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論

抑制新媒體亂象 理應教育先行

■ 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 鍾婷 日前筆者應邀參與「2020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以視訊直播形式與兩岸諸方媒體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經驗交流,彼此對新媒體發展有著頗深的領悟。 「紙媒和網媒間最大的差異,就是速度、深度和可修正度。」中時新聞網社長賴岳謙教授說。在講究速效與功利的氛圍下,新媒體為了求快,報導往往無法全面性,內容相對淺顯,甚至缺乏多方求證而做出失真偏頗的內容,而昔日避之唯恐不及的「煽色腥」也成現今內容常態。 復旦大學沈逸教授感慨,「讓人吵起來,變成一門生意!」大陸用語叫「撕」,形容這種操作更為貼切,就是凸顯人性黑暗面,專挑模稜兩可、意識對立、個人感受的爭議性話題,來創造流量。卻也背離了鼓舞真善美、宣揚正能量的媒體精神。 如今是個「充斥內容,卻很缺內容」的時代,「真的」越來越假,「假的」越來越真;更凸顯我們欠缺真實性、辯證性和建設性的內容。筆者成立「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提升自媒體人的原創能力,甚至普及到所有網民,都該具備細膩的觀察力,精準的詮釋力,和是非的辯證力。 由此可知,唯有「教育」先行,新媒體發展才不至於喪失媒體精神及應有素養。「教育」核心在「品格形塑」,從人生不同階段堆砌而成。先從家庭親子互動奠定倫理道德基礎;再以校園網絡組織去訓練人我分際應對該有的禮儀;最後則賦予社會菁英利他助人的社會價值思想。如此,才能擁有人性該有的溫度去操控先進的新媒體科技,不致迷失初衷。 時代在進步,媒體也該進化。筆者認為,強調硬體與商模的新媒體,會逐漸向傳統媒體靠攏;而強調內容議題的自媒體,則會更落實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故新媒體發展除了靠科技和資本支持廣度外,更需教育和人性來支持深度。 新媒體已不再像傳媒是上對下的單向傳遞訊息,而是融入行銷精隨,貼近市場,了解目標受眾,營造出「可溝通」的和諧環境,不帶偏頗、情緒或輕蔑,只有彼此鼓勵、交流及協助,才能善盡為我們下一代做知識傳承、資訊交流的使命。

神聖「秋鬥」活動 國民黨搭便車 支持國旅!!

■ 本報評論員 吳一昌台灣最大規模抗爭走上凱達格蘭大道台灣30年來最大規模「秋鬥」遊行今22日下午1點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登場。遊行隊伍分為3大隊,主辦單位宣稱達5萬人、40多個團體上街頭,表達「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訴求。而國民黨、新黨、統促黨、民眾黨也都各自率員參與本活動。工運指標活動「秋鬥」,源自日本「春鬥」是指在日本每年春季(2月)左右所舉行,勞工主要為了提高薪資與改善工作條件而發動的勞工運動。也稱為「春季生活鬥爭」「春季鬥爭」「春季集體協商」。秋鬥起源於1988年「二法一案」大遊行;秋鬥之名則是到了1993年「工人立法」大遊行(又名「秋天鬥陣行」)時來自當時文宣上的「秋鬥」兩字,並為了籌辦此次活動而成立了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工委會),自此秋鬥成為工委會主辦的定期活動。近期來,蔡英文政府開放萊豬、打壓新聞自由關閉中天新聞台等行徑,激起民眾怒火。22日中午12時抗議人潮開始聚集,到下午3時號稱有6萬人聲援,民眾高舉旗幟,高呼蔡英文下台,痛批民進黨「整碗都捧去了」。凱達格蘭大道蔡英文辦公地前在中午時分已經聚集日日春協會等多個民間團體,齊批「英獨買毒豬、舔美」、「食安變萊胺、賣台」,現場高舉長蘇貞昌照片並諷刺「賣台、吃毒胺」,現場還播放香港歌手張學友的歌曲「你好毒」,痛批執政黨罔顧人民生命健康。現場不時喊出要求「蘇貞昌」下台負責的口號。豔陽高照下大批民眾身著黑衣提出反萊豬、反雙標、反黨國、反打壓新聞自由的訴求,痛批政府踐踏民意,逐步摧毀下一代健康與珍貴的民主價值。參加抗爭的現場民眾表示,蔡英文一道行政命令開放萊豬,「民眾要如何認同?」、「下一代的健康蔡英文有關心過嗎?」本次「秋鬥」在多方的參與下造成有失焦的狀況,原本是雇主與勞動階層的主題活動,卻模糊了焦點,其中以國民黨的「旅行秀」與「中天關台」最為荒走板。國民黨宣稱號召萬人參與,卻被爆料是由每一位立法委員負責動員100人,也就是由立委包遊覽車帶鄉親北上一日遊,由旅行社承辦,免車資還附午晚餐還有旅遊行程,順便參加抗議。秋鬥大遊行,國民黨自掏腰包贊助鄉親國旅,實在難以置信。其實,「秋鬥」是極左派的一個活動,依照以往的慣例都是工運與勞權人士對執政黨(泛指國民黨因以國民黨執政時期黨國不分與企業家財團結合)的反對。按理說,「秋鬥」的主辦單位不應讓國民黨與其他非勞工團體參加這次活動,每年秋天很神聖應爭取自己權益的活動卻失了焦,也因為這個樣子,整個模糊掉主題。國民黨為何沒辦法獨立辦理大型的抗議活動,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沒了有號召能力的領頭人,去年大選後,韓國瑜的魅力消長後就沒有人能動員這樣的活動,所以來襯「秋鬥」,希望能有多一點人數參加。「秋鬥」主辦單位也很無奈,也阻止不了國民黨及其他組織的參與。事實上,國民黨動員陳抗,反萊豬、反NCC、反蘇貞昌卻無法自行辦理大型抗爭活動,如何能跟執政黨對抗? 

