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11 月

以口述之名,顯時代擔當-第九屆口述歷史之夜在京舉辦(下)

內容多元,萬事皆可「口述歷史」口述史學的方法與理論來源是高度跨學科的,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涵蓋了全部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在口述實踐領域近年來同樣呈現出高度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小至一菜、一車、一人、一校,大至一城、一國、一代,萬事皆可「口述歷史」。口述歷史之夜所展示的項目,涉及戰爭的宏大敘事,川菜的微觀領域,電影、汽車的行業視角,雲南、重慶的城市記憶與交大的校史記憶,有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也有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的勞工與遺孤,呈現出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口述歷史奇觀,是當前口述歷史在中國熱火朝天景象的腳註。《口述雲南》計畫整理了百年來雲南在政治、經濟、建設、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要事件、取得的重要成就,採訪紀錄了多位在雲南各類大事件中的親歷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很多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曲作者聶耳的後人、研發出小兒麻痺糖丸的顧方舟先生的同事、「一二•一運動」的親歷者等。蔣春柳團隊2006年在為朱踐耳、呂其明、閔惠芬等音樂家梳理個人作品檔案的過程中,萌生了做口述歷史的想法,截至2023年10月,已經累計完成口述歷史採訪1262人,累計素材時長超過3900小時,形成「上海市重大時政工程建設」「上海世博會」「上海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上海老藝術家」「抗戰老兵」等多個主題的口述資源庫;上海電影老藝術家口述歷史計畫始於2018年,共訪談了64位見證了上海電影事業發展的老藝術家,涵蓋演員、導演、編劇、攝影、服裝、化妝、道具、特效等各個工種。10本書,20年,數百名汽車產業從業者,2000多萬字,幫寧工作室口述記錄下的汽車人,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前僕後繼的主體力量,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波瀾壯闊的發展篇章。 《口述雲南—科學家係列》計畫分享 家國擔當,彰顯濃厚人文關懷相較於傳統歷史記錄與敘事方式,口述史料更具個人性、私密性與互動性,將此前不為歷史學家所關注的人群和角落納入其中,關注了歷史聚光燈之外的平凡人物與事件,賦予了沉默的社會邊緣族群以發聲的可能,彌補了歷史事件發生之前與之後的時間空白,填充了以往諸多歷史研究所缺失的廣度、溫度與維度。與書面史料的靜態呈現不同,口述歷史由口述者/受訪者與敘述者/訪談者構成,他們共同承擔銘記的任務與責任,是一種更具互動性的動態結構。這種在形式與內容上呈現出的特性,使得口述歷史計畫及其參與者散發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與家國擔當。1959年9月30日晚間7點,在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世界八十多個國家的朋友及全國各界人士合計5000人的盛大國宴,當時的盛況因為難以找到親歷者而致很多細節缺失,最終因為「高爸爸」的口述補充了關鍵的內容。「解放碑」幾乎可以說是重慶的標誌,但許多年輕人只知道它是人民解放紀念碑。其實,它建於解放前,1947年8月落成。口述歷史團隊透過一張解放碑落成當天拍攝的照片,找到拍攝者的後人,並走訪了歷史學家,還原了「解放碑」既是抗戰勝利紀功碑,也是人民解放紀念碑的事實。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1917—1922年一戰前後,總共約有14萬華工被招募法國的歷史在個體記憶裡瀕臨消失,只成為歷史書上的幾行字,紀錄片《永恆》以口述歷史訪談的方式,保留了一戰華工的珍貴紀錄。《我是誰:戰爭遺孤啟示錄》透過被訪者的敘述和回憶,站在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視角來看待這場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講述了二戰結束後中國人收養4000餘名日本遺孤,並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日本遺孤回到祖國生活、回報中國養父母的動人故事。抗戰、抗美援朝紀錄片《尋找飄蕩的忠魂》《家•國記憶-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為歷史抹去塵埃,給後人留下記憶,將中華兒女英勇抗戰、保家衛國的精神以口述影像的方式定格下來,傳承下去。