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論

【社論】「潛艦資料外洩:法治正義勢在必行」

前海軍顧問郭璽日前指控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外洩潛艦製造資料,引發社會關注。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高檢署已經在進行相關調查,並將分案處理。本文將分析此案的背景、爭議與影響,並提供專業的評論。背景:郭璽與馬文君的音檔爭議郭璽是前海軍副司令,曾參與潛艦製造計畫的規劃與推動。他在9月29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控馬文君在今年1月時,向他打電話詢問潛艦國造的相關細節,並錄下了他的回答。郭璽稱,馬文君將這段音檔外洩給了美國的防務廠商,造成台灣的國防利益受損。馬文君是國民黨立委,曾任國防部政務次長,也是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的召集人。她否認了郭璽的指控,並表示她在1月時確實向郭璽詢問了潛艦製造的情況,但只是出於關心國防的立場,並沒有錄音或外洩。她還說,她當時送了一個音檔到國防部跟檢調單位,內容是關於郭璽介入潛艦製造的不當行為,但後來沒有下文。爭議:音檔是否涉及國防機密郭璽與馬文君的音檔爭議,牽涉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音檔中的內容是否涉及國防機密。如果是的話,那麼馬文君是否有違反《保防法》或《刑法》的規定,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不是的話,那麼郭璽是否有誣告或誹謗馬文君的意圖,是否需要道歉或賠償。目前,音檔的內容尚未公開,只有郭璽與馬文君各自提供了不同的版本。郭璽稱,音檔中包含了台灣自製潛艦的設計、性能、預算等敏感資訊,而且他當時不知道自己被錄音。馬文君則稱,音檔中只有一些公開資訊或常識性問題,而且她當時已經告知了郭璽她要錄音。影響:對台灣潛艦製造計畫的衝擊此案的發展,可能對台灣的潛艦製造計畫產生一定的衝擊。一方面,如果馬文君真的外洩了國防機密,那麼可能會影響台灣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也可能讓台灣的潛艦製造計畫遭到中國的破壞或干擾。另一方面,如果郭璽是捏造事實,那麼可能會損害台灣的國防信譽,也可能讓台灣的潛艦製造計畫陷入政治鬥爭或社會質疑。評論:應依法嚴肅調查,還原真相無論是郭璽或馬文君,都是台灣的重要國防人才,都曾為台灣的潛艦製造計畫付出過努力。然而,他們之間的音檔爭議,卻讓台灣的國防形象受到傷害,也讓台灣的潛艦製造計畫面臨風險。因此,我們認為,應該依法嚴肅調查此案,還原真相,釐清責任,並儘快消除社會的疑慮。同時,我們也呼籲,無論是政府、立法院、媒體或民眾,都應該尊重法律程序,不要對此案做出過早或偏頗的判斷,以免影響司法公正或國防安全。近日,台灣政壇再次掀起轟動,因前海軍顧問郭璽的指控,指控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外洩潛艦製造資料。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凸顯了法治在台灣的重要性。無論是政治立場、身分地位,法治都應當公平、嚴正地追求真相和公義。郭璽的指控使這一案件變得極為敏感,因為它涉及到國防機密。無論是對全民安全還是與盟友的關係,這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這一案件不容小覷,必須嚴肅處理,並確保對台灣和國際社會能夠提供滿意的交代。在這個背景下,台灣的法務部長蔡清祥表明,不論是誰,不論其政黨背景或身分地位,都將按照法律程序來處理。這一立場體現了法治的核心原則,即所有人都應當在法律面前平等。這也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之一,確保了公平和正義。蔡清祥提到,高檢署和調查局已經展開調查,並將在合適的時間內採取下一步行動。這包括了可能的分案調查,以確保案件得到充分的審查和調查。如果證據確實顯示外洩了潛艦製造資料,相信台灣的司法體系將根據法律程序來追究負責人的責任。然而,我們必須記住,法治不僅僅是關於解決單一案件,更是關於建立一個堅固、透明和公正的體系,以確保類似事件不會再次發生。這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強化,包括加強司法體系的人力資源,減少檢察官的離職率,以確保檢察機構能夠有效地履行其職責。最後,我們應該支持和尊重司法機構的工作,並期待他們能夠在這一案件中展現出法治的力量。這不僅關係到個別案件的結果,還關係到台灣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法治的價值觀。只有通過堅守法治原則,我們才能確保台灣的民主制度得以維護,並在全球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

