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光影逐夢 精彩的皮影人生

這是一支由袖珍人組成的皮影隊,他們平均年齡24歲,平均身高不足1.3米,如不仔細辨認,會以為是一群七八歲的孩童—— ■ 本報特約記者 李文生 一聲「噓」聲後,劇場的燈漸漸滅了,幾個「小」演員隨即走到幕後,打開頭頂上方的一排燈光,白色幕布亮了起來,光影搖曳中,一隻烏龜和仙鶴鬥智鬥勇的故事被生動演繹。這些雙手對舞的皮影藝人來自鄭州精靈夢皮影藝術團。這是一支由袖珍人組成的皮影隊,他們平均年齡24歲,平均身高不足1.3米,如不仔細辨認,會以為是一群七八歲的孩童。「您好,裡面有皮影戲,精彩正在上演。」在鄭州市建業大食堂旅遊區,李賽身穿天藍色傳統長衫,站在「皮影戲苑」的招牌下,笑盈盈地向門前往來的遊客介紹。陽光下,他的皮膚看起來更白了,新燙的頭髮也顯得格外精神。  1994年出生的李賽是這個團隊的「掌門人」,也是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非遺項目豫東李氏皮影第五代傳承人。成長於皮影世家的李賽,自幼便經常看爺爺表演皮影,對皮影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學好皮影戲,2010年,李賽與師兄馬峰一起,背起行囊到全國各地學藝。有的師傅擅長雕刻、有的擅長表演、有的擅長唱腔,只要在網上看到收徒和演出的消息,李賽都會去試一試。由於小時候患上生長激素缺乏症,李賽的身高只有1.3米多。身體的局限,使他的學藝道路異常艱苦。在練習操控皮影時,他手小穩定性差,僅僅是幾根操縱杆簡單的分合就要花掉一周時間。「為了讓皮影人物活起來,每天都要重複五六個小時的練習,手上都磨出了繭子、壓出了坑。」李賽說。作為「一擔挑」的行當,藝人除了表演還需要製作皮影。皮影製作工藝繁瑣精細,要經制皮、畫稿、鏤刻等十八道工序。「要想讓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每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表情、髮絲、衣服的花樣,每一刀每一筆都不能錯。」李賽說。  「現在的影視作品越來越豐富,傳統皮影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皮影有著其他藝術形式無法代替的價值。」李賽說,他想把這門老手藝傳承好,小小的人,也有大大的夢想。2015年,李賽同師兄一起回到鄭州,組建精靈夢皮影藝術團,招募和他們一樣的袖珍演員。目前,團隊共有十幾名袖珍演員,都是「一擔挑」的全能型藝人。「我們對自己的定義就是皮影文化的傳播者、自食其力的手藝人。」李賽說。 在李賽的工作室,有人在電腦前摳圖、繪圖,有人在燈下雕刻人物、染色。台案上一個色彩絢麗的唐宮小姐姐皮影造型顯得格外亮眼,這是劇團最近推出的一個新節目。「河南春晚節目《唐宮夜宴》成功『出圈』後,劇團也趁熱打鐵,創新表演形式,推出皮影版唐宮小姐姐。」李賽說。 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創新嘗試。沒有演出的時候,他們都在鑽研皮影戲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童話、動漫、寓言故事……劇團在原有皮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並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提升傳統皮影魅力。如今劇團每年演出5000場,觀眾達10萬人次。古樸的幕布後面,一個個精緻的「剪影」在暖色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逼真,伴隨著鼓聲弦樂,一場場皮影傳奇正在這些「精靈」手中上演。世間本無童話,他們卻始終以年輕的模樣,演繹著最美的皮影童話。