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發言並頒發證書 國際口述歷史泰斗亞歷山德羅·波爾泰利 面向未來,代際傳承成果斐然經過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等機構及海內外口述歷史同道的努力,口述歷史理論與實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廣泛地應用於歷史、教育、醫療、科技、社會、文學創作等領域,以論文、圖書、影像、檔案、資料庫等多種方式沉澱下來,成果斐然,蔚為大觀。「每一位老人去世,都意味著一座圖書館被燒毀了。」口述歷史的工作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工作,也是一項「為未來記錄過去」的偉大事業,基於此項共識,近年來口述歷史計畫參與者無論從發起者或受訪者來看,均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跡象,擺脫了口述歷史就是一群中老年人對老年人的訪談這一刻板印象,代際傳承工作成效顯著。1955年,黨中央出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略需求,決定將13所沿海高校遷往內地,其中要求包括交通大學在內的四所高校全遷。從交通大學接到高等教育部的遷校通知,到交大的西安校址動工建設,再到9月如期開學,僅用時一年多時間,這在當時被稱作「交大速度」。6000多位交大師生從上海遷到西安,完成主體西遷,成為唯一一所實現整遷的大學。《最美西遷人-交通大學西遷口述採集工程》中的西遷人與他們的故事,將「交大精神」錒刻進校史的豐碑與學子的心中。2019—2022年,《重慶母城建設》口述計畫在短短3年時間裡走訪人數超過300人,收錄103位受訪者口述內容,收集圖片資料3000餘幅,錄製口述影片超過6T,為重慶市城市文化建構累積了彌足珍貴的資源。從2011年《看歷史》雜誌起,唐建光團隊先後發起的全國中學生歷史記錄計劃、家春秋口述歷史影像計劃、大江大海少年影像計劃致力學生群體的口述歷史教育工作,讓從小學到大學的小「口述歷史人」用筆記錄他們的親人、家族、家鄉以及身邊的故事。近年來,這些十二到十七八歲的學生,從內蒙的錫林郭勒,到山西的長城、四川最遠的山區,走遍全國很多地方去發現我們國家、民族各種多元的文化,多樣的族群以及多彩的故事。他表示,「我們知道口述歷史都知道口述歷史應該是很老的人,去採訪很老很老的人,實際上只要我們的『05後』、『15後』、『25後』還在參與口述歷史,我們口述歷史將永遠年輕」。無獨有偶,敬一丹為年度十大口述歷史項目獲得者頒發證書時,同樣表達了口述歷史參與者年輕化的欣喜,「我特別高興看到更多的年輕人的參加,這件事情有年輕人參與就有未來」。亞歷山德羅•波爾泰利接受口述歷史週組委會頒發的「口述歷史事業推動者」榮譽時,表示「我在剛開始從事口述歷史的時候,完全想像不到會有今天,我們的產業會有這樣的一天,當時從一個不被接受的領域,到一個國際的運動和一個國際的行動」。這樣的盛會,是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團隊多年的心血之作,第九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發起人、組委會執行主席林寨表示,「我們都是在努力地做口述歷史這件事,它的意義會在千秋萬代之後。也希望繼續跟大家一起做這件對的事情」。活動的最後,崔永元教授講述了自己與口述歷史事業的淵源,並對口述歷史理論與實踐中的法律與倫理議題表達關切,他認為現行的口述歷史行業規範雜亂、水平遠遠不夠,國際口述歷史學界在法律和倫理上的要求已經越來越嚴,對受訪者以及受訪者提供的內容越發尊重與鄭重。希望中國近年能出現標準的口述歷史原則與規範,其中有嚴格的法律倫理界定及國內外成熟的經驗總結,「把我們的學生、我們每個人都能培養成合格的口述歷史人」。據悉,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是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在持續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和資料收集的同時,為推動這一領域學術交流與國際傳播活動而搭建的一個國際性平台。由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年度紀錄影像展映、國際口述歷史計畫展示、口述歷史之夜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等眾多版塊組成。自2015年起,口述歷史週已連續舉辦八屆,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台、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典、澳洲、義大利、南非、伊朗、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蒙古等十餘個國家、地區數千位口述歷史同仁的參與,線上線下逾百萬人次的互動,已成為中國口述歷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動。 崔永元教授發言 第九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發起人、組委會執行主席林。