郭台銘與賴佩霞的參選連署活動 – 台灣人民的希望與改變

■ 映丞 (圖/翻攝自郭台銘臉書) 台灣政治風雲再度掀起,郭台銘參選總統,賴佩霞參選副總統,他們的連署活動於9月20日正式啟動。這場選戰不僅代表著個人抱負,更是台灣人民的期望,期望改變、期望進步、期望將榮耀歸於台灣人民。本文將探討郭台銘和賴佩霞的參選活動,以及這場競選如何可能塑造台灣的未來。郭台銘與賴佩霞的參選連署活動如火如荼,引起了台灣各地的關注。最新消息顯示,第七波站點已經就位,其中苗栗和台中新增了大量站點。這意味著他們的參選運動正在不斷擴大,覆蓋更多地區,傾聽更多選民的聲音。這種堅持和努力,反映出郭台銘和賴佩霞對台灣未來的承諾。郭台銘在他的發言中提到,對他來說,每一份連署書都象徵著沉重的責任,以及改變台灣、點亮時代的希望。這是一個強烈的使命感,他們要為台灣的未來承擔責任,為台灣人民的福祉而努力。這種承諾和責任感是一位領袖所需的特質,也是台灣人民所期待的。郭台銘在發文中展現了對競選成功的堅定信心。他表示,他們將會贏得這一仗,將榮耀歸於台灣人民。這種樂觀的態度不僅鼓舞了支持者,也表現出他對自己和團隊的信心,以及他對台灣的信念。在這場選戰中,信心是攸關勝負的一環,也是塑造台灣未來的關鍵。根據中選會的公告,連署活動將於11月2日結束,並預計在11月14日前公布連署結果。這將是一個關鍵時刻,不僅為郭台銘和賴佩霞的政治生涯帶來轉折,也可能對台灣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郭台銘和賴佩霞的參選活動代表了台灣人民對於政治改變和進步的渴望。他們的承諾、信心和努力將決定台灣前進的方向。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選戰將為台灣政治注入新的活力,並提供機會,讓台灣人民的聲音得到更好的傾聽和代表。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支持民主選舉過程,讓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自己來決定。不管誰當選,台灣的未來將是台灣人民共同打造的,充滿希望與可能性。讓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加繁榮和團結的台灣,不斷前進,實現更多夢想。郭台銘的參選對台灣選舉局勢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加以考察:政治風格與政策主張:郭台銘被視為政治中的新星,他的政治風格相對較為溫和、理性,注重經濟發展與改革。他強調市場經濟、創新、科技投資等政策,這些主張在選民中間可能會吸引一部分支持者,尤其是關心經濟議題的選民。選舉競爭激烈:郭台銘的參選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他不僅要競爭黨內提名,還要在選舉中爭取選民的支持。這種競爭可能會引發更多的選民參與,使選舉更具活力。改變政治格局:郭台銘的參選可能改變台灣政治格局。傳統上,台灣政治主要由兩大政黨,國民黨和民進黨,主導。郭台銘代表了一個新的政治勢力,他的參選可能打破這種格局,對政治多元化和平衡產生影響。政黨聲譽與支持者動態:郭台銘是國民黨成員,但他的政治立場有時與該黨的傳統立場不太一致。他的參選可能影響國民黨的聲譽和內部支持者動態,可能會引發國民黨內部的辯論和改革。選民分裂:郭台銘的參選也可能導致選民分裂。選民可能在他和其他候選人之間分散選票,這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不確定性。總的來說,郭台銘的參選確實對台灣的選舉局勢產生了影響,但最終的結果將取決於他的政策主張、選民支持、政治策略以及其他候選人的表現。選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等待選民的投票和結果公布才能全面評估其影響。

和平,何時真能降臨這個世界?

■東森新聞主持人 舒夢蘭 多年來,一直不想憶起的那段採訪……這幾天卻再度被喚起……被稱為「千年宿敵」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10月7日爆發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衝突……哈瑪斯Hamas(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宣稱從加薩走廊向以色列發射5000枚火箭……不到一天時間已造成至少482喪生、3200人受傷……還有數十人遭到綁架到加薩走廊…傷亡人數還在增加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雙宣戰,……哈瑪斯派出武裝部隊入侵以國南部多個城市……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則說:將用全部力量報復…千年聖地,再度烽火連天……我們曾在2012年中首度拜訪這個被稱為「留著奶與蜜的迦南之地」——以色列,深入並深刻的體會了這個星星與月亮彼此爭輝的宗教聖地數千年的歷史糾葛、宗教恩怨、民族情仇……沒想到,2012年底,以色列擊斃哈瑪斯軍事首領賈巴里(Ahmad Jabari),巴勒斯坦武裝分子也在隨後8天發射數百枚火箭報復,以色列則以空襲反擊……而我們也前進了戰地——加薩走廊……我們親眼看到火箭砲把房屋炸出一個大洞,當地居民天天要躲火箭炮,甚至練就了15秒內要躲進防空洞的技能……以巴衝突,誰對?誰錯?千年難解,但兩邊的人民,究竟何時能脫離戰火威脅?何時能安穩睡覺?和平,何時真能降臨這個世界?(轉載自舒夢蘭臉書)

