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1 月

國寶有靈.文物周曆

〔本報綜合報導〕本期《國寶有靈.文物周曆》的主角是蓮花形玻璃托盞。盞高4.9釐米,口徑8.9釐米,底徑3.4釐米;盞托高1.2釐米,口徑15.2釐米。玻璃托盞為普藍色玻璃製成,半透明,胎內含氣泡。盞為七瓣蓮花形,餅形足;托口為平口,邊沿呈八瓣蓮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盞造型優美,色彩豔麗,工藝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盞。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台階

〔本報綜合報導〕據北京市相關部門消息,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有了新進展,《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1月28日正式獲批公佈,將中軸線保護區域合理劃定為遺產區、緩衝區,總面積共51.3平方公里,並首次明確了區域具體範圍邊界。據介紹,《規劃》是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備材料之一,其公佈實施將為有效保護管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礎依據,也標誌著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邁上新台階。根據《規劃》,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佈局於兩側。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樑。《規劃》充分考慮北京中軸線與老城相互依存、互為支撐的格局關係,強調以「城」的整體保護達成中軸線遺產環境的保護,推動區域功能優化、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等多重目標實現,進而實現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讓正陽門文物建築與雨燕和諧共存,使北京中軸線上20條景觀視廊通達有序,留住居民的鄉愁記憶和老城情懷。

開年即開跑!一組海報帶你看活力大陸

〔本報特約記者 曹美麗 杜金明 黃東旭報導〕新年伊始,開工大吉!從城市到農村,從車間到田間,天南地北的人們,用奮躍而上、飛速奔跑的幹勁,出發、開啟新一年! 春節假期,江蘇蘇州市人社部門和10家重點企業的負責人登上了「跨省招聘專車」,前往500多公里外的河南信陽招工。與蘇州一樣,大陸多地企業春節都顧不上休息,在抓緊生產和擴產,帶來用工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也隨之火熱開局。年味尚未消散,很多務工人員就踏上了返崗之路。廣西的2500多名務工人員乘坐高鐵專列等前往廣東,寧夏的169名務工人員乘坐包機趕往廈門。貴州的務工人員也帶著愛心禮包陸續登上返崗直通車,前往廣東、浙江、福建、海南等地。 為支持企業「招兵買馬」,多地出台舉措支持企業發展生產。深圳市人社局推出獎勵舉措,真金白銀支援企業發展生產,比如對2月1日到4月30日,新招用首次來深圳就業的員工給予一定補貼,各項補貼預計達2.7億元(人民幣,下同)。武漢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穩定增長的企業給予獎勵。企業自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年起連續2年年度營業收入均增長15%(含)以上的,給予10萬元一次性「穩規」獎勵,各區按照市級獎勵標準給予不低於1:1配套支持。 伴著初升的太陽,北京地鐵迎來節後早高峰,人頭攢動;清晨6點,天還沒亮,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的紅星全球農批中心人聲鼎沸;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掛著各地車牌、裝載著出口機電百貨的貨車往來不斷。春運返程高峰仍在持續,返崗復工的人群還在流動中。大年初七,大陸鐵路實際發送旅客1221.8萬人次;29日,大陸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150萬人次,開行旅客列車10559列。 流動的中國大陸,跑出經濟復蘇「加速度」。春節假期後,一批批重大專案已經火熱開工,各地重大工程建設開足馬力。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在南陽舉行,新開工項目共有1271個、總投資1.6萬億元,其中100億以上項目21個;29日,廣州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簽約,共開工、簽約項目460多個,總投資超6800億元;29日上午,浙江寧波101個重大專案集中簽約,總投資超過2201億元。 要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良種良法良田缺一不可。四川農業大縣中江縣永太鎮多寶村的三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農業中心正在建設中,將建成集產、學、研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產業園區,打造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在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的北農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北京農學院副教授張秋芝帶著團隊,給40多畝青貯玉米實施套袋、授粉,進行自交系選育、雜交種測配和優良組合制種。 早7點,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的牛頭社區「面滋源」早餐店,門前站著顧客,收銀台還不時響起外賣訂單提示聲,店老闆笑得合不攏嘴。一大早,成都市中心的寬窄巷子熙熙攘攘,壹丁咖啡的店員徐保忙前跑後:「旅遊復蘇了,春節很熱鬧,我們的生意肯定越來越好。」在小店的熱氣騰騰中,感受流動、忙碌、活力滿滿的中國大陸。新的一年,開工即開跑!帶著「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幹勁,元氣滿滿、電量滿格地向前沖,新年定能大展宏「兔」!