以口述之名,顯時代擔當-第九屆口述歷史之夜在京舉辦(上)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致辭 大江大海少年影像學院負責人唐建光分享青少年影像教育的意義 11月10日晚,由中國傳媒大學發起並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特別發布儀式-「口述歷史之夜」三年後重返線下,在初冬時節晚上零下兩三度的北京,可容納400人的中傳講堂座無虛席,年度優秀口述歷史項目短片展映、年度十大口述歷史項目分享暨證書頒發、特別項目分享、「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結業儀式相繼進行。國際口述歷史泰斗亞歷山德羅•波爾泰利,英國口述歷史協會理事維如思卡•卡拉布里亞,新加坡口述歷史學者賴素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定宜莊、姚力,澳門大學講座教授王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祥銀,北京大學教授張藜、助理教授黃江軍,人民政協報社副社長許水濤,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傳剛、副研究員李振林,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熊衛民,南京大學副教授武黎嵩,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歷史作家餘戈等專家學者等與會,在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和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丁俊傑的致辭中,開啟這場堪稱口述歷史學界年度聚首的國際盛會。 活動中,丁俊傑透過十張照片把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的十年歷程展示出來。他介紹到,1996年「口述歷史」還是個遙遠而陌生的術語,經過《實話實說》《電影傳奇》《我的抗戰》的前期探索,2012年中心正式成立,以口述歷史積累和崔永元老師個人收藏的數十萬件藏品為基礎的七大展館透過「朝館夕室」——白天是博物館、晚上是自習室的方式開始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2015年第一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舉辦,一座供全國的口述歷史從業者以及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口述歷史學家在此傳播、交流,並探討口述歷史長期發展方向的高品質平台誕生,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口述歷史學界的高度認可,影響力與日俱增。 張樹庭校長在致詞中對口述歷史在學術、社會、公眾層面的價值給與肯定,認為口述歷史可以加深與促進公眾對特定公共議題的理解,提高並促進公共政策中的公共參與賦權,改善與增加公共政策的透明度與相容性。此外,他特別提及口述歷史學術研究對於中國傳媒大學的意義,口述歷史「幫助我們收集了更多的紅色記憶,進一步提升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幫助我們從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基本原理,到毛澤東文藝思想,再到習近平文化思想一脈相承,深刻理解黨所領導的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與角色」。 作為口述歷史之夜的重頭戲,年度十大口述歷史項目與特別分享項目備受關注,“川菜尋遊記”出品人、川菜文化研究者陳妍,導演、編劇夏文林,雲南廣播電視台新媒體中心內容部主編盛雪梅,長春廣播電視台導演、主持人齊美慧,重慶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委會向聰,大江大海少年影像學院負責人唐建光,大公網特約撰稿人、紀錄片總策劃、總製片人陳永新,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楊珈瑋,南京戎耀退役軍人幫扶中心理事長、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副館長薛剛,上海音像資料館口述歷史工作室主任蔣春柳,“幫寧工作室”創辦人葛幫寧等人先後帶來《川菜口述歷史實錄「川菜尋遊記」-老師傅的故事》、紀錄片《永恆:關於一戰華工的記憶》、《口述雲南•科學家系列》、紀錄片《我是誰:戰爭遺孤啟示錄》、《重慶母城建築口述叢書》、「大江大海少年影像計畫」、抗戰口述史紀錄片《尋找飄蕩的忠魂》、《最美西遷人-交通大學西遷口述採集工程》、《家•國記憶-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拾光留聲盡芳華-上海電影老藝術家口述歷史》、《大國車志-汽車口述歷史系列》等口述歷史項目的分享。

