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科技

「中國速度」向北再延伸: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落戶黑龍江

〔本報特約記者 徐凱鑫報導〕記者從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月16日,復興號家族中最「抗凍」、最智能的成員——CR400BF-GZ型復興號高寒智慧動車組落戶黑龍江省,這是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目前到達緯度最高、氣溫最寒冷的地區。黑龍江省位於中國大陸最北端,冬季最低溫度超過零下30攝氏度。大陸高鐵製造不斷強化自主創新,已成功克服季節性凍土施工、接觸網融冰、車體防寒等多項技術難題,形成經得起多類氣候考驗的高寒高鐵「中國標準」。CR400BF-GZ型復興號高寒智慧動車組落戶黑龍江省,證明大陸自主研發的復興號高寒智慧動車組,已滿足不同地區氣溫條件下的高速鐵路運行需求,標誌著中國高鐵實現新突破。

兩院院士評出2022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本報特約記者 張保淑報導〕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於近日揭曉。入選的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是:中國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並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中國科學家發現玉米和水稻增產關鍵基因;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並證實玻色子奇異金屬;中國科學家將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中國迄今運載能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首飛成功;「夸父一號」發射成功,並發佈首批科學圖像;新技術可在海水裡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創造多項新紀錄。此外,首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公佈、人造心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銀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張照片面世等成果入選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據介紹,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9次,對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

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功能上線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功能已在數字人民幣APP上線。在部分安卓手機使用者中,數字人民幣APP硬錢包的「支付設置」模組,新增「無網無電支付」入口。專家表示,無網無電支付將有效增強支付服務的可獲得性,進一步體現了數字人民幣作為現金支付的便利性。所謂數字人民幣手機終端無網無電支付是指用戶在手機關機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使用手機「碰一碰」收款終端完成支付。無網無電支付功能可解決用戶在手機無電關機下不能支付,同時未隨身攜帶實物現金應急的痛點,保障使用者在極端情況下可繼續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業務。數字人民幣無網無電支付是區別於其他移動支付工具的一個顯著特點,能夠更大程度體現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更好滿足用戶使用需求。

全球首艘智慧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交付使用

〔本報綜合報導〕1月12日,圓滿完成各項海試目標任務的全球首艘智慧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順利入泊母港——珠海高欄港三一海工碼頭,正式交付使用。「珠海雲」長88.5米,型寬14.0米,型深6.1米,設計排水量約2100噸,最大航速18節,經濟航速為13節。該船擁有寬敞的後甲板,可搭載多種不同觀測儀器的空、海、潛無人系統裝備,可執行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綜合性海洋調查任務。「珠海雲」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持製造。該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遠端遙控功能的智慧型海洋科考船,獲得了中國船級社頒發的首張「i-ship」智能船舶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