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世

TIFA復談 理應接受民意與國會的監督

■ 國際關係學者 澳洲執業律師 吳鈺蓉 中斷近五年,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今(30)日透過視訊再次舉行,TIFA從1994年建立以來,台美雙邊曾有過十次會談,並曾在不同歷史階段中,就菸酒進出口、智財權保障、台灣電信市場開放、健保藥品核價等事項,取得關鍵共識。江啟臣說,這次睽違五年,國際經貿環境又經歷可觀改變,本屆TIFA會談勢必將涵蓋廣泛項目,期許我方談判代表團能不卑不亢、有為有守,在深化台美經濟合作的方向上,替台灣爭取最大利益。第11屆TIFA會議訂於台灣時間今日(30日)上午透過視訊召開,我方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擔任主談人,美方則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率各單位與談。雙方將盤點現存貿易議題,並討論未來提升及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途徑。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此次會談將注重提升及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途徑,與台美雙方在疫後經濟復甦上的合作,在中斷近5年之後,這將是未來台美雙邊經貿合作重要的基礎。雙方預計就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藥品醫材、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化、投資、供應鏈、非市場經濟、金融服務等議題展開對話。另,為順應國際貿易情勢變化,可望納入環保及勞工權利議題。雙方預計對話議題已逾10項,特別是疫苗採購議題,應會被列入討論。川普時代針對台美間沒有整合商業和戰略政策,所以認為與台灣間沒有談判的必要,拜登政府在與中國關係上,採取了更全面的做法,並且認為台灣關係更為重要。在TIFA架構下與台灣重新接觸,是拜登政府與盟友合作,以「應對中國不斷升級的挑戰」的例子。蔡英文也透過臉書發表談話,表示TIFA會談,對於台美經貿關係深化有高度重要性,同時透露,簡化疫苗、醫療物資進出口程式,將是重要議程之一。這大概是民進黨最大的期待,並利用這次的會談拉高聲勢,台方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最終目標當然是能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雖然不會太快發生,我們可以逐漸鋪平道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曾呼籲行政院應公開談判議程,邀請社會各界檢視,甚至傾聽各界在台美貿易上遇到的問題,與美方提出協商;而我方要做出的具體承諾,也應接受民意與國會的監督,若有可能衝擊到國內民生、產業的部分,務必要先透過「公聽會」或「聽證會」來徵詢各方意見,切忌行政專斷,應做到忠誠反應人民心聲、訊息透明,讓立院監督,切忌行政專斷,招致「黑箱」疑慮,並爭取台灣最大利益。

【本報特別報導】八大工商團體擬施壓政府 購買疫苗

■ 映丞 繼台積電、永齡基金會、慈濟以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證實,工商界也有意提出申請購買疫苗,但外傳被綠營高層勸退,林伯豐表示,申請購買疫苗一事確實有被關切。對此,總統府發出聲明,表示沒打勸退電話。週六晚間,行政院表示,副院長沈榮津有致電,但沒阻擋,表示現階段正專注和台積電、永齡基金會啟動特殊的緊急採購專案,會儘速達成目標。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11類施打疫苗優先順序,其中第7類「維持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指揮官陳時中今透露此類包含「重要產業」。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該類為八大工商團體施壓而新增,他質疑是哪個層級要打疫苗?高層還是基層員工,呼籲政府應正式公告、公開透明,讓全民來檢視。具掌握,八大工商團體擬施壓政府擠進第七類打疫苗,但由於該類僅匡列5萬人,不管是台積電、中油還是台電,任何一家公司員工加起來人數都超過這個數目,所以施打對象被合理懷疑是八大工商產業的大老闆們。政府卡企業買疫苗卻讓這些高層們施打,意圖保留私下運作疫苗購買和分配的空間,以達到控制產業的目的。蔡英文每年固定和八大工商團體會面交流,疫情期間在總統官邸加開一場,工商協進會原本在上星期一,21日要到衛福部送件申請採購BNT疫苗,卻因臨時接到綠營高層關心而取消。工商界的員工都需要施打:「都是員工年輕的排不到,(有打算甚麼時候申請嗎),政府有鼓勵了再來提,我不方便回答,我們一定有考量,一定有受到關切,現在不能講,講了以後我們以後都很難做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話說得謹慎,但證實有規劃要買疫苗,日前弘盛醫藥送件的公文上就寫著「受地方政府及企業單位委託」,傳出企業指的就是「工商協進會」。根據媒體報導,工商協進會有採購疫苗的念頭,是政院高層前來溝通,甚至安排跟蔡英文會面。今年六月份,八大工商團體表態願意出資購買250萬劑疫苗,總統表達肯定,也表示政府會和民間共同努力,爭取更多疫苗供貨,不存在所謂刁難等問題。而工商協進會表達要採購疫苗,國民黨就主動提供協助,找來前桃園市黨部主委楊敏盛旗下的盛弘藥商,但遞件前被綠營高層勸退,引發聯想是不是因為沾上藍營色彩?進而與上海復星搭上線。CDC發言人羅秉成強調,國際疫苗採購之程序繁重,難度極高,政府已與台積電、永齡基金會兩單位啟動特殊的緊急採購專案,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期能爭取購得BNT疫苗之機會,現階段正專注推動此一專案,希望共同努力儘速達成目標。

