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山論見

【說法】是維護司法公正還是用於政治操弄?

■ 映丞 最近臺北市議員侯漢廷提出了一項嚴重的指控,指責多名民進黨政治人物和媒體高管散佈關於服貿協定的虛假資訊,同時也對臺灣社會秩序構成了威脅。然而,臺北地方法院最近的裁決卻引發了廣泛爭議,引發了對司法公正和政治濫用的擔憂。臺北地方法院的不受理裁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質疑。侯漢廷向法院提出的指控涉及多名民進黨政治人物和媒體高管,他們被控散佈關於服貿協定的虛假資訊,這明顯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件。然而,法院卻裁定不受理此案,這讓許多人感到困惑和不滿。侯漢廷的指控涉及多名民進黨成員,包括賴清德、蘇巧慧、范雲、王定宇、吳思瑤,以及媒體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等人。他們被指責在服貿協定問題上傳播虛假資訊,這種行為不僅誤導了臺灣民眾,還對社會秩序構成了威脅。這一事件引發了對司法是否受到政治操控的關切,以及對司法公正的信任度問題。在臺北地方法院的裁定之後,立委范雲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這一切都是因為某位渴望獲得關注但卻未能實現的臺北市議員將司法訴訟當作了自己的政治工具。這種將司法用於政治博眼球的行為不僅耗費了寶貴的司法資源,還損害了司法公正的原則。范雲呼籲不要讓司法成為個別政治人物的工具,這是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的問題。面對這一事件,我們需要重申維護司法公正和民主價值觀的重要性。司法應該是一個獨立、公正、無政治干預的機構,它的任務是保障法律的執行和維護社會秩序。政治人物不應該濫用司法資源來實現個人或政治黨派的目標,這會對民主制度造成嚴重損害。臺灣社會應該對司法公正保持高度警惕,同時也應該反對將司法用於政治目的的濫用。只有通過維護司法獨立和公正,我們才能確保民主價值觀在臺灣社會得以繼續存在和發展。政治人物應該遵循法律,而不是試圖操控司法來實現個人政治目標。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應該堅定捍衛司法公正和民主制度的價值觀。台灣很多人民並不相信司法公正,早先國民黨執政或現在民進黨執政都有這種現象,但是對於「濫訴」或「浪費司法資源」,人民是厭惡的,政治人物別把司法當作是爭取曝光的工具,這是應有的基本政治智慧。

【話山論見】食品標示與實質轉型的重要性

■ 理應 近期台中市衛生局揭發了兩家替中央畜產會代工的液蛋製造廠,使用進口蛋卻將產地標示為台灣的事件。這一事件引起了對食品標示法規和實質轉型的深刻思考。農業部、食藥署以及各相關單位之間的認知落差,以及對於食品加工程序的評估,都值得我們關注。本文將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食品標示一直以來都是食品業界和政府監管機構的一個重要議題。標示的準確性對於消費者的權益至關重要,因為它們需要根據標示來做出購買決策。然而,這個事件顯示,不僅僅是液蛋,還有其他食品,都可能存在著對標示方式和實質轉型的誤解。農業部認為,根據特定條款,將進口蛋的產地標示為台灣是合理的。然而,食藥署的觀點則不同,他們認為進口的雞蛋經過洗選、打成液蛋等過程後並未發生實質轉型,因此應該按照原料來源國標示。這個爭議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食品加工程序何時可以被視為實質轉型?這對於未來的標示法規和食品業界有著深遠的影響。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生雞蛋加工成滷蛋可以被視為實質轉型,但白煮蛋、茶葉蛋等卻可能不符合這一標準。這顯示出食品加工程序的多樣性,也讓我們思考何時應該強制標示原料的原產地。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仔細的考慮和討論。在這個事件中,中央畜產會對標示方式的誤解也受到了關注。這再次強調了教育和溝通的重要性。政府機構應該積極地向業者和公眾解釋標示法規,以確保每個人都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最後,這一事件也提醒我們,食品標示的透明度和正確性至關重要。消費者應該能夠信任標示,而政府應該確保法規足夠清晰,以便監管和執行。我們期望政府機構和食品業界能夠共同努力,確保食品標示的準確性和透明度,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總之,這起事件提醒我們標示法規和實質轉型的複雜性,並強調了教育、溝通和透明度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政府和食品業界能夠共同努力,確保食品標示的合法性和準確性,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並建立更加可信的食品市場。

