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科技

中國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首次交付海外

〔本報綜合報導〕12月18日,大陸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印尼翎亞航空,標誌著中國噴氣式客機首次進入海外市場。此次交付翎亞航空的ARJ21飛機為95座全經濟艙佈局,客艙內飾、旅客座椅和外部塗裝均為客戶定制化打造。機身外部塗裝是以翎亞航空LOGO色調為基礎的設計圖案,藍色代表天空,黃色代表人類,綠色代表大地。ARJ21飛機是中短程渦扇支線客機,航程2225公里至3700公里,主要用於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的輻射型航線,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抗側風能力和夜航運營性。該機型在大陸已交付近百架,開通300多條航線,通航100多座城市,安全運送旅客超560萬人次。中國商飛公司將向翎亞航空提供全壽命週期的客戶服務和運行支援,全力保障ARJ21飛機安全順暢運營。

空間站也能拼桌?!出差6人組怎麼同時吃飯生活

■本報特約編輯 陳聞波 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的兩個乘組「太空會師」,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留下足以載入史冊的太空合影。 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的兩個乘組「太空會師」 在軌生活 怎麼住?空間站基本構型組建完成後,「太空之家」為在太空「出差」的太空人們提供了更寬敞的「三居室」。其中,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原則上分別作為撤離乘組與來訪乘組生活、休息的主要場所,兩艙的使用也可由兩乘組協商後根據需要確定。怎麼吃?進餐方面,兩乘組可根據空間大小選擇一起進餐或分場所進餐,可分享各自食譜中安排的食品。怎麼睡?就寢方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兩乘組在軌就寢狀態,原則上同一乘組在同一艙段,也可由兩乘組協商後根據需要確定。怎麼鍛煉?怎麼解決個人衛生?鍛煉和個人衛生方面,在軌鍛煉可根據鍛煉專案錯時靈活實施;乘組輪換期間,可同時啟用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衛生區,原則上乘組根據就寢艙段就近使用。 太空人的睡眠區 核心艙衛生區 在軌工作 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在軌工作按照「各司其職、密切協同、全面交接」的原則開展。撤離乘組(神舟十四號)做什麼?在兩乘組正式交接前,值班職責繼續由撤離乘組承擔,待交接結束後,來訪乘組根據值班制度開始輪流值班。值班內容包括:定期與地面進行工作溝通和確認、在軌工作計畫更新和維護,組織乘組開展每週站務管理、庫存盤點、物資轉移及垃圾處置、組織進餐準備、艙內衛生清潔等。為了迎接來訪乘組,撤離乘組要提前進行空間站物品整理和物資清點,為來訪乘組準備日常生活物資、睡眠空間和用品等;撤離乘組還要提前進行來訪乘組進駐前空間站相關狀態設置,確保滿足6人的資源消耗需求。相關狀態設置主要包括睡眠區照明、音箱等設置,衛生區大小便收集裝置等設置,太空廚房設備加電檢查,以及艙內環境控制相關設置。撤離乘組按照乘組飛行計畫,完成每日工作,重點進行返回前準備。返回前準備主要包括返回前氣體、微生物、水質採樣;實驗樣本及下行載荷回收;乘組飛行期間廢棄物及個人物品清理;下行及回收物品轉移至載人飛船固定;載人飛船巡檢及狀態檢查設置等等。來訪乘組(神舟十五號)做什麼?來訪乘組進駐後短時間內處於空間環境適應期,因此在工作計畫設置上,進駐第1-2天以適應飛行環境為主。 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在艙門口迎接神舟十五號乘組指令長費俊龍 來訪乘組進駐時,負責配合地面完成將載人飛船轉入停靠模式的狀態設置;在撤離乘組撤離後進行空間站各艙段狀態設置,恢復到3人駐留模式。來訪乘組將根據工作計畫安排,按節點要求開展各項工作,包括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等,特別是諸如植物栽培、細胞培養等有時間節點要求的專案。乘組交接乘組輪換期間,兩個乘組需共同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載人飛船上行物品轉移和清理。2、飛行器飛行狀態設置、排故處置等。原則上按照飛行器各系統逐一交接,包括當前狀態設置、前期曾經出現的故障情況及排故處置措施,操作期間的注意事項等。3、在軌物資狀態及管理使用情況。撤離乘組對在軌物資使用、剩餘情況、位置資訊、有效期情況等進行全面交接,使來訪乘組全面瞭解相關狀態。4、延續性工作進展情況。重點交接延續性工作專案主要進展、後續要求等。其間若有延續性項目,原則上兩個乘組共同參與完成。以撤離乘組為主,來訪乘組為輔,也可由兩乘組根據工作專案特點協商確定。5、地面重要通話內容和要求,其他注意內容和事項等。 祝福中國太空人 在「太空之家」工作順利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本報特約記者 張偉報導〕北京時間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日19時20分,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著陸後,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太空人陳冬、劉洋、蔡旭哲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於2022年6月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3名太空人在軌駐留6個月期間,先後進行3次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艙內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在軌迎接2個空間站艙段、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的來訪,與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與神舟十五號太空人首次完成在軌交接班,見證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世界紀錄等眾多歷史性時刻,並利用任務間隙,進行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以及一系列別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活動。陳冬成為中國首位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太空人。

神十五太空人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六名太空人首次實現太空會師

〔本報綜合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在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完成各項準備後,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翹盼已久的神舟十四號太空人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親人入駐「天宮」。隨後,「勝利會師」的兩個太空人乘組,一起在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裡留下了一張足以載入史冊的太空合影。後續,兩個太空人乘組將在空間站進行首次在軌輪換。其間,六名太空人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五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和交接工作。

「本站月球,請到火星的乘客在此換乘!」去火星總共分幾步?