博愛座使用與社會關懷:反思年齡優先的座位分配

■ 理應 隨著社會的不斷演進,我們面對著各種社會議題和價值觀的變革。最近,知名作家李昂的一次捷運經歷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辯論,關於捷運博愛座的使用方式。這次事件不僅反映了社會對於長者權益和座位分配的關切,還引起了對於年齡優先原則的質疑。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社會的關懷和個人的權益?李昂,一位享有盛譽的作家,日前在捷運上的不快遭遇觸發了她對於博愛座的熱切呼籲。這位71歲的長者提到她的健康狀況並批評了三名年輕人的不友善態度。她向台北市長蔣萬安喊話,期望能夠建立更好的博愛座使用方式,以更好地照顧有需要的人。然而,這樣的呼籲也引發了社會的深刻討論。一方面,支持李昂觀點的人認為博愛座的初衷就是照顧長者和有需要的人。他們主張,博愛座應該優先提供給長者,這是一種社會對於長者貢獻的方式,也是一種對於長壽社會的尊重。這種立場強調了年齡的重要性,將年長者視為值得特別關注的一群。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博愛座應該不再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主張,坐博愛座的優先順序不應該單純基於年齡,而應該更公平地考慮座位的分配。這一立場強調個體的需求和權益,認為不應該因為年齡而給予特權。這種觀點反映了一種現代社會中對於平等和多元性的價值觀,以及對於不同群體的平等尊重。在這次辯論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兩種主要價值觀在衝突中相互對立。然而,我們應該更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並尋求更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年齡並不是唯一的分配座位的依據。博愛座的初衷是關懷有需要的人,包括長者、孕婦、行動不便的人等。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乘客的實際需求,而不僅僅是他們的年齡。可以考慮建立更公平的機制,例如乘客可以自行申請博愛座,並根據需求進行分配。其次,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不論是支持年齡優先還是反對這一原則的人,我們都應該學會理解對方的觀點,並尊重他們的權益。這樣的尊重和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加和諧的社會。最後,我們應該關注健康和社會關懷的平衡。正如李昂所言,健康是最重要的。無論我們的年齡如何,我們都可能在某個時候需要協助。因此,我們應該建立一個社會,可以同時照顧有需要的人和尊重個體的權益。總之,博愛座的使用方式應該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平衡社會的關懷和個體的權益。我們應該超越年齡,關注實際需求,並尋求建立更加公平和和諧的社會。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理解和尊重不同觀點,以建立更加包容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在需要的時候獲得幫助,而不受年齡的限制。

個別茶行弄虛作假欺詐消費者 保護台灣茶品質和茶文化刻不容緩

■ 理應 台灣,作為茶葉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就以高品質的茶葉而聞名於世。茶葉不僅是台灣的文化象徵,也是許多家庭經濟的支柱。然而,最近的一項偵破行動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一些茶行竟然以欺詐手法將廉價的越南茶葉混入台灣茶中,並以高價出售,對台灣茶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根據警方和檢察機關的調查,北市的兩家茶行被指控參與這一詐騙行為。這些茶行不僅在茶葉中混充廉價的越南烏龍茶,還公然聲稱這些茶葉是台灣產的,甚至宣傳其中一款為比賽得獎茶,並以極高的價格出售,謀取暴利。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台灣茶業的聲譽,也欺騙了消費者,對台灣茶文化構成了重大威脅。警方在今年初開始展開了針對茶業的查緝行動,並根據高檢署提供的名單,採購了這些茶葉,然後送交農業部茶改場進行鑑定。結果,確定北市中山區和松山區各有一家茶行涉及此詐騙行為,這兩家茶行將境外的茶葉冒充台灣產品,並將其出售給消費者。這個消息讓我們不禁反思:保護台灣茶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的問題,更是文化的問題。茶葉不僅是商品,更是台灣歷史和傳統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容忍一些不道德的商家對台灣茶業進行損害,同時也傷害了台灣的聲譽。這起事件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即對農產品的真實性和質量的監管問題。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更加積極地參與,確保台灣產品的品質和原產地的真實性。透明度和監管應該成為當務之急,以確保台灣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此外,消費者也需要更加警惕,對購買的茶葉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其品質和來源。只有通過消費者的警惕和支持,我們才能夠共同保護台灣茶業的未來。最後,我們呼籲政府、茶業協會和消費者,共同為保護台灣茶文化而努力。這是一項重要的使命,我們應該團結起來,確保台灣茶葉的品質,並繼續將這個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台灣茶葉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財富,讓我們共同守護它,讓它繼續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