廈門如此,台灣呢?

■ 讀者投書 (編者按:請看一位台商朋友的自述,對比兩個政府的防疫態度與做法,我們只能感嘆,台灣的悲哀!)有一陣子了,今天,我還是決定要寫出來,雖然,只是狗吠火車…我本身因為出差,在今年3月底前往大陸 (直飛廈門,解隔離後再前往深圳) ,5月上旬回台 (深圳前往廈門再直飛回台)。以下是兩岸防疫的做法,不多說,自有公評:當我到廈門入境的時候,一下飛機他們就已有人穿著全套裝備等著你,然後在機場就先做一次PCR,即使你已有搭機前72hrs的PCR陰性證明(台灣NTD7000做的)。再來是做分流,也就是看當你在廈門隔離完之後要去哪裡,例如去深圳上海等等,他們會依照不同的目的地分流,然後統一把你帶到隔離旅館。入住的第二天就會來幫你抽血還有做PCR,看看你有沒有什麼病症,然後每天的上午下午都會派醫護人員來幫你量體溫並且做紀錄。再來到了隔離的倒數第二天也就是第十三天的時候,他們會再來做一次抽血還有PCR,也就是在14天裡總共做了3次PCR與2次抽血。最後,當你隔離期滿的時候,如果這所有的檢驗全部都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就會發給你一個身體健康的證明書,然後會依照當初你的目的地以專車送你到機場或火車站。像我就是到廈門北站然後坐高鐵到深圳,他們會有人一直跟著你且帶隊直到看著你上車,然後拍照留證,確定你離開廈門。這個是整個大陸入境到解隔離的過程,目的就是守住境外移入。台灣的部分:我是從廈門坐飛機回台灣,當然在三天前,就是我還在深圳的時候,我必須去醫院做核酸檢測。我要強調的是在深圳的醫院做核酸檢測只要20塊人民幣,(NTD86左右) ,對比台灣的7000元這實在是太扯了。之後我在廈門的機場登機前要出示給華航看我的PCR陰性證明,然後在登機前要上台灣疾管署的網站填寫一些相關資料。當我下飛機的時候,我會收到政府發給我的一個簡訊,打開連結之後就看到一個安全的證明,就是你是PCR陰性的證明,請問這個什麼意義?好,然後從到機場一直到我出機場整個過程中,除了量體溫,沒有任何的檢驗,所有相關的一些檢查人員也沒有全副武裝,就是戴個口罩而已。整個防護過程有多麼的鬆散?再來,我必須自己走到機場外面坐防疫計程車前往防疫旅館,也沒有專人帶領,那如果我跑了呢?而這個計程車,我問過司機,他並不是專責的,他平常也是到處載客,在收到通知的時候他才會到機場去接人去防疫旅館;第二個是司機也只有戴口罩,並沒有全副武裝,所以這整個過程中都是漏洞。當我到了防疫旅館登記入住後,量體溫這件事情竟然是自己先必須準備好體溫計,然後自己每天上午下午量體溫回報給櫃檯,更沒有像大陸這樣子有兩次來幫你抽血做核酸。我要講的是,體溫計會不會不準?或者如果我今天發燒但是我沒有如實告知櫃檯,那等我隔離完,我是可以自己大大方方離開隔離旅館然後就回家,或者到其他地方去, 這是不是一個防疫破口?(14天隔離完是什麼都不用做,直接到櫃台辦退房離開)。沒有幫我做核酸及抽血檢驗,怎麼能確定我沒有感染?最後,看到台灣在5月中因為一直以來種種的不作為,只會吹噓世界跟不上台灣,再加上3+11,終於一發不可收拾。600個家庭破碎了,我一點都不意外。再看到現在Delta 攻入台灣,偉大的政府終於要入境普篩了,真是超前佈署。綠腦們,繼續造神吧!繼續催眠自己吧!繼續護航吧!繼續再推給在野黨跟共產黨吧!當有一天輪到的是你的家人的時候,我希望你還是能繼續無條件護航這個偉大的政府。

