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10 月

兩岸專家學者齊聚合肥 建言半導體產業健康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張強報導〕2021第六屆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合肥)高峰論壇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會上,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圍繞半導體產業新技術、新挑戰、新需求,為兩岸半導體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司長喬躍山說,近年來,兩岸半導體產業界開展了多元化、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實現共贏,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喬躍山介紹,面對全球晶片荒等新形勢,鼓勵兩岸企業深化合作,加強兩岸對話交流,支援有實力的台企繼續加大在大陸的投資力度;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保障台企在大陸的合法權益。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立說,近年來,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逐年提升。2021年上半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額超41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張立建議,中國要提升半導體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全球影響力,需把錘煉產業內功和推動產業對外開放合作相結合;提高產業供給體系品質和發揮市場需求牽引作用相結合;推動軟體優化升級和硬體技術創新相結合;促進本土人才培養和海外人才引進相結合。合肥晶合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台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設,其液晶面板驅動晶片代工領域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市占率30%)。該公司副總經理邱顯寰看好大陸市場前景。他說,晶合集成今年第四季度預計可以晉升全球晶圓代工排名前十,矢志成為中國最卓越的積體電路專業製造公司之一。「合肥目前著力發展汽車產業,我們有人才、技術及充分產能支援,助力車用晶片國產化。」合肥是中國電子新興產業主要集聚地之一。近年來,合肥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建設了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積體電路企業超300家、從業人員逾2萬人,形成了存儲、顯示驅動、智慧家電、汽車電子4個特色晶片產業板塊。今年1月至9月份,全產業鏈產值同比增長約40%。

台灣青年文化科技湖湘行在湖南長沙啟幕

〔本報特約記者 張格報導〕「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聖賢,氣習各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伴隨著《嶽麓書院學規》的朗朗誦讀聲,「投身科技創新實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台灣青年文化科技湖湘行日前在湖南長沙拉開帷幕。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150餘名台生及陸生參加了啟動儀式。據瞭解,本次台灣青年文化科技湖湘行還將舉辦文化科技節、文化湖湘行專場活動,在科技創造和傳統文化等領域深化兩岸青年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啟動儀式現場,高校教師代表與對台交流基地代表指出,對台交流基地吸引了眾多台灣青年學生「打卡」,為兩岸交流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隨後,各高校與對台交流基地公佈了此次文化湖湘行的路線,並發表共建宣言。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各高校將分批組織共400餘名台生赴湖南長沙、岳陽、張家界、益陽等7個市州的對台交流基地參訪,兩岸青年將通過座談聯誼、拓展體驗、經驗分享等方式,共同探尋湖湘文化。「台灣高雄是我的家鄉,而湖南長沙是承載我夢想的第二個家。」來自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三學生陳盈璿說,在大陸生活和學習的日子裡,她不僅學到了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通過兩岸交流活動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她說。湖南中醫藥大學研三學生劉均瑜已在長沙學習了8年,提起未來,她說:「明年畢業後,我想繼續留在長沙工作、成家。」劉均瑜說,作為一名醫學生,她希望自己能為兩岸的醫學交流貢獻力量。

兩岸嘉賓談文化振興鄉村 謀共同富裕

〔本報特約記者 吳凱翔 殷曉聖報導〕以「文化振興鄉村 引領共同富裕」為主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22日在浙江省寧波市開幕。150餘位兩岸嘉賓在金桂飄香之季,相聚甬城,為文化振興鄉村出謀劃策,逐夢共同富裕。「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全過程。」中共寧波市委常委卞吉安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手足情深,寧波將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熱情、最好的服務,誠邀廣大台商台胞參與寧波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在農村廣闊的天地中,發揮自身優勢,拓展發展空間。九州文化傳播中心主任王振宇認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寧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甬台兩地關係源遠流長,以王陽明心學為代表的浙東學術文化,以「寧波幫」為代表的儒商文化,以古明州港為代表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等,在台灣產生了深遠影響。甬台兩地深入開展文化交流、共同弘揚傳統文化,不僅有著良好的基礎,而且也為浙江及寧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提供堅強助力。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蔣孝嚴為本次論壇發來賀詞「兩岸文化交流,共建美好鄉村」。本屆論壇聘請了近年來在學術、產業等領域帶領兩岸同行作出較大貢獻的6名專家學者、行業能手擔任首批甬台鄉村振興合作創業帶頭人。作為首批甬台鄉村振興合作創業帶頭人之一,來自台灣的寧波萬匯公司董事長馬准安在論壇上向海峽兩岸發出倡議,號召:合作共襄,攜手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綠色共建,攜手助力鄉村生態振興;文脈共植,攜手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福祉共用,攜手助力共同富裕。始於2018年的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已在寧波舉辦三屆。據介紹,本屆論壇為期兩天,並設有5個分論壇,分別以「鄉賢厚植鄉愁沃土」「慈孝文化引領良好家風」「藝術喚醒鄉村記憶」「陽明鄉約助推老區發展」「非遺文化進駐民宿產業」等主題展開研討。

蔡英文用四年半,把騙局升級成更大的騙局

■ 台北市長 柯文哲 四年前,蔡英文隆重宣布斥資80億蓋基隆輕軌四年通車到南港。這是前瞻計劃第一炮!蔡英文說(2017.3.17):「我們會善用台鐵的路軌,行駛最先進的輕軌捷運,提出具體的推動時間表,未來每三個月檢查進度……」還標榜是國內首創的輕軌系統。如今四年半過去了,基隆輕軌沒有開工,改名基隆捷運,經費暴增到400億以上,而且路線要變,這意味可行性評估和環評都要重做,打掉重練。基隆人應該憤怒,從基隆快鐵到輕軌到捷運,路線六年五變,交通部 還說是跟台北、新北、基隆三位市長討論完的結果,不負責任又不敢承擔。我要請問交通部:不管是輕軌或捷運,最重要的八堵到基隆路段,到底要共軌或分開?如果不共軌,哪裡來空間再蓋軌道?蔡英文四年半前公開表示,行政院和交通部要針對系統、車站及後續營運,提出更詳細更具體的時間表,每三個月檢查進度,所以算一算,現在應該已經有18次,報告在哪裡?用四年半,把騙局升級成更大的騙局。(轉載自柯文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