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由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記者 Han Cheung 採訪報導
安全倡議者認為,與其取締不守規矩的駕駛,國家必須使其交通基礎建設,更加地以人為本,並鼓勵行人以及自行車騎士捍衛他們的權利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The 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在2021年發佈給居台日僑的道路安全指引中,清楚闡明這件事。

「台灣的駕駛傾向於優先考量車輛而非行人。請留意他們的駕駛禮節時常不如日本。跨越行人穿越道時,即便是綠燈,也要隨時留意車輛。注意搶越行人面前的轉彎車輛。即便走在人行道上,也要小心摩托車。」

在上個月廣為分享的關鍵評論網文章裡,日本留學生小松俊(Shun Komatsu)引用了這些建議,他稱讚台灣的一切,除了交通。

「在我居留台灣的兩年時間內,我幾乎被撞了好幾次。因為缺乏人行道,我試著走在道路邊緣,但是我時常因閃避違停車輛,而走到車道正中間。當駕駛看到我的時候,他們對我按喇叭,然後加速超越我。」小松俊寫。

該則文章引起廣大迴響,以「這是台灣的國際恥辱」作評論,所有住在這裡的人,都曾在某個點上,認同一個熱門的臉書粉絲專頁,所精準地寫出的名稱,「台灣是個行人地獄」。

該專頁在兩個禮拜前爆紅,創辦人楊先生發佈了建議改善尖角路口行人穿越道位置的示意圖貼文。

交通倡議團體一直呼籲更加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優先考量行人的舒適與安全,而非駕駛的便利,但是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感嘆,政府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堅持以車為中心的規劃原則。

「他們還是像開發中國家在思考,道路通常是為了汽車與貨車的經濟價值與產出而設計,」林說。

根據交通部的資料,今年前五個月,150個行人死於30日內之交通事故,有7128人受傷。

令人震驚的是,完全沒有改善。每年的行人死亡數在過去十年內,幾乎持平,從2011年的429人到2019年的高點458人再到去年的410人。

受傷人數也攀升,從2011年的13787人到去年的15589人。去年的數字稍低於2020年,預估是受COVID-19禁令影響。大概有一半的事故發生在路口。

楊經常指出荷蘭作為人本城市設計典範,該國超越1700萬人口,去年只有43名行人死亡。

一月時,台灣的政府誓言要打擊不停讓行人的車輛,並修正了罰款上限從3600新台幣至6000新台幣,近期生效。

「我們需要優先改善基礎建設以及教育,」他說。「如果我們所做的只是懲罰違規者,道路會變成監獄或者刑場,駕駛人依然不知道他們做錯了什麼。」

*駕駛規則

如果你覺得台北很糟糕,一則自由時報(台北時報的姐妹報)的報導表示,首都的駕駛通常是全國最有禮貌的。

去年,楊頻繁發文,展示其他國家以行人為導向的城市規劃典範,同時也批評台灣的現狀。多數留言都表示支持,追蹤者也分享了他們的個人經驗以及關於危險交通遭遇的影片,也有來自汽車本位思考者的批評與攻擊,特別是在他的專頁被廣為分享之後。

當然,有一些人認為「這就是台灣」,「那些不喜歡的可以離開」,在今年早些時候,針對居住高雄的波蘭記者(Tomasz Sniedziewski)的推特貼文,就顯示了這一點,他在推特上,發表了機車不只是行駛在人行道上,還對著行人鳴放喇叭要其閃避讓路。

六月的時候,交通部長說,台灣有超過800萬的汽車,以及1400萬的機車。過去十年,機車數量事實上逐漸降低,擁有私家車的人數卻正在上升。

楊說,當他搬到澳洲居住時,他注意到台灣人缺乏行人意識,他很訝異車輛在路口會暫停讓他優先通行。

他說,「在台灣人的記憶裡,從小,就是『車永不讓人』」,而且,他還表示,他們被成年人教育,是行人走在路上時,有義務要注意自身安全。「所以,自然地,我們沒有任何行人路權的意識。」

林同意,他表示,社會大眾也總預設駕駛擁有較高的社會階級,因此他們自然地應該擁有道路的主導權。

他問,「即使汽車擁有更大的力量,在一個文明的社會中,難道不應該是強勢的一方,應該注意以及保護弱勢的一方嗎?」

林表示,行人優先並不代表反汽車。事實上,他的協會裡,有很多成員是機動車輛愛好者。

「所有人都有權力選擇他們運輸的方式,但那就是為什麼安全如此重要,所以所有人的選擇都該被支持」,他說。

*更好的基礎建設

要改變現狀,唯一的方法,就是施壓政府徹底翻新道路基礎建設。林說,沿著建築外側路緣,應該建造人行道。改善行人穿越道在路口的位置,也非常關鍵。

「多數的路口,都被建造成不考慮駕駛轉向的死角」,林說。「如果你沒有正確的基礎建設,再多的公眾教育與警力都無用。」

楊更執意地說,一個以人為本的城市,應該讓行人、自行車騎士與大眾運輸使用者感到方便且安全,人們只會有很少的駕駛動機。然後車輛就會減少,跟著減緩塞車以及交通事故的數字。

「不是人們愛騎機車……是因為他們缺乏更好的選擇。」楊在一則貼文裡寫道。

雖然台北以不斷擴張的捷運系統以及絕佳的自行車共享系統,令非駕駛者感到方便,但只要台北依然無法使步行者感到安全,事情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林說,捷運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它造成附近的房價上漲,將不那麼富有的族群,排擠於站點附近之外,迫使他們開車通勤。另外一個問題是工業園區,很多員工甚至從另外一個城市通勤到工作地點,像內湖這樣地區的大眾運輸一定要改善。

*發聲

最後,台灣需要更多行人站起來捍衛他們的權利。林說,人們必須能夠放心地,向地方當局舉報在人行道上反覆出現的違規行為,還有危險的情況。

「有時候,人們對於捍衛自己的權利,感到很不舒服,但我們需要勇敢。」我們是一個已開發的國家,而這些是我們應得的權利」,林說。

楊寫道,需要更大的聲浪與行動,達成有意義的改變。

「當你穿越道路時,停止暫停腳步讓車輛先過。別再擔心行人可能會影響車流。隨時準備好報警,並且站穩行人的立場……只有當多數行人都這樣做的時候,駕駛們才會終於認知到,他們習慣性的行為,有多危險。」

(轉載自臉書粉專/台灣是個行人地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