向台鐵事故遇難同胞表達深切哀悼

習近平向台灣列車出軌事故遇難同胞表示哀悼〔本報特約記者 尹惠仙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4月2日台灣列車出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高度關切,並向遇難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同胞表示誠摯的慰問,祝願傷者早日康復。國台辦、海協會:對不幸遇難同胞表達深切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及受傷同胞表達誠摯慰問〔本報特約記者 林連金報導〕4月2日下午,國台辦、海協會發表新聞稿,對在台灣列車出軌事故中不幸遇難的同胞表達深切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及受傷同胞表達誠摯慰問。台盟中央就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事故向台灣鄉親致慰問信〔本報特約記者 鐘鑫報導〕台盟中央2日晚就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事故向台灣鄉親致慰問信。慰問信寫到,驚聞列車出軌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作為居住在大陸的台灣同胞,台盟廣大盟員萬般揪心。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十指連心。台灣同胞的失親之痛,大陸同胞感同身受。慰問信說,我們向在此次事故中不幸遇難的同胞表示沉痛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慰問。祈願逝者得到安息,傷者早日康復,鄉親們平安康寧。全國台聯向台鐵事故傷亡鄉親同胞表達哀悼和慰問〔本報特約記者 鑫華報導〕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2日下午發表慰問信,向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事故傷亡鄉親同胞表達哀悼和慰問。慰問信說:「驚悉今日上午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在花蓮大清水隧道發生出軌意外,造成人員傷亡。居住在大陸的廣大台胞對此深感悲痛。」信裡說:「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謹代表廣大大陸台胞,向在此次事故中不幸遇難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祈願逝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

蘇永安: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才能讓民主更優質

中國新聞網/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立法會議員的新的產生方法,修訂後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二裡講得很清楚,從選委會裡面選出40個立法會議員,這一舉措對於保障立法會運作順暢、支持香港落實行政主導非常有針對性、決定性、關鍵性。」 密切關注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進展的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總會)永遠榮譽會長、旭達集團董事長蘇永安,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二的修訂予以高度讚揚。 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總會)永遠榮譽會長、旭達集團董事長蘇永安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李越 攝 祖籍福建晉江的蘇永安,在2009年同陳守仁、盧文端、林廣兆、孫必達、陳金烈、吳天賜等香港愛國人士宣導組織成立了總會。六年之後,在大家的一致推舉下出任總會理事長。他還是香港物流協會名譽主席,擔任甘肅省政協委員十多年之久,親身參與了祖國和平崛起的歷程,並見證了內地的民主與進步。「我覺得民主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是為了播種仇恨。事實說明,完善選舉制度,才能真正讓民主走向更優質。民主與愛國是沒有矛盾的,如果把『反中亂港』和民主劃上等號,那就是『反對派』的立場問題了。在新的選舉制度下,真正的愛國愛港者,同樣可以在追求民主的同時,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他說。出身於華僑工商業家庭的蘇永安,家族生意分散在新加坡、菲律賓和中國內地。「我父親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體弱多病,但仍利用海外關係為家鄉招商引資。」蘇永安說:「我父親臨終的時候,兩袖清風,沒有什麼遺囑,只交代教育很重要,只有教育好,家庭才會往上走,國家才會富強,要我去家鄉蓋學校。」後來,蘇永安不僅在家鄉捐建學校,還以他父親的名字在家鄉建設了「蘇遠外藝術館」。對非法「占中」、黑暴行為給香港社會經濟帶來的損害,蘇永安有切膚之痛,多次明確表態「撐警、撐港」,強烈譴責極端激進分子暴力襲警。「過去這些年,『反對派』把香港這個經濟之都、商業城市,變成政治的角鬥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迅速穩定下來,大快人心,這是香港再出發的必要條件。」他說:「完善選舉制度後首要的事情就是繁榮經濟,新的選舉制度可以讓愛國愛港者放開手腳,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盡心盡力,利民的政策順利通過,要不然永遠在那邊停著,老百姓要等到什麼時候?所以,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雙劍合璧,對香港絕對有好處。」蘇永安坦言,親身參與香港回歸的一代人正逐漸老去,飛速發展的世界確實需要年輕人以新的視角、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胸懷去面對香港的變化。他舉例說,當年香港公務員的後代很多是在英國受教育的,未來的方向應該調整去內地,讓香港的優秀學生能夠在內地深度認識自己的祖國,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懷。有愛國情懷、全國視野的年輕人,更容易在新的選舉制度下妥善擺正香港的位置,在參政香港的過程中,將香港進一步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之中,完成年輕一代應該擔負的歷史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蘇永安相信,香港不僅可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優勢,還可以成為中國的科創中心。「香港有45個兩院院士,科研力量強大。在建設大灣區的過程中,香港可以打造科研中心,深圳是孵化基地,大灣區可生產製造,如此形成一條金光閃閃的產業鏈,香港年輕人可以參與其中。將來香港這擔子是要讓他們來挑的。」蘇永安對年輕人寄予厚望。(完)(責任編輯:李霈韻)

