噪音對候車旅客的干擾?雄安站的佈局為一層和三層候車,二層是高鐵線的結構,相當於在旅客頭頂上跑火車。中鐵十二局雄安站房項目部副總工程師何錦輝介紹,為了最大限度提高旅客候車的舒適度,雄安站在國內首次採用裝配式月臺吸音牆板,這種牆板採用聲學設計,上面有很多55毫米的孔眼,夾層為玻璃絲綿。「這種牆板極大降低了列車通行時產生的雜訊,人們在候車時聽到列車經過的響動,大概相當於一輛汽車駛過公路的聲音。」何錦輝說。更值得一提的是,為有效控制高速鐵路通過環境敏感區的噪音,京雄城際鐵路固霸特大橋上還加裝了一段長約847米的全封閉聲屏障,這是世界首個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橋梁全封閉聲屏障設施。列車高速通過大橋時,這座「隔音隧道」可以將環境噪音降到20分貝以下。通達各地——跑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加速度」距雄安站約20公里,容東片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雄安新區目前正處於大規模建設階段。在雄安新區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多萬名建設者晝夜奮戰,「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雄安站秉承「站城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多進多出的進出站流線格局降低了旅客出行時間和成本,提高了鐵路客站的運轉效率。截至2020年12月25日,雄安新區本級企業共有3452戶,其中來自北京投資的企業2958戶,占比85.69%。作為支撐北京新兩翼展翅高飛的「動脈線」、雄安新區實施千年大計的「起跑線」,京雄城際鐵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京雄城際鐵路的開通運營,對於雄安新區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新區產業聚集以及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具有重要意義。「經濟要發展,交通需先行」,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張貴表示,京雄城際鐵路的開通運營,將提高新區對全國的輻射能力。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僅是起點。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徐徐展開:按照規劃,京雄城際鐵路還將繼續延伸:到河南商丘接入商合杭高鐵、與京港臺高鐵交會、向西至山西忻州等均在規劃、建設中。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

【本報特約記者 吳鵬波 楊心亮 余雪燕】近日,由廈門推動的中馬聯合申報項目「送王船」,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22日,在廈門同安區,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開幕。同安是「送王船」舉辦次數最多、規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區域,在活動現場,民眾舉辦了盛大的「送王船」民俗儀式,近百米長的「送王船」隊伍,浩浩蕩蕩地沿著呂厝社區繞境巡安,寄託了當地百姓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堪稱一場「海洋文化狂歡節」。活動現場,還進行了熱鬧歡快的「踩街」活動,疍民歌舞、拍胸舞、車鼓弄等精彩的文藝表演,充分展現了閩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民盟廈門市委員會、同安區人民政府承辦,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和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提供學術支援。同安區呂厝「送王船」的民俗,起源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呂厝每四年舉辦一次「迎王」、「送王」儀式,今年已是第152屆「送王」。600多年來,呂厝華藏庵「送王船」民俗活動已經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臺灣許多地方的「送王船」習俗,發祥地大多源自於此。呂厝華藏庵也被授予省、市「民間信仰聯繫點」及市級「閩台‘送王船’傳承基地」。「送王船」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此次申遺成功,讓全世界更多人知曉閩南傳統文化,使「送王船」這一人類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和相關實踐成為全人類共同保護和記憶的文化遺產。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中國航天迎收官之戰

【本報特約記者 郭超凱 趙金龍】12月27日23時44分,中國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7次飛行,也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長慶油田 年產油氣當量 突破6000萬噸 創歷史紀錄

[本報特約記者 李新民 王璐]截至12月27日上午10時,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噸,達到6000.08萬噸,其中原油2451.80萬噸、天然氣445.31億立方米,創造了中國大陸油氣田產量歷史最高紀錄。當日,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下稱「長慶油田」)共同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了這一消息。至此,中國大陸石油工業新的里程碑誕生,標誌著大陸建成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長慶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是大陸第二大含油氣盆地,資源豐富,卻是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的「三低」油氣藏,其經濟有效開發屬於世界性難題。從低滲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滲、再戰超低滲、解放緻密氣,到實現葉岩油規模有效開發,長慶油田先後近50年基礎研究、科技攻關,創造了油氣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和低成本開發兩大奇跡,為世界上同類低滲透油藏的勘探開發探索了成功的解決方案。資料顯示,長慶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59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4萬億立方米。連續10年新增石油探明儲量超3億噸,連續14年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超2000億立方米,2016年至2020年,每年新增油氣探明儲量占全國35%以上。先後成功開發了35個油田和13個氣田,率先建成了大陸百萬噸級葉岩油示範開發區和首個400億方大氣田,已累計給國家貢獻油氣產量超過7.6億噸,油氣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8和1/4。值得注意的是,十多年來,長慶油田油氣當量從2000萬噸增長到6000萬噸,用工總量始終控制在7萬人左右,近五年勞動生產率提升了近一倍。依靠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創新獲得的低成本優勢,長慶油田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超低油價疊加影響下,2020年依然實現利潤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創造了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升級、效益發展的成功範例。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長慶油田擔負著5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自1997年正式向外供氣以來,已累計生產天然氣4683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了5.69億噸標煤,減少碳排放物3.8億噸,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