創業台青吳偉誠的“詩與遠方”:通過國漫IP打造中華文化全球魅力

記者繆璐在艾漫(上海)動漫設計有限公司入口,曾一直放著創始人吳偉誠專門從日本運回來的動漫衍生品,如今這個位置擺滿的是艾漫自己設計的各類中國動漫經典IP(智慧財產權)衍生品。來自台灣台北的吳偉誠,小學四年級時來到大陸,距今已有25年。吳偉誠自嘲從小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學習很偏科,但這裡寬容又有針對性的學習環境,讓他把對電腦和動漫的興趣發揮到極致,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大一時,吳偉誠和同學一起參加“大夏杯”創業計畫大賽獲第一名,這一經驗讓他隨後的動漫創業路如魚得水。2010年,艾漫憑貿易起家,以日本等地區動漫周邊代理為契機,並逐漸將業務重點轉移到IP運營上,主攻線上管道。2017年,艾漫佈局線下,在上海開出IP衍生品零售店“IPSTAR|潮玩星球”首店。“潮玩星球”店中,亞克力鑰匙扣、角色徽章、抱枕等是最常見的周邊樣式,除此之外,艾漫還開設了線下主題快閃餐廳。從IP設計到衍生產品上線,艾漫目前已經磨出比較標準化的流程。2019年,潮玩星球開始逐漸加強零售、快閃店鋪的鋪設力度和業務比重,儘管疫情期間擴張速度有所放緩,但目前已全面恢復。吳偉誠介紹道:“我們近期將有15家新店要開,到年底大陸總店數會超過100家。台灣今年年底也會開設首店,這將是在大陸之外開出的第一家店。”與大陸的店鋪不同,即將開業的台灣首店將主要引入大陸的動漫和遊戲IP衍生品。吳偉誠坦言,“大陸的店裡,我們除了中國動漫IP外還有很多日本動漫IP,但到了台灣反而大陸的動漫和遊戲IP會成為我們的優勢。”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批國外動漫隨著改革開放浪潮被引進,受到衝擊的中國動漫進入沉寂期。近年來,中國動漫和遊戲一邊向下紮根,吸收傳統的智慧;一邊向上開花,借助當代科技和藝術的力量,不斷提升內容力、藝術力、傳播力,創造出越來越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這一趨勢在艾漫的帳目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前,日本動漫IP一度在艾漫的周邊產品中佔據上風,但如今,中國動漫和遊戲衍生品迎來逆風翻盤,其市場份額已超60%,各類國風國潮類產品頗受歡迎。魔道祖師動畫紙雕燈就是讓吳偉誠引以為傲的一款國風產品。據介紹,這款紙雕燈點亮後會顯出一幅頗具層次感的國風山水與人物畫面,“這款燈我們已經把它售賣到全球,很受歡迎,國內IP的全球覆蓋渲染力非常強,我們一直很用心挖掘這些IP背後的文化內涵,進行開發和研究,希望國漫內容在全球的滲透率和覆蓋率越來越廣。”吳偉誠表示。至於IP主題餐廳,生命週期短暫一直是其發展的短板,吳偉誠找到了破解之法。艾漫嘗試在同一個地點連續長期租下店面,但期間不斷挑選、輪換IP主題,每個IP週期維持3個月左右,並配合IP本身活動檔期進行主題更換,從而獲得更高關注。此外,國漫IP靈活方便的溝通方式也為艾漫的這一商業策略加了一層保險,“國漫IP設計生產一般只需要1-2個月時間,周邊可以很快上架回款,比國外動漫IP週期短了很多。”吳偉誠說。除了商業考量,吳偉誠更看重的是國漫IP背後的文化內涵和自信,他說:“國漫中很多內容都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歷史厚度和沉澱,把這些IP衍生品帶到海外,將進一步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讓更多國漫中的優秀中華文化通過衍生品的方式發揚到全球各地,將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使命。”

