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下台猛灌蔡政府迷幻藥 台灣人民又要被出賣?

■ 特約記者 韓文明 川普馬上就要打包滾出白宮,但他對台灣真的是有情有義,煽動川粉作亂的當下,也沒有忘了台灣的存在,透過傀儡國務卿龐培歐連送兩個大禮,讓蔡政府心花怒放,差點沒有下跪磕頭跟主子謝恩。等迷幻藥效力一退,民進黨還有辦法面對殘酷的現實嗎?有一句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川普雖然只做了一任美國總統,卻很懂得下台灣棋,而且還把這顆不起眼的棋子玩到了極致,時不時丟幾包純度不高的海洛因,讓蔡政府嗨到不行,對藥頭百依百順,拿著小牙籤對著大陸戳呀戳,一副狗仗人勢的醜態。自從川普在去年十一月三日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落敗後,本性就開始顯露,十足輸不起的無賴心態,吃不到糖,乾脆把糖罐給摔了,於是各種離譜、無厘頭的行徑連番出籠,讓人懷疑這個老番顛是不是已經瘋了。別的不談,單單看這兩個多月來美國對台一連串動作,其中莫不充滿了算計,但民進黨政府配合演出樂不可支。11月20日,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美國舉行,並簽署五年合作的備忘錄(MOU)。蔡英文透過臉書,宣傳台美的全球夥伴關係再次提升。其實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翻譯成中文為諒解備忘錄,僅表明締約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意志,作為將來簽訂正式契約的基礎,但簽署這些文件並不意味著雙方已做出任何法律上的承諾,只能算是一種君子協議。備忘錄通常都會有所保留,最終簽定的合約,才真的具備法律拘束力。那麼蔡英文到底是在自嗨什麼?過去韓國瑜在高雄市長任內走訪星馬港澳,簽了數十億的MOU,就被綠營網軍 罵到臭頭,現在民進黨簽了一個虛有其表的MOU,就宣傳成多大的外交成就,真的是換了位子就了腦袋,如假包換的雙標黨。距政權交接只剩最後十天,川普還動歪腦筋想在台海興風作浪,1月9日龐培歐發布聲明,宣布國務院即起解除所有台美交流限制,這下總統府又樂了,抱緊美國大腿,拍起美國馬屁,口口聲聲台美關係緊密友好,就差沒開口叫老爸。說穿了,川普解除的只是取消內部對於與台灣往來施加的自我限制,也就是取消的只不過是內規,一點法律效力都沒有,台灣高層官員想訪美,仍然要經過美方同意,而且拜登上台後隨時可以再下令恢復與台灣的交流限制,所以這根本就是口說而無實惠的煙火式快感,但是民進黨還是爽到不行。名不見經傳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原本1月13日銜命在下台前訪台,蔡政府也高姿態表示歡迎,但在臨行前突然以確保政權交接順利為由,決定取消出訪計畫。一個即將下台的外交使節,即使真的來訪,能給台灣帶來什麼承諾?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去年八月十日來台,蔡英文親自接見後,八月底就出賣台灣人的健康,片面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進口,幸好這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台灣行喊卡,否則台灣人恐怕又要再被出賣一次。

中國天眼 4月1日 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本報特約記者 齊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瞭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線上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專案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占10%。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中國天眼」於2020年1月11日正式開放運行,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之初,即確立了「中國天眼」將按國際慣例逐步開放的原則,以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為全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貢獻。