祈福、迎新、堅守 台灣同胞在津喜迎新春感受「家」的溫暖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兔年春節前後,天津市津南區台辦以「祈福、迎新、堅守」為主題,開展系列交流活動,與在區台胞一起共迎新春,同慶佳節。在葛沽天后宮,津南區台辦邀請南開大學台灣籍教授黃清賢一家實地參觀天后宮各個宮殿,聆聽講解,觀看老照片,深入瞭解、探尋媽祖起源、歷史沿革、天后宮的運行情況,敬香祈福、祭拜媽祖,祈求兩岸和平發展、國泰民安。黃教授一家表示,希望津台兩地以「媽祖」民俗文化為橋樑紐帶,弘揚媽祖的大愛情懷,密切兩地基層民眾友好往來,加深同胞間的心靈契合。「過新年、帖春聯、包餃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津南區台辦邀請天津大學副教授、銘天智慧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翁仲銘一家與在區兩岸同胞一起分享年俗、互致祝福。活動中,大家各顯身手,靈活地捏出一個個小巧的台式水餃,品嘗著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餃子,台胞香在口中,樂在心中。用餐之餘,一起貼春聯、帖吊錢兒、放鞭炮,其樂融融,兩岸同胞提前感受歡樂祥和的吉祥年。津南區台辦在走訪慰問中瞭解到,在區台胞林菱佩新春期間將堅守崗位,持續為腦癱、自閉症患兒康復治療,捨小家為大家,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不平凡的堅守。區台辦上門送溫暖,送祝福,送去慰問品,並與台胞一起帖福字,暢談家鄉風情,暢想新年期待。台胞們紛紛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感謝津南區台辦一直以來對台胞的關心關愛,讓他們在津南生活得舒適、安心、幸福,這裡年味濃厚,深深感受到「家」的溫暖。

「兩馬」航線春節後開航:船來船往都是家

〔本報特約記者 楊馨報導〕「哎呀,小姑娘,春節前我就是走你這裡,回來又碰見你,可太有緣了,新年好呀!」28日,福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三隊民警陳海珊節後一開工,就迎來了一位馬祖同胞的笑臉和問候。當天11時20分,從馬祖福澳港駛來的「閩珠8號」客輪抵達福州馬尾琅岐港,41名旅客入境。這是「兩馬」航線春節後開航的首個航班。「新年好呀,春節過得好嗎?」陳海珊接過林姓馬祖同胞的證件,也向他熱情打招呼。「這是我最幸福的春節啦!」這位馬祖同胞答道,「太久沒和家裡人一起過年了,你看我的包,裡頭全是我們那的年貨,下次回去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多帶點回來。」在旅檢現場,旅客一個接著一個快捷通關。一位莊姓女子對記者說,春節前她回馬祖看家裡的老人,而孩子還太小,就留在了福州連江。「平時嫌娃吵,幾天沒見卻很想孩子。船來船往的,兩邊都是家呀!」團圓是春節的底色。停航近三年的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今年1月7日始部分復航,其中「兩馬」航線1月8日復航,便利了台胞往來兩岸團圓過年。「一張船票,對兩岸同胞來說,不只是乘船出行的憑證,更是回家團圓的期盼。」福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人員認為,正是兩岸團圓的磁場驅使著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上的船隻來來往往。「希望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早日恢復常態,別再讓我有家難回。」一位吳姓台胞說。當天13時17分,「閩珠8號」客輪搭載28名旅客離開福州馬尾琅岐港,往駛馬祖福澳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