“文創中國:兩岸文脈與數智人生”白馬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大會在杭州師範大學召開

11月10日,2023“文創中國:兩岸文脈與數智人生”白馬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大會在我校召開。會議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指導,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我校、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來自兩岸三百餘家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及文創企業等聯盟單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杭州市委員會主席、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顧問葉明,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王慧,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文宣部部長武曉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杭州市委員會副主席林革,學校黨委副書記應飆,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江山舞,杭州市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市動漫遊戲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曄,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理事長、國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我校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名譽院長范周及我校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王慧在致辭中強調,以中華文化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和底色,是文化創意產業最根本的堅守。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底蘊和基礎,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期盼兩岸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應飆在致辭中向參與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表示歡迎。他表示,杭師大將繼續攜手聯盟高校,精心打造白馬湖論壇系列品牌活動,以文化賦能新時代新征程,為文化繁榮興盛貢獻力量。范周回顧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的發展歷史,提出聯盟要立足新時代,承擔起更重要的使命,完成更重要的任務。本次論壇以專家主旨演講和4個平行分論壇形式展開研討交流。主旨演講環節中,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教授探討了《關於智慧劇場的設想》,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少峰教授帶來了《數智影視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思考,我校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袁瑾副教授做了題為《數智時代非遺資源的視覺生產:以神話題材遊戲為例》的報告。此外,五位企業家代表為與會人員帶來了優秀文創產業案例分享。當天下午,四場平行論壇分別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文旅新業態”“兩岸文化·融合交匯”“文旅賦能鄉村振興”“文旅影像敘事”四個主要議題展開,從兩岸文創、數位景觀、文旅創新、人才教育等具體角度,探討了國家形象、兩岸認同、人才培養、文旅振興等內容與數智傳播之間的聯動關係,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會議還舉行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成員受聘儀式,我校為秘書長單位。會上宣讀第二十二屆《白馬湖宣言》,明確聯盟將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創產業研究實踐,繼續為兩岸文創產業的繁榮發展建言獻策。

2023 年台灣各界促進和平統一大會

2023 年 11 月 11 日下午 6 時,國際洪門中華總會在台北市英雄館隆重舉行 2023 年台灣各界促進和平統一大會。出席盛會的黨政軍、宗教、婦女、青年及各大民間社團領袖代表約有 500 餘人。席間一致聲討民進黨政府的倒行逆施,甘為美國棋子,將台灣人民推向戰爭的邊緣。並對終極統一目標做出了期待。國際洪門中華總會主席劉沛勛表示:自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不承認九二共識,親美媚日遠中國,罔顧島內要和平、要交流、反戰爭的主流民意,一意孤行,不時拋出“台獨“謬論,造成兩岸嚴重對立,尤其是利用新冠病毒來襲的因素,阻隔了兩岸人民親情、文化、經濟的交流,其嚴重錯誤的決策,致使台灣經濟衰退百業蕭條,再加上打着抗中保台的幌子,向美國購買大量武器,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的邊緣,致使台灣人民惶惶終日不知何去何從。同時對蔡政府以疫謀獨,勾結外國勢力,積極去中國化的手段感到憂心,並對維護兩岸和平,未來促成和平統一的願景充滿了期待。劉沛勛說,洪門南華山在台灣島內是一個「反獨促統」旗幟鮮明的鐵杆部隊,長期以來一直在執行對抗台獨勢力及促進統一的工作。劉沛勛強調,台灣人民的祖先都是來自大陸,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能認賊做父,更不能背祖忘宗。台灣人民不要戰爭只要和平,更不要變成被外國勢力利用對抗祖國的棋子。劉沛勛呼籲:完成祖國統一是洪門昆仲的歷史使命。值此關鍵時刻,我洪門昆仲當責無旁貸,必須勇敢的挺身而出,為兩岸的和平繁榮,為國家的和平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抗這個不公不義的民進黨政府,直到成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