六都升格10年 效益仍待評估 都會化造成城鄉差距過大 延宕十年仍未修法

■ 本報主筆 映成 2010年,台灣地方自治制度施行了60年來的最重大變革,直轄市改制、縣市合併。本次行政區域劃分,台北市是現有直轄市,原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原台中縣與原台中市合併升格為台中市,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台南市。已為直轄市的高雄市,與高雄縣合併升格。加上2014年12月25日,從桃園縣改制的桃園市,正式形塑了「六都」加16縣市的行政區域。台灣的都會發展往前邁了一大步,也深刻影響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地方發展。地方政府爭取升格的誘因,主要是經濟考量,改制後,有機會脫胎換骨成為國際化的都會城市,每年在中央預算的分配也能夠平均運用。直轄市改制最直接的效果,是預算增加,得以擴充公共建設;以及行政效率提升和決策的完整性,資源集中則促進了產業繁榮,都市化形成的腳步也會更快。由於直轄市之下設區,取消了原省轄縣市的鄉鎮市層級,同步減少的眾多鄉鎮市長、民意代表,也節省了大筆公帑。然而,直轄市升格發展至今,仍存有很多討論與爭議。比如,其他縣市的資源因為六都升格而被稀釋,由此造成邊緣化的疑慮從未消止。「六都方向是正確的,可是我也要替沒有納入直轄市的這些城市講話,」盧秀燕說:「因為相對它們變得更小,對它們的發展是不利的。」綜合六都改制後所產生的問題如:面積小人口密度高,農業地區幅員廣大人口分散,城鄉差距擴大的隱憂,卻深深壓在遠離市區居民的心中,人口則逐步消減,這個現象說明了邁向都會化,不可避免地吸引更多人口集中。人口集中自然也反應在房地產的增值,房地產過度增長,年輕人根本沒機會買房。造成高雄財政雪上加霜,加上推動重大軌道建設,高雄負債金額年年攀升,成為縣市合併後的大難題。為縮小南北差距,打造高雄成為國際都市,但也希望藉此增加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避免排擠效應。從當初的「高雄縣市合併改制計畫」可以看出期盼縣市合併的綜效「債務維持兩縣市現有規模,同時可彌補高雄市腹地不足的問題」。另外,縣市資源整合有利工商發展,增加政府稅收,強化高雄交通與地理優勢,活絡地方經濟,並讓高雄產業鏈發展更為完整,是「南方區域整合的最理想狀態」。舉例來說,高雄縣市合併10年後,原高雄市負債從99年的新台幣1586.5億元,成長至今年10月底止的2502億元。使得高雄市議會今年11月12日召開專案報告會議,希望市府降低高雄負債總額,並提出償還計畫及統籌分配修法建議,若不能配合修法,龐大的負債將壓垮地方政府。據《遠見》每年進行的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結果竟發現,縣市合併前的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的競爭力排名皆屬前段班,合併之後卻呈現滑落的情況。讓改制升格「只做一半」的,是《財政收支劃分法》並未適時配合區域整併修正。這項現行財政資源分配的重要規範,延宕十年仍未修法,隨著時間過去,時空背景轉變,益發突顯其中的弊端。

民進黨誤判! 拜登上任美台關係生變?

■ 理應 幾經波折民主黨拜登將在明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美國大選期間,台灣領導當局發生選情誤判,民進黨的策略和川普似乎相當接近,亦即要在拜登上台之前框住兩岸對抗局面,把兩岸情勢拉高到一個程度,讓拜登上任後不得不面對台灣的危機,必須處理台灣問題。但台方擔憂很怕被拜登出賣,民進黨政府現在先下手為強,兩岸交流能切的就切,能對抗的就對抗,防止拜登上任美中關係放緩,台灣議題被擱置,美台關係降溫。民進黨政府便繼續拉著共和黨,操作兩手策略來爭取美國持續「抗中保台」的路線;這樣的險棋,對台灣風險無限大,民進黨政府搏很大。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其他國家或地區多支持拜登的立場,台灣民眾則是因為近年美國的積極「反中」政策,反而更支持現任總統川普。根據跨國民調機構日前所發布的民調就指出,在台灣支持川普當選的民眾比例,明顯高於亞太其它受訪的國家,約達百分之四十二,甚至是最所有受訪地區中最高者。而之所以會有這樣令人咋舌的結果,就與蔡英文政府無保留的「押寶」川普策略息息相關。綠營在美國總統的競選期間,就不斷地灌輸台灣民眾「川普是美台關係良好關鍵」之概念,不僅放任親綠媒體直指拜登是「親中政客」,還抹黑其是戀童癖以及患有老人痴呆症,意圖影響台人對拜登的觀感。更甚是,連駐美代表處都化身川普的助選員,在日前技巧性地「誤轉」為川普助選的競選文宣,而這都能看出民進黨運作「挺川」的濃厚意涵。拜登上任馬上要解決的事,絕對不會是美中問題,台灣議題更是排不上。據權威人士透露應是抗疫為重,因拜登會勝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川普抗議不力,造成美國經濟重大損失。川普目前的選情手法都是走「非常態」的作風,而大陸是他的眼中釘,也是他的重要票源,加上過去這段期間的疫情讓他選舉失利,因此他對大陸惡感只會增強不會減少,不過,「川普這一系列作為,是為了他未來的四年作累積政治能量,畢竟他已經表明要捲土重來,絲毫沒有放棄打算。」不管美國未來國內發展會如何,國民黨早就多次善意提醒蔡政府,不應該在美選中側重任一側,以免影響兩岸與美台關係。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就表示:「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大選上應該要採取保持客觀等距的態度。」就是希望民進黨能不採取押寶策略,使台灣不管最後是誰勝選,都能保有彈性的空間。但未來台美關係若真因民進黨此次的押寶,因此造成任何不良後果,可能就不是一句道歉可以解決,所以民進黨不如就趁現在能道歉時先道歉吧!