疫苗政策棄國產轉國外採購 蔡英文救民調

■理應 日前蔡英文強調7月份大家就可以施打國產疫苗,但近日卻在記者會中改口,難道國產疫苗已被蔡英文「封殺」?從近日台灣由長者注射AZ疫苗的死亡率過高,蔡政府深怕若國產疫苗開放注射後產生效果不佳或產生死亡個案,蔡政府恐怕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將疫苗政策急轉彎。台灣自實施三級警戒以來,多項商業活動停擺人民怨聲四起,特別是紓困方案更為人民所唾棄,尤其是在第三級警戒又延長至7月12日這更是雪上加霜。台灣若短期間疫情不能解決,經濟活動就不能解封,人民憤怒就越越來越上升。現在只有「疫苗」才能解決所有問題。現在蔡英文跳過防疫團隊,直接下指導棋,只因為了要挽救民調。蔡在連任的時候民調還有七成,但現在僅剩43.2%,似乎還有再下降的趨勢。如今大小企業、商店街、飯店旅館、餐廳已湧出倒閉潮,再加上死亡的人數遽增,使得原本要全力支持國產疫苗的政策不得不轉向以救民調。郭董、台積電再加上近日的慈濟所準備捐贈的疫苗,雖然申請時已有綠燈全開的現象,但對比先前的「卡關」現象,人民心中疑慮猶存,特別是國產疫苗在沒經過三期實驗下,正準備申請「緊急授權」(EUA),人民更擔心了。當然國產疫苗是否能通過「緊急授權」(EUA),現在已不是蔡政府所關切的,反而是趕緊大量的向國外進口足量的疫苗供民眾施打,才能挽救民調。台灣疫苗規定完成二期臨床即可申請EUA,但國外疫苗都要完成三期臨床才能申請,如此一來台灣疫苗是否會被國際承認,恐有疑慮。所以蔡政府不得不先將國產疫苗的事擱置,讓市場機制來決定,以免將來國產疫苗要有任何閃失,民進黨將墜入無底深淵。現在美、日出手了,疫苗也已送到台灣,當然不管是利益交換,或是感恩回饋,台灣一開始對國產疫苗的支持政策是否有誤,應該是非常明顯。台灣能自產疫苗是好事,但若靠政府護航,人民不見得會買單。台灣購買BNT疫苗,先前由於政府堅持必須跳過上海復星,直接向德國購買,但如今為了民調,也同意了「變通方案」,既然如此,為何要堅持當初的立場,白白的犧牲掉台灣人命,蔡英文知道若民進黨再「卡」的話,疫苗將擊垮「民進黨」。

【本報特輯】世界各媒體如何報導「防疫模範生——台灣」

■ 台灣海峽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理事長 吳一昌 自從2020年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後,台灣由於初期防疫方法得當,台灣人民過了一年五個月的好日子,幾乎忘了新冠病毒仍然瘋狂肆虐全球各地。印度、拉丁美洲等區域,似乎迎來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當然台灣的快樂日子卻在母親節假期後完全被摧毀,整個防疫升級至三級管制,學校停課,部分企業停擺或採分流上班,整個生活步調打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於生活自由遭到限制,人民脫序的行為層不出窮,被稱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瞬間跌出防疫前段班,確診、死亡的人數不斷的創新高。尤其是死亡人數至18日已達到518人,死亡率已達到3.76%,高於世界平均死亡率,居世界第30位。台灣防疫是否真的很成功,我們只能說上半場真的是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國外媒體也對台灣防疫策略讚譽有嘉,但是下半場卻沒有隨疫情的變化調整策略,終於敗象漸露,暫不論政策如何,國外媒體對台灣近日的防疫策略多有評論,舉例簡列如下:5/18彭博社《Bloomberg》:「自滿」讓Covid崩潰臺灣唯一的防線(原文:Complacency Let Covid Break Down Taiwan's Only Line of Defense)5/20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這一天注定會到來」:台灣面臨新冠病毒爆發該島的邊境管制使其免受大流行最嚴重的影響。但是新的變種和緩慢的疫苗接種為病毒打開了破口。(原文:'This Day Was Bound to Com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