「當代活愚公」的新再現——來自燕山深處的故事

■ 本報特約記者 馮繼偉 沙石峪的鄉親們開石填澗、擔土造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奏響了一曲「當代活愚公」的壯歌,聞名中外。不忘初心、實幹興邦,半個多世紀過去,如今這裡處處花果山、道道米糧川,鄉親們正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一畝田到萬國田北山一畝田上,75歲的村民李鳳忠隨手拾起一根樹枝,寫下三個字——沙石峪。「咋念?」他一邊寫一邊問,「這拆開從前往後念,是『水少石頭多,山上少穀子』,從後往前念,是『穀子堆成山,石少變水田』。」一前一後間改天換地,這正是鄉親們幾十年間親歷的變遷——沙石峪位於河北省遵化市中部,早先遍山青石板,缺土乏水長糧難,吃穿全靠國家救濟。1966年,也是一季春風拂過。「開春了,咱大夥這麼一輩輩熬著不是個法兒,得想個路子。」沙石峪村老黨支部書記張貴順和大夥商議。「沒土沒水,青石板上咋刨出食兒?」、 「就靠國家吧,咱就是靠救濟糧活過來的。」有人脫口而出,也有人陷入沉默。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張貴順說,愚公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給移走,咱為啥不行,咱沙石峪的老百姓就該活受窮?大夥兒最終達成一致:試他一試,就選北山坡上的青石板地做試驗。一聲吆喝一聲錘,黨員帶頭移山造田、開石填澗,幹了一個又一個日夜,青石板上的土層一寸、兩寸、半尺,終於墊出了第一塊土田。「這塊田有多大?才一畝啊,可那真是不易啊。」大步踏過田壟,不忍腳下粘走一粒土,李鳳忠說,「這最早的一畝田雖小,卻實實在在點燃了老百姓的心火,沒啥虛的,就得實幹!」 周恩來總理先後兩次來到沙石峪視察,讚譽沙石峪人為「當代活愚公」。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慕名而來,他們紛紛捧來本國的泥土匯成「萬國田」,以特殊的形式表達最深情的敬意。老鐵具和新扁擔沙石峪陳列館的鐵鍬展櫃前,聚滿了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的群眾。「這便是一代代黨支部帶領鄉親們開山用過的老鐵具。」沙石峪村黨支部書記周國軍說,它們雖然缺豁打卷,卻是在提醒今天的黨員和老百姓:不要忘記來時的路。臨近出口處的一把扁擔展品顯得嶄新突兀。原來,挑土的扁擔多數已被使折、用糟,沙石峪村黨支部便新做了一件仿品。扁擔永在、常挑常新,沙石峪村的一代代黨支部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們始終奮戰在為鄉親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上——接力實幹要讓大夥兒過上富裕生活。打破「以糧為綱」的傳統,推廣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成為黨支部的統一意見。一棵樹到綠滿川就在張立柱家葡萄園旁的狼窪山山頂,曾有一棵樹矗立。「當年山上只有這一棵樹,還是一棵假樹。它可以放倒,是村民的信號樹。」沙石峪陳列館講解員王豔雙介紹,往哪個方向倒,就是告訴鄉親們:日本侵略者進村了,應該往哪個方向逃。時光流轉,山川競秀,換了人間:狼窪山上那棵信號樹早已淹沒於蔥蘢綠意,無從尋覓。從安全保衛,到催出生態紅利……在滾滾發展浪潮中,沙石峪也曾面臨選擇。20世紀80年代末,有部分村民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水快流」的發展思維影響,曾炸山賣石。腰包鼓了,可更多的鄉親有了抱怨:「烏煙瘴氣的,粉塵把花苞都糊住了,葡萄還能長?」在選擇面前,村黨支部與村民在碰撞中統一思想:為了長遠,忍痛也要停炸山、關工廠,漫天星斗繁、滿坡花草香終將帶來回報。近年來,沙石峪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國家森林鄉村」、 「中國特色村」,陳列館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這個僅有900餘人的山村,更帶動周邊60多個村實現共同富裕。 Previous Next

