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陸科普日活動啟動
〔本報綜合報導〕9月15日,2022年大陸科普日活動在大陸各地啟動,活動將持續至9月21日。今年大陸科普日將圍繞聚焦重點領域、面向基層所需、服務創新發展和促進素質提升,廣泛開展系列科普活動。據瞭解,自2004年以來,中國大陸已連續18年成功舉辦科普日活動,各地各部門在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重點科普活動約32.2萬場次。
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9月15日,2022年大陸科普日活動在大陸各地啟動,活動將持續至9月21日。今年大陸科普日將圍繞聚焦重點領域、面向基層所需、服務創新發展和促進素質提升,廣泛開展系列科普活動。據瞭解,自2004年以來,中國大陸已連續18年成功舉辦科普日活動,各地各部門在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重點科普活動約32.2萬場次。
■ 本刊資料室 在共和黨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的華為、中興祭出晶片斷供令之後,現任的民主黨總統拜登,也對中國祭出晶片限制令,這回鎖定的是高階AI晶片。美國兩大晶片設計公司Nvidia與AMD,8月31日證實被勒令,即起停止向中國出口多款可以用來建立AI資料中心或者超級電腦的高階晶片,兩家公司股票應聲下跌4%到8%,Nvidia更因為與中國客戶關係較深,第三季直接將出現4億美元的銷售損失,因此向拜登政府請求寬限,暫時獲得1年緩衝期。美方此番限制出口中國的晶片,主要是由台廠生產,在這場中美高科技戰中,台灣恐怕難以置身事外。不到一個月前,美國總統拜登才剛簽下《晶片法案》,為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約1.5兆台幣)資金挹注,確保美國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如今,美方再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高階AI晶片在未經許可下出口至中國或俄羅斯,進一步削弱對手能力。美國兩大晶片設計龍頭Nvidia與AMD,8月31日證實已收到拜登政府通知,即日起停止向中俄兩國出口多款高階AI晶片。包括Nvidia旗下A100與H100兩款,可應用在資料中心或超級電腦的高效能GPU,以及專門為AI裝置打造的DGX系統;還有AMD所研發、用來建立AI資料中心的多款MI系列加速器,都在限制出口名單中。鑒於烏俄戰爭爆發後Nvidia已撤出俄國市場,AMD產品出口俄國的數量也很低,美方禁令明顯針對中國。路透記者:「此舉恐將削弱中國企業,開展圖像識別等進階工作的能力。」中方未來得付出更高的成本,來發展這些原本普遍用在手機或者衛星圖像的AI技術。美方聲稱,限制高階晶片出口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晶片被轉成軍事用途。中國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束玉婷:「美方相關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將嚴重影響美國企業的利益。」兩家公司股價,在禁令曝光後應聲下跌4%至8%。Nvidia因為與中國客戶的連結遠高於AMD,損失相對較大。Bernstein半導體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他們(Nvidia)受到的直接影響,約可量化為當前季度(第三季)的4億美元(銷售損失),據該類晶片銷售收入來計算,這(損失)佔比大約是10%,也許少於兩位數。所以這不是微不足道,但也不是驚天動地或毀滅性的影響。」令市場更感訝異的,是美方禁令推出的時間點,就選在中美達成審計協議之後。CNN Business記者拉莫尼卡(Paul R. La Monica):「我想這是市場今天倍感憂慮的主因。上週一整個星期,我們持續聽到中美達成審計協議的正面消息。中方容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可以在美方認為必要的情況下,接受美方審計監管。」美中在8月26日剛簽完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儘管雙方在協議的文字表述上,各說各話,但這個舉動確實讓市場情緒,從原本的緊張對峙稍微放鬆,不料如今卻再拉緊報。也難怪分析師直言,美中激烈競爭的態勢,並不會因為審計合作而有所改變。高富金融投資總監梁偉民:「這(美中審計問題)只是一個中美衝突之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所以即使能有圓滿的解決方案,其實對中美關係,我覺得不會有大局的影響。」分析認為,美方限制高階AI晶片出口中國大陸,儘管短期內不會對中方的技術產生重大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很可能會加速高階AI資料中心的裝配鏈離開中國。Bernstein半導體分析師羅斯根(Stacy Rasgon):「地緣政治局勢正在惡化,我們更把中國視為潛在的對手,因此我們不想給他們工具,讓他們在美中競爭下變得更強大。」直新聞特約評論員管姚:「美方對華打芯片戰,打高科技戰,乃至在特定領域推動脫鉤,既是系統行為,也是長期目標。是全政府行為,也是驢象兩黨政府的共識。更是拜登政府所謂對華全面戰略競爭的主戰場。」從共和黨的前總統川普到民主黨的拜登,從對華為、中興的晶片斷供,到如今限制高階AI晶片出口中國,美中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只怕會更加激烈。
〔本報特約記者 劉瑾報導〕大陸相關部門日前舉行的「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發佈,大陸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台,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在廣闊的市場需求帶動下,預計大陸機器人賽道的火熱將會持續。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下半年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有望超20%,全年銷量30.3萬台,同比增長15%至20%。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預測,2022年大陸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74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22億美元,5年年均增長率達22%。
〔本報綜合報導〕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研製的臨近空間長航時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啟明星50」,於9月3日在陝西榆林首飛成功。3日17時50分,「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起飛,空中飛行26分鐘,於18時16分平穩著陸,各系統運行正常,首飛圓滿成功。「啟明星50」是航空工業研製的首款超大展弦比高空低速無人機,首次採用雙機身佈局的大型無人機,是第一款以太陽能為唯一動力能源的全電大型無人機平臺,是航空工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據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啟明星50」機翼展為50米量級,採用模組化雙機身佈局,6台分散式電機螺旋槳提供動力,以鋪貼在機翼上表面的太陽能電池板為唯一能量來源,設計最高飛行高度可達2萬米以上,可實現連續跨晝夜飛行,是一款能夠在高空連續飛行的「偽衛星」。由於能源來自太陽能,既高效、清潔、綠色、環保,又能長時間留空飛行,「啟明星50」用途廣泛,可執行高空偵察、森林火情監測、大氣環境監測、地理測繪、通信中繼等任務。
〔本報特約記者 李國利 楊欣報導〕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獲悉,9月2日0時33分,經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太空人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陳冬、劉洋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太空人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由小機械臂輔助實施的出艙活動。太空人出艙活動期間,天地間周密協同、艙內外密切配合,先後完成了問天艙擴展泵組安裝、問天艙全景相機抬升、艙外自主應急返回驗證等任務,全過程順利圓滿,檢驗了太空人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援設備的功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