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妃亭 評茶師

茶樹性喜潮濕,微礫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土壤持水量在60%-90%之間,以70%-80%為宜。空氣濕度以80%-90%為宜。如果空氣濕度太低,或雨量少於1500毫米,都茶樹生長都會產生影響。於是降雨量和雨水的季節分配有一定的要求。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又有中央山脈當作屏障,高山空氣濕度相對較高,所以雲霧繚繞,而太陽透過雲霧折射後的漫射光中,因含紫外線較多,能促進兒茶素和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助茶膠質豐富,咖啡因減少;但若無雲霧折使陽光直射,過強的紅外線會促使茶葉纖維素形成,葉片容易老化,致使茶葉品質下降。所以有「高山雲霧出好茶」。
水是茶樹進行光合作用必要原素,當葉片失水10%時,光合作用就會受到抑制。茶樹幼嫩芽葉的含水量為74%-77%嫩莖的含水量在80%以上。而茶樹生長期如果雨量充沛,空氣濕度高,長出的新梢葉片大,節間長,新葉持嫩性強。但若降雨量過多,降雨強度過大,則茶葉會含過多水分使茶湯味道香氣淡薄,甚至導致茶根泡水爛根而死亡。反之,若無雨水茶樹營養輸送傳受到抑制,造成芽葉生長緩慢,葉形狹而變小,節間變短,葉質粗老而硬,產量相對減少品質差。
在全球暖化天氣異常現象下,台灣4月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南投縣仁愛鄉海拔逾2000公尺山區罕見降霜與結冰!尤其4月中旬高海拔茶區的春茶已經萌芽生長,降霜後又經強烈日照,整片茶園的葉片熟化,變得乾黃枯萎,導致春茶產期延後、產量銳減,農會原定5月初舉辦的高山茶王競賽,也因此被迫延後舉行,是史上頭一遭!氣候異象更讓台灣罕見夏季沒有颱風,最大需求的水量斷源,迫使農產業雪上加霜。入秋後雨量也非常不足,秋旱讓日月潭九隻青蛙露頭見客。延秋旱讓今年冬茶茶葉細長,葉薄弱,有的甚至長不出芽葉,各區產期因氣候變化而延後,產量減少!冬茶較往年減少40%-50%產量,嚴重欠收。無茶量,讓茶農採收茶意願薄弱,相對影響採茶工人生計,茶品相讓採茶和製茶技術和加劇緊張,更促使工資調漲,造成製茶成本每斤增加成本 80元~200元(依各山區成本不同)。
受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全球旅遊人口停滯,運輸受阻,市場相對需求減少,讓往年供不應求的台灣高山茶,有志難伸!加上產量減少,製茶成本上揚,價錢更是調漲有限,漲幅幾乎都是茶農照單全收,對茶農而言,今年是不好過的202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