廣西北部灣:「南方第二大港」百年追夢記

孫中山先生曾在《建國方略》中提出將大陸欽州港打造成「南方第二大港」的夢想,100年後的今天,這個夢想正一步步地變為現實—— ■本報特約記者 王念 潘強 翻開中國地圖,北部灣——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清晰可見,北海、欽州、防城港3座港口城市宛若3顆明珠,璀璨奪目。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港興城興產業興,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生產總值40餘年間增長超百倍,如今已一躍成為我國西南沿海新的經濟增長極和「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2020年,北部灣港完成貨物輸送量達2.67億噸,完成集裝箱538.37萬標箱,躋身我國沿海港口集裝箱輸送量前十。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將欽州港打造成「南方第二大港」的夢想,100年後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從南國漁村到億噸大港3月的北部灣畔,春潮湧動,萬噸巨輪往來穿梭,碼頭旁、園區內一派繁忙,「一灣相挽十一國」的獨特區位優勢正成為發展優勢。然而,改革開放前,北部灣沿海到處是荒蕪的灘塗,散佈著一個個小漁村。一灣碧海波光粼粼,卻「有海無港」,長期封閉落後。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央和自治區對欽州建港給予資金、人才等支持,欽州幹部群眾紛紛捐款捐物,1992年8月1日,欽州港正式開建。14個月後,兩個萬噸級碼頭泊位在欽州港順利建成。欽州港1996年獲准設立為省級開發區,1997年欽州港一類口岸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被列為全國地區性重要港口。與此同時,北海1984年被列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北海港1986年第一個萬噸級泊位建成投產。防城港1984年首接萬噸級貨輪,1989年被列為全國19個樞紐港之一,2005年輸送量突破2000萬噸。2007年,為適應開放發展新形勢,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三港合一」成立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開創了全國沿海港口跨行政區域整合的先河。整合後,欽州港主營集裝箱業務,防城港聚焦大宗散貨,北海打造郵輪母港。孫中山先生在文中所提的欽州港就是目前的北部灣港。如今北部灣港共有生產性泊位超過26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5個,最大靠泊能力為30萬噸級,成為中國大陸面向東盟的國際門戶港,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產業勃興起春潮3月18日,北部灣畔傳來好消息:廣西首台「5G移動邊緣計算(MEC)」在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防城港鋼鐵基地啟用,這將有效助力鋼鐵行業高品質發展。目前,北部灣沿海地區積極搶抓機遇,著力打造以海洋產業、綠色臨港產業、腹地特色產業等為主體的「向海產業」,初步形成有色金屬、高端石化、電子資訊等產業集群。在廣西自貿區欽州港片區華誼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專案基地,多台塔吊來回擺動,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這一專案總投資700億元人民幣,是廣西目前最大的單體投資專案。上海華誼集團董事長劉訓峰說,之所以來欽州,看中的就是海港優勢,項目建成後將努力打造中國大陸乃至國際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在欽州,「油、煤、氣、鹽」多元石化產業體系初步建立,華為數字小鎮、恒逸化纖、桐昆石化等項目開工,並帶動和吸引荷蘭孚寶、法國蘇伊士等行業領先者前來落戶。在北海,石油化工、新材料、矽科技和林漿紙4個千億級產業加速形成,惠科電子產業城、信義玻璃、太陽紙業、新福興矽科技產業園等專案加速推進。在防城港,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糧油等為重點的現代臨港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柳鋼、盛隆冷軋等一批專案加速落地。大開放引來大發展3月26日,一趟由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的鐵海聯運班列,滿載著汽車零配件、鋁卷等貨物抵達欽州港東站,這批貨物將在兩天后通過北部灣港出口至印尼、新加坡等地。這次班列走的就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條將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緊密相連的「黃金通道」,向南連接越南、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向北連接雲貴川渝等省市。自2017年鐵海聯運開通以來,目前已開行連通西部省份的5條鐵海聯運班列線路,常態化開行「桂北班列」、 「桂東班列」。2020年開行4596列,較2019年的2243列有大幅增長,開行數量超過前3年總和。在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區,我國首個鐵海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如火如荼,碼頭採用全球首創的「U」型工藝方案。工程將於2023年建成,屆時,依託欽州港東航道通航能力,自動化碼頭可與配套的鐵路中心站無縫連接。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葆源說,北部灣港已開通內外貿航線超50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實現東盟主要港口全覆蓋。在織密航線網路、升級港口建設的同時,北部灣港還不斷擴大在馬來西亞關丹港、汶萊摩拉港的投資,推進與東盟其他國家合作開發建設港口的商談工作,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路成員達到39個。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