郭台銘與賴佩霞的參選連署活動 – 台灣人民的希望與改變

■ 映丞 (圖/翻攝自郭台銘臉書) 台灣政治風雲再度掀起,郭台銘參選總統,賴佩霞參選副總統,他們的連署活動於9月20日正式啟動。這場選戰不僅代表著個人抱負,更是台灣人民的期望,期望改變、期望進步、期望將榮耀歸於台灣人民。本文將探討郭台銘和賴佩霞的參選活動,以及這場競選如何可能塑造台灣的未來。郭台銘與賴佩霞的參選連署活動如火如荼,引起了台灣各地的關注。最新消息顯示,第七波站點已經就位,其中苗栗和台中新增了大量站點。這意味著他們的參選運動正在不斷擴大,覆蓋更多地區,傾聽更多選民的聲音。這種堅持和努力,反映出郭台銘和賴佩霞對台灣未來的承諾。郭台銘在他的發言中提到,對他來說,每一份連署書都象徵著沉重的責任,以及改變台灣、點亮時代的希望。這是一個強烈的使命感,他們要為台灣的未來承擔責任,為台灣人民的福祉而努力。這種承諾和責任感是一位領袖所需的特質,也是台灣人民所期待的。郭台銘在發文中展現了對競選成功的堅定信心。他表示,他們將會贏得這一仗,將榮耀歸於台灣人民。這種樂觀的態度不僅鼓舞了支持者,也表現出他對自己和團隊的信心,以及他對台灣的信念。在這場選戰中,信心是攸關勝負的一環,也是塑造台灣未來的關鍵。根據中選會的公告,連署活動將於11月2日結束,並預計在11月14日前公布連署結果。這將是一個關鍵時刻,不僅為郭台銘和賴佩霞的政治生涯帶來轉折,也可能對台灣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郭台銘和賴佩霞的參選活動代表了台灣人民對於政治改變和進步的渴望。他們的承諾、信心和努力將決定台灣前進的方向。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選戰將為台灣政治注入新的活力,並提供機會,讓台灣人民的聲音得到更好的傾聽和代表。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支持民主選舉過程,讓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自己來決定。不管誰當選,台灣的未來將是台灣人民共同打造的,充滿希望與可能性。讓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加繁榮和團結的台灣,不斷前進,實現更多夢想。郭台銘的參選對台灣選舉局勢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加以考察:政治風格與政策主張:郭台銘被視為政治中的新星,他的政治風格相對較為溫和、理性,注重經濟發展與改革。他強調市場經濟、創新、科技投資等政策,這些主張在選民中間可能會吸引一部分支持者,尤其是關心經濟議題的選民。選舉競爭激烈:郭台銘的參選使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他不僅要競爭黨內提名,還要在選舉中爭取選民的支持。這種競爭可能會引發更多的選民參與,使選舉更具活力。改變政治格局:郭台銘的參選可能改變台灣政治格局。傳統上,台灣政治主要由兩大政黨,國民黨和民進黨,主導。郭台銘代表了一個新的政治勢力,他的參選可能打破這種格局,對政治多元化和平衡產生影響。政黨聲譽與支持者動態:郭台銘是國民黨成員,但他的政治立場有時與該黨的傳統立場不太一致。他的參選可能影響國民黨的聲譽和內部支持者動態,可能會引發國民黨內部的辯論和改革。選民分裂:郭台銘的參選也可能導致選民分裂。選民可能在他和其他候選人之間分散選票,這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不確定性。總的來說,郭台銘的參選確實對台灣的選舉局勢產生了影響,但最終的結果將取決於他的政策主張、選民支持、政治策略以及其他候選人的表現。選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等待選民的投票和結果公布才能全面評估其影響。

【話山論見】侯友宜處理兩岸關係的3D戰略 能受到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的支持嗎