■本報特約編輯 劉文文 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夥伴關係研討會11月24日閉幕研討會期間中國大陸深空探測的成果與未來規劃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未來探月工程還有哪些亮點?火星探測會進行採樣嗎?深空探測還有哪些重點任務?在未來10至15年中國大陸準備在月球上幹三件事 2020年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佈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第一件事準備實施的探月工程四期探月工程四期規劃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嫦娥六號」準備在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如果成功了會是人類的又一次壯舉。2020年底,「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從月球正面采回1731克月壤。希望「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採集更多樣品爭取實現2000克的目標。「嫦娥七號」準備在月球南極著陸主要任務是開展飛躍探測,然後是爭取能找到水在月球。南極有些很深的陰影坑被科學家們認為很可能是有水的,只不過它終年不見陽光,如果見了陽光,水就揮發了因為終年不見陽光那裡的水就可能以冰的形式存在。希望「嫦娥七號」著陸以後能夠飛躍到這一到兩個陰影坑裡面去現場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嫦娥八號」準備在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將會組成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軌道器、著陸器月球車、飛躍器以及若干科學探測儀器。一方面是找水還有一方面就是探測月球南極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環境還有什麼物質成分,這是中國大陸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的重要任務。 第二件事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在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計畫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動員各個國家和我們聯合起來進行聯合設計、聯合勘察資料共用、共同管理。 這是中國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巡合影」圖。 月球探測的四期工程就是「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在月球上構建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這個基本型有著陸器、月球車、飛躍器軌道上還有軌道器,隨時在那兒觀察飛躍器要從月球上面起飛它可以多次起飛。第一是安全著陸第二有行走的月球車。現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都釋放了月球車但是車子很小,以後這個車子要比現在大了。因為我們火箭推力大而且也是可以坐人的。第三還需要考慮能源供給。現在正在研製新的能源系統把核能用在上面就可以長時間大功率解決能源問題,還有通信設施上面有網站、基站,實現和地面之間通信比如和火星通信或者和其他行星通信要有這種中轉通信的設施。 第三件事建立月球互聯網以月球為主要基地建立集資料中繼、導航遙感於一體的月球互聯網這些形成一體化後可以對月球上的一些資源和探測器實行有效管理,如果再往後面延伸火星也可以像這樣。重型運載火箭助力中國大陸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陸續傳回的火星影像備受社會關注。吳偉仁表示,中國大陸行星探測工程現在是以火星探測為主,計畫在未來10年到15年對火星上的土壤進行採樣返回。此外,還準備開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際探測,未來還將開展太陽探測以及太陽系邊緣探測,希望能夠發射中國的探測器,走到太陽系邊緣地區看看太陽系邊緣地區太陽風和宇宙風交匯的地方是什麼樣。要實現火星採樣要把人送上月球、送上火星都要靠運載火箭,計畫研製一種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現在研究的重型運載火箭推力能夠達到4000噸,是長征五號推力的約4倍,這已列入中國大陸深空探測的日程表上。運載火箭在整個深空探測任務中的分量很重作用也很大,可以說中國大陸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太的舞台就有多大! 「嫦娥一號」衛星飛行軌道示意圖 「嫦娥一號」衛星在軌探測 「嫦娥一號」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大陸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的一步。同年11月26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佈「嫦娥一號」衛星傳回並製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圖像,標誌著「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取得圓滿成功。科學探測工作全面開始,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歐洲航天局和日本之後第五個成功探月的國家。「嫦娥二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順利發射在完成主任務後在距地球150萬公里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科學探測。2012年12月13日成功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千米遠的深空與圖塔蒂斯小行星交會並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該小行星近距離探測。 「嫦娥二號」拍攝的圖塔蒂斯小行星圖片 「嫦娥三號」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虹灣地區,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周邊77米區域被認證為「廣寒宮」緊鄰這片區域的3個較大的撞擊坑分別被命名為「紫薇」「天市」和「太微」。與之前不同的是「嫦娥三號」這次帶著自己的神話「cp」作伴。2013年12月15日早上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23時45分傳回照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面巡視探測的國家。 「玉兔號」月球車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器 「嫦娥四號」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動被月球捕獲。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嫦娥五號」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自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起飛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精准送入預定的地月轉移軌道並將帶著2千克月球樣本返回。這是人類月球無人探測樣本容量的新紀錄。最終我們將一點一點抵達,抵達月球,抵達火星,抵達小行星,抵達木星,抵達太陽系邊際直至到達更深更遠無限深無限遠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