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12 月

“新北京人”周士甯:以設計點亮城市 以藝術充實人生

(本文原載於《台灣工作通訊》2023年第11期)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12/videoplayback.mp401/藝術創作·傳承周士甯出生於藝術世家,爺爺是我國著名版畫家、美術教育家周瑛,外公書法造詣頗深,父親從事廣告設計,受家庭氛圍影響,他和弟弟從小就喜歡創作。爺爺在藝術創作中對中國文化的探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士甯,周士甯總想追隨爺爺的腳步,在創作上找到自己的語言。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發想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上做點什麼。“我的外公沈友梅是寧波人,外婆是上海人。外公在台灣漂泊幾十年,始終放不下故土和故鄉人,中國有句古話叫‘葉落歸根’,90多歲的他們排除重重困難,終回大陸定居。”回鄉後,周士甯的外公一直致力於寧波和台灣兩地文化交流和公益事業,這也是周士甯一家回到大陸的緣由。爺爺周瑛是福建長汀人,年少時考入福建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科(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前身),後輾轉到台灣,任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教育大學)美術教授。“很奇妙的,多年後某一天,我才突然意識到,外公是‘葉落歸根’,而雖然爺爺沒有再回大陸,但卻是‘魂歸故里’,藝術家的靈魂,也就是他的作品,最後都回來了。爺爺說過,藝術家是‘修來世’。”周士甯出生於台北,6歲隨父母回到上海,17歲遠赴北美求學,在加拿大多倫多完成高中、大學學業,而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和歷史保護研究所繼續深造,29歲那年學有所成回到北京,深耕建築設計行業至今。爺爺周瑛早期有中國書法篆刻碑拓的學習經歷,在美術創作實踐中雜糅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式美術的特點,即使畫作一眼看上去很現代、很前衛,卻處處氤氳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耳濡目染之下,周士甯在建築設計實踐中也試圖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入探討。 2015年,周士甯一家特地回爺爺的母校為他舉辦《周瑛印記》回顧展,並捐贈25件珍貴作品——爺爺的作品回家了。以此為契機,同時舉辦了名為《山高水長,海峽藝緣》的台灣當代名家邀請展,展出的作品大都出自爺爺周瑛的友人和學生之手。周士甯認為,舉辦回顧展,不僅僅是圓了幾代人的夢,更重要的是向大家展現兩岸同胞血脈相親、文脈相承、藝緣相通的親情與溫情。周士甯一直追求“人與自然的互動",也是在建築設計領域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傳承與發展。2018年,周士甯作為主要設計人,完成了河北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主場館設計。主場館有一個帶有蜃景效應的前院,有一圈好像一年四季都下著雨的室內走廊,新中式園林建築與自然景觀的對話,讓人瞬間從高密度城市中跳脫出來,回歸自然,轉化心情並感到治癒。02/深耕北京·發展2010年,周士甯參觀上海世博會展館後,萌生要深入思考中國建築文化表達的想法。他想到了北京,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落成的一系列建築作品,正是當時建築專業學生關注的熱點之一。劃時代的設計理念,挑戰極限的結構表達,超越過往電腦運算力的參數化技術,為北京這座“建築博物館"又增添了新的色彩,這正好為周士甯深入探索研究中國建築的現代化表達提供了實踐舞台。2011年,蒙學姐推薦,周士甯進入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實習,2015年,他正式入職,成為單位唯一一個編制內的台胞建築設計師。 “找到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然後一直全力以赴。"這是周士甯的人生信條。初來北京的那幾年,他居住在設計院單身宿舍,步行幾分鐘可到單位。辦公室——宿舍的兩點一線便是生活的全部,熬夜、畫圖、加班是家常便飯。有幾次從國外返京,下飛機後甚至不調整時差就直接到辦公室工作。見他如此拼命,領導幾次勸他先回家休息好了再工作,周士甯笑道:“讓我的大腦先動起來,有設計可以思考,時差調起來才快。"在北京工作的10餘年間,周士甯從普通的建築設計師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與城市設計院建築所副所長。周士甯在各種比賽和評選中斬獲無數獎項,2022年入選“北京青年設計榜年度十大精英設計師”,並獲得“創意之星"稱號。北京是周士甯實現夢想的熱土,工作生活在北京,他也見證和參與北京的發展。當談到北京不斷優化城市功能和公共空間佈局,打造各類城市休閒公園,推動綠色高品質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內容,他感慨頗深。他從事的建築設計工作與新時代首都發展息息相關,在麗澤商務區城市運動休閒公園設計實踐中,他與景觀設計師共同互動創作,希望能創造出一種讓使用者與自然對話的建築設計,於城市綠洲中創造活力空間,這與城市管理者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相得益彰,這種融入北京發展的參與感和探索,讓周士甯覺得很有意義。2020年,周士甯步入婚姻,在北京成了家。太太來自浙江溫州,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是一名藝術家。兩人在一次藝術沙龍中相遇,聊起版畫藝術便相談甚歡,因為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情投意合之下便有了後來的故事。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大概就是周士甯當下的北京生活。周士甯笑著說,我在上海長大,太太是溫州人,爺爺老家在福建長汀,外公是寧波人,外婆是上海人。我和太太坐高鐵探親,發現所乘坐的班次把這幾座城市都串上了,我們家族被沿海的這條高鐵線串起來了。03/建一座橋·初心周士甯依稀記得,高中準備申請建築專業時身邊有人問他:“將來你想建什麼?"他脫口而出:“一座橋?"因為周士甯覺得縮短距離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現在,十幾年過去,他對“建橋"有了不一樣的詮釋,周士甯認為,橋,不一定是狹義的市政橋樑,也可以是溝通與交流的空間、管道和平台。周士甯在北京實習期間,組織了和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的交流活動。當時,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學們、同事們稱讚周士甯起到了橋樑作用,因為他熟悉中西方文化,中英文來回切換,遊刃有餘地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聯結起來。2014年,朋友舉辦建築設計相關論壇,也是通過他才聯繫到台灣一些建築學院的學者。周士甯笑稱,可能自己本身就是一座橋。 有一次,周士甯攜夫人回台北,兩人偶然遇到一場展覽,他驚訝地發現台灣設計師也在做鄉村振興的內容展示,其中包括台灣農民進行農產品包裝、設計與行銷理念、小鄉鎮產業轉型發展策略等。周士甯說,原來兩岸的青年設計師都在做類似的事情,通過設計思維,努力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在以不同方法思考共同的東西。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文化上同根同源,只是可能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如果能搭建一座橋樑或平台,鼓勵不同的輸入和更多互動機會,更高的價值將被創造。談及未來的“建橋”計畫,周士甯希望繼續通過參與策展、論壇或沙龍等多元形式,搭建更多兩岸青年建築師交流互動平台,增進彼此業務交流與心靈契合。目前,周士甯正參與設計重慶烏江邊的一個遊客服務中心,這是他親身經歷著的鄉村振興實踐,以設計助推當地旅遊業轉型升級,建築設計的社會效應更加顯著。“不久的將來,也許會在平潭島上落成點什麼,會是橋?會是藝術裝置?還是獨特的建築設計?我還無法預測。但是我有信心,也十分期待通過設計,為溝通與交流創造新的可能。”周士甯望瞭望遠方,若有所思地說。

