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台灣有溫度,大陸有速度;台灣有深度,大陸有廣度。”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文創部部長王俊評深耕兩岸文創事業多年,其暢想, “兩岸攜手將台灣的溫度與大陸的速度結合,一定能讓兩岸文創走向世界舞台。”
從手工藝人到文創品牌,台灣文創起步早、業態豐富、產業鏈完整,稱其為“文創界翹楚”不為過。多年來,一批批台灣青年逐夢大陸,兩岸之間年輕、文化、創意等元素的交融,不斷帶動兩岸文創事業交流發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深厚燦爛,但審視當下,大陸不少地方對於文化的挖掘和活化依然有所局限。面對部分文創“千篇一律”,甚至“無人問津”等現實問題,不少台灣青年認為文創切莫“忘本源”,即要“以文而創”。
“文創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包裝上,它還包含生活、電影、音樂、美學等豐富的元素。”王俊評認為文創要以文化為底蘊,是透過老匠人的工藝,結合年輕人創意發想而產生的。

台灣青年張學霖已在大陸生活15年,在其看來,文創是“不拋棄精神內涵”的文創傳承,“不論台灣還是大陸,中華文化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化通過文創讓人更加理解和接受,這需要時間的沉澱。”
兩岸文創有相同的文化基因,也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和而不同”之中,台灣青年也認為“無情感,不文創”,文創不是從“書齋”到“書齋”,不應該“倚老賣老”,而要突破年輕化市場。
以“浙東唐詩之路”為例,其是一條貫穿浙江多地的詩意之路,450多位詩人曾在這裡留下1500多首唐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奇景。不過,因其歷史悠久,不少節點城市在打造“詩路”文創、文旅上有些迷茫。
全國台企聯青委會執行長楊政諭第一次走訪“浙東唐詩之路”部分景點後,除了感慨“詩中有景、景中有詩”的美好情景,也對“詩路”文創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千餘首唐詩的歷史讓人震撼,但是假若遊客只是到此一遊,便不利於弘揚中華文化。如果能選擇一首詩,通過文創的方式讓遊客記得住,甚至帶的走,就是成功的文創。”
“同一個地方,為什麼年輕人願意選擇遊樂項目,而對歷史古蹟缺乏興趣?並非文化不行,而是活化的方式,趣味性、互動性不夠。”楊政諭專注兩岸文創產業多年,也十分看中大陸的文創市場,“大陸的文創產業有文化、有市場,如果再在互動性、年輕化上多下功夫,將大有可為。”
在台灣青年的眼裡,文創不應該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件件有溫度,有情感,有故事的物品,這些物品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也能帶的走。
王俊評舉例“浙東唐詩之路”,“這一條路不僅要發展成為’網紅打卡點’,還要讓遊客拍照之後,對這個地方產生情感。只有產生情感,人們才願意花錢、花時間去購買物品、體驗景點,甚至’二次朝聖’。”
“文創不是複製品,它是極具個性的事物。”張學霖談到,如果從文創產品看,它飽含著人物故事、精神內涵,更值得人們去欣賞和珍惜。
而為了共同推動兩岸文創事業發展,11月16日至18日,浙江紹興舉行的2020浙東唐詩之路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上,兩岸(紹興)青年創意聯盟成立,未來將有更多的青年力量共同助推兩岸文創事業進步。
[本報特約記者 項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