呼籲川普 接受事實 拜登以306選舉人票 粉碎川普連任夢

■ 澳洲執業律師 鈺蓉 舉世矚目的美國選舉人團14日進行投票,包括美國50州及哥倫比亞特區正式選出民主黨籍拜登為下任總統。美國50州及哥倫比亞特區選舉人團進行投票,正式選出民主黨籍拜登為下任總統,完成美國大選最重要程序之一。國會將在1月6日計票,屆時會正式確認拜登總統當選人身分。大家關注的全美國選舉人票數最多的加州,55票都給了拜登後,他確認跨過270張的當選門檻,最後拜登以306票贏過川普的232票,確定明年入主白宮。事實上美國總統大選投票11月3日結束後,各大媒體也預測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的勝選機會極大,預測將以306比232張選舉人票獲勝成為總統。雖然川普陣營祭出一連串的法律戰,企圖挽回頹勢,但是回天乏術,依美國憲法規定,要被正式認證成為總統當選人,拜登仍須經歷一系列憲政程序,選舉人團投票就是最重要的一環。美國大選採取選舉人團制度,選舉人團是由538名選舉人組成,各州選舉人數與該州在國會席次相同;在這制度下,各州選民先投出普選票,再由該州選舉人投票給當地得票最高的候選人。總統當選門檻為270張選舉人票。為長達約9小時的全美選舉人團投票程序揭開序幕;下午5時30分左右,全美國選舉人票數最多的加州,55票都給了拜登後,他確認跨過270張的當選門檻,確定明年入主白宮,正式被選為美國下任總統。目前僅剩夏威夷州的4名選舉人尚未投票,投票程序將於晚間7時展開,預料最後拜登以306票贏過川普的232票屆時這項重要憲政程序將劃下句點。在選舉人尚未投票前,川普展開多項的法律戰,企圖翻轉結果,其實川普陣營也預料選舉人票拜登會過關,但深入了解其實川普的策略是將有爭議的各州逐一翻盤,慢慢減少拜登的選舉人票,直到低於270票的當選門檻。這種選舉無效之訴只要能被舉證是有舞弊的行為,各州的的選票將會列入選舉無效,而這些選舉人票就不能列入計算,國會將認證司法的結果,也就是拜登的選舉人票沒有達到270張的當選門檻。這也是將來川普的主要戰略,但時間僅剩四到五週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就難以估算了。美國國會將在1月6日完成選舉人計票,正式確認大選結果,受認證總統當選人將於1月20日於華府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46位總統。美國總統當準選人拜登在發表勝選感言時說到:「在這場為美國靈魂的戰鬥中,民主佔了上風,我們人民投票,對我們的機構有信念,我們選舉的正直性保持完整,現在是時候翻開新一頁繼續寫下歷史,去團結,去癒合。」前後15分鐘的演說,拜登多次咳嗽卡痰清喉嚨,有網友說要不要拿杯水給他,還建議他應該趕快去打新冠疫苗,雖然身體感覺有點虛弱,但這回他打川力道變得比以往還要重,更有網友擔心拜登是否能完成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