用心光點燈, 照亮一個沒有語言的星球

台南市自閉症關懷協會於19號成立 記者/姜綿齊,游宏琦台南市報導本月19日,在台南市福爾摩沙遊艇飯店,社團法人台南市自閉症關懷協會在此舉辦成立大會。會中自閉症孩童與家長與會,有超過五十位親自到場支持。成立大會現場有許多社福公益團體代表到場聲援,台南市政府社會局也派代表出席。多位民意代表,也都在會中上台致意表達關心。現任理事長郭涵妤表示:「其實在二十年前,台南市曾經有自閉症協進會。台南市的自閉症協進會,是由一群家長所組成。後續因為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接任理事長,因而中斷。導致台南市過去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是沒有自閉症協會的狀態。今年五月,透過自閉症家長們的努力,於是再次重新創立台南市自閉症關懷協會。台南市自閉症關懷協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幫助自閉症孩子們可以得到各種所需要的資源。同時也可以幫助家長,得到各種所需要的協助。協會即將推動「小作所工作坊」,培養自閉症的患者學習可以有謀生的一技之長。透過這次成立大會,希望各單位長官可以協助幫忙順利地成立小作所工作坊。」台南市社會局秘書長呂維胤,今天特別代表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前來關心,並表示,希望能夠盡全力協助自閉症關懷協會,讓社會安全網路更健全。記者詢問:病友公益團體的性質,一般分為三種:1 .病友家屬互相交互換意見、互相支持。情感支持。2 .能夠提供專業資源、提供專業諮詢,並有能力直接給予協助。3 .尋求民代輿論支持,向政府提供意見、為病友爭取社會福利。~議題型團體。請問貴單位,屬於上述哪一種?未來想推動的小作工作坊,應該是屬於僻護工場,請問有沒有比較具體的想法?或是執行計畫?理事長對於這些問題,於會中尚未正面回覆,這些問題於成立大會後,記者會持續進行關心與報導。這次活動,特別到場參與表示支持的社團公益單位如下:南台南家扶中心特力據點 蔡雅貞督導。天使心基金會李穗欣主任。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 莊琬婷社工。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理事長陳惠玲。財團法人高雄星星基金會董事長。高雄自閉症協進會理事長林淑美。 台南市自閉症關懷協會理事長郭涵妤 台南市東區議員曾之婕前來致意並分享投入公益關懷的心得