■ 映丞 台灣地區地緣政治的複雜性一直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在這個緊張而不確定的時刻,台灣地區領導人侯友宜的最新演講和文章著重強調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他提出的3D戰略,即嚇阻、對話、降低風險,為應對台海局勢帶來的挑戰提供了有力的解決途徑。這一戰略不僅關乎台灣地區的未來,也關係到整個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侯友宜首先提出的3D戰略中的「嚇阻」概念,強調了台灣地區必須提升自身的國防能力。這包括通過創新思維和充分利用各方資源,確保自衛能力足以阻止潛在的軍事挑戰。這種戰略取向是為了讓對手認識到,在軍事上無法輕鬆取勝,從而降低發動戰爭的意願。在「對話」方面,侯友宜強調了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秉持著成功的兩岸交流經驗,繼續推動兩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一點體現了台灣地區願意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議,而不是通過軍事手段。在「降低風險」方面,侯友宜提出通過「功能性議題」的互動,建立有原則的互動關係。這種方法旨在推動兩岸間的平等、善意和尊嚴交流,以促進相互理解,並以實力確保和平,從而降低衝突爆發的風險。侯友宜在演講中還強調了維護現狀的重要性。他指出,台灣地區目前面臨的「現狀」是一個動態平衡,而台灣地區政府應該採取措施,避免滑向可能破壞台海地區微妙平衡的「新現狀」,從而避免戰爭的危險。侯友宜還探討了台灣地區在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角色。他認為,台灣地區是印太地區的重要成員,應該繼續深化與美國等國家的關係,並尋求擴大與印太地區夥伴的合作,包括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國際組織。最後,侯友宜強調了台灣地區必須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專門機構,以共同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捍衛民主成果,同時發揮「風險降低者」和「和平促進者」的角色。侯友宜的3D戰略為台灣地區的未來和整個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提供了明智的指導。維護現狀、通過對話與合作降低風險,以及提升自衛能力,這些戰略措施將有助於保持台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時促進整個印太地區的和諧共處。國際社會應該積極支援這一戰略,以確保台灣地區不僅在地緣政治上,也在經濟和文化領域取得持續發展,為全球和平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社論】從雞蛋與選情的博弈 看政府在政策決策上存在的問題

近日,台灣政治再度陷入了爭議的漩渦,這次的焦點集中在巴西蛋問題上。農業部長陳吉仲的請辭風波引起了廣泛討論,暴露了政府在物價控制和選情博弈之間的矛盾。本文將深入探討雞蛋價格、政策決策和政治選情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台灣政治面臨的挑戰。陳吉仲辭職事件的背後是一連串的問題,主要涉及雞蛋價格的操控和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台灣政府一直試圖控制物價,包括雞蛋、電價和油價,以滿足選情需求,但這種干預的後果卻不盡如人意。台灣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嘗試控制雞蛋價格,這似乎是為了贏得選民的支持。然而,這樣的政策可能會導致供需不平衡,產生一系列問題。例如,雞蛋價格一度下跌,導致蛋農難以維持生計。而當政府在價格飆漲時決定進口巴西雞蛋,卻面臨了銷售不足和雞蛋過期的問題。這次事件也凸顯了政治選情對政策決策的影響。政府似乎為了贏得選民的支持而執行一些不太明智的政策,例如過度干預價格。這種行為可能導致市場混亂,最終損害台灣經濟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雞蛋問題與疫苗供應問題之間存在類似之處。作者強調,像疫苗一樣,雞蛋應該優先確保供應充足,而不是過度控制價格。同時,文章提出疫苗進口問題的問責,暗指政府在處理疫情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者對於2024年的選舉前景提出了警告,指出政治選情已經出現轉捩點。他呼籲政治領袖不要模仿某些前輩的路線,而應該避免過度干預市場,以確保經濟和政治的穩定性。陳吉仲辭職事件揭示了台灣政治中的一些核心問題,包括物價控制、政策決策和政治選情之間的矛盾。為了實現長期繁榮,政府應該更加謹慎地處理這些問題,不要讓選情影響正確的政策決策,同時應該學習從過去的教訓中汲取經驗,避免再次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未來的選舉中,政治領袖應該以更加明智和持久的方式來應對挑戰,以確保台灣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