捍衛文言文,反思108課綱對教育的影響

近日,由北一女教師區桂芝發表的影片在網路上掀起廣泛的討論與反思。區桂芝教師對教育部108課綱的文言文大幅刪減提出質疑,她強調文言文不僅是一種語文工具,更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哲學,而這次的改革可能剝奪了學生們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並影響了品德教育、人格建立的方向。這不僅僅是一場對課綱內容的爭議,更觸及了我們教育體系核心價值與文化傳承的深刻問題。教育部所推動的108課綱,引起了學界及社會的廣泛爭議。在這次改革當中,文言文的大量刪減成為焦點,區桂芝教師的言論點出了這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遺棄,更是對學生品德教育、人格建立的剝奪。文言文不僅僅是一種古老的語文形式,更是培養學生人格、品德的有效途徑。教育部在此次改革中的處置,似乎忽視了這些價值的重要性。教育是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而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我們應該珍惜並保留中華文化的傳統價值,而不是在追求所謂現代化的過程中喪失了根本。文言文中的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等,既是語文的瑰寶,更是蘊藏著智慧的寶庫。若僅片段式教學,學生難以深入體會其中的哲理。這不僅是對學術傳承的損害,更是對學生思辨力、表達能力的削弱。區桂芝教師提到108課綱不讓教導品德教育、人格建立,以及所謂的生命覺醒,完全砍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這使得國文課失去最有系統的生命教材,喪失學習民族最珍貴品德的機會。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正是歷史的鏡子,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面對人生的起伏有更深刻的體悟。而在這場針對108課綱的爭議當中,我們不禁反思,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教育?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以及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全面、深刻的體驗?文言文雖然在現代生活中已不再是主流語言,但它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區桂芝教師提到,文言文對提升白話語文的表達水準具有無與倫比的功能,即便不再使用,仍能在思考、表達中發揮潛在的影響。108課綱刪減這一塊的篇幅,或許是為了迎合現代社會的需求,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將古老的智慧與價值完全拋棄?教育不僅是灌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多元且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個有深度、有韌性的教育體系,而不是片面強調現代性而忽略了傳統智慧的價值。學習古典文學作品並非僅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找到平衡,保留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同時結合現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時空中都能受益。捍衛文言文,並非對現代性的排斥,而是在新舊之間建立一座文化的橋樑。教育部應傾聽各方聲音,反思這次課綱調整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需求,以及是否有可能在保留傳統價值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在這場文言文爭議中,我們應該超越單一的意識形態,以開明、包容的態度重新檢視我們的教育目標。文言文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語文表達上,更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是中國文化的魂。在現代教育的發展中,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份文化遺產,為下一代建立更豐富、有深度的學習環境。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而言,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篇幅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影響。首先,文言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其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貫穿於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之中。這些文學作品不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推進,文言文逐漸退出現代生活的主流語境,但其價值不應被忽視。文言文的閱讀可以使人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演變。這種深層次的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他們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然而,若將文言文在課綱中的地位削弱,可能使這部分的知識流失,導致後代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減少。這不僅可能影響學生對於自身文化根源的認同感,也可能使中國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失去一部分的生命力。因此,108課綱對文言文的大幅刪減,可能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產生負面影響。在推動教育改革的同時,應該謹慎平衡現代性與傳統價值的關係,以確保學生在接受現代知識的同時,依然能夠深刻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在京法學台生談法院實習經驗:法官的工作中更飽含著人性的溫暖

2023年暑假期間,北京法院共接收在京高校就讀法學類專業的兩批次共10名台生實習。 北京市近年來持續在京法學類台灣學生實習項目,並取得了正面效果。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台生鄒昀佑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訪問。 他表示,在北京四中院的實習經歷,讓他感受到其實法官不是那麼生硬的一個職業,工作中更飽含著一種人性的溫暖。資料來源 :北京青年報 京彩台灣https://www.youtube.com/embed/XTZLHgbj0Tw?si=1l4f1mqfAqt-XMF4

在京法學台生談法院實習經驗:法官的工作中更飽含著人性的溫暖

2023年暑假期間,北京法院共接收在京高校就讀法學類專業的兩批次共10名台生實習。 北京市近年來持續在京法學類台灣學生實習項目,並取得了正面效果。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台生鄒昀佑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訪問。 他表示,在北京四中院的實習經歷,讓他感受到其實法官不是那麼生硬的一個職業,工作中更飽含著一種人性的溫暖。資料來源 :北京青年報 京彩台灣https://www.youtube.com/embed/XTZLHgbj0Tw?si=1l4f1mqfAqt-XM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