馬來西亞不承認台灣的主權,如何──引渡、國賠、人道、輿論?

台灣發生馬來西亞留學生被殺事件,兇嫌是台灣公民,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因本案使台灣國際形象嚴重受損,在馬來西亞社會氛圍要求判兇嫌「死刑」的聲浪大起,甚至要求引渡、國賠,蔡英文也親自致函向受難者家屬及馬來西亞全國人民道歉,也承諾嚴懲兇手與協助求償。 家屬返國後,在律師陪同下召開記者會主張三項訴求:1.向嫌犯提出賠償,2.希望將嫌犯引渡回馬來西亞受審,3.提出國賠。在此我們可以體會家屬的心情,主管單位願意全力配合,但真的能做得到嗎? 首先談「引渡」:引渡(extradition)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把境內某個自然人,交給另一個認為他在其領土內犯罪、或可以對他判有罪的國家或地區。但是否能引渡,這就有是否有簽引渡條約的限制。一般而言,「引渡」的主體是兩個相互承認主權的國家,透過簽訂「引渡條約」達到司法互助的目的。馬來西亞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但是面對沒有邦交、或是不承認台灣主權的國家,就無法透過條約的方式達成「引渡」的目的,但是也有透過「默契」的情形。目前台灣與馬方是否有特別約定則不可而知。現今與台灣簽訂引渡條約的只僅有12個地區與國家。 在國際實務操作上,有以下慣例,通常當甲國向乙國請求引渡人犯A時,乙國會先要求甲國提供相關犯罪資料,例如相關證據及所犯法條,來證明A有犯罪的事實,避免甲國隨意編造A有犯罪就能夠要求引渡。若乙國抓到A時,會先將A送至乙國國內法院進行審理,A也可以抗辯甲國政府的指控。若A同時有違反乙國的法律時,須經乙國法院判刑確定且在乙國執行,執行完畢後再行驅逐出境,此時甲國可依「默契」接回或引渡。 在此,依事實發生地的管轄權,台灣應不至於接受馬來西亞的引渡要求,也會由台灣的法院進行審理才符合程序。 關於國賠一事,馬方以蔡英文的致歉信為由,認為政府承認錯誤的佐證,應該是不會成立,作為一個領導人基於對受害者的關懷與歉意是理所當然。 國賠的定義是指: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前項情形,公務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因此,是否能夠符合國賠的內容,尚須待檢察官的起訴狀況,一般法界的人士並不樂觀。 另外對犯嫌的求處極刑,這應該是符合社會的期待,但近日台灣幾起的重大刑案的判決都出乎意料,雖然司法的判決是獨立的,不能受社會的與論影響,但多年來台灣當局主張司法改革,不就是要消彌司法審判的缺失與弊病嗎?社會的演變,「人民法官法」的落實也是社會的期待,希望在這個事件中,能夠讓台灣警惕,司法的改革加快腳步。 在此再次向本事件的受害者及家屬感致歉,雖然我只是一介平民,此事已造成台灣的形象崩壞,以往被認為台灣最美的是人,台灣是最安全的,恐因此而無法彌補。

陳其邁就職百日民調一面倒六都墊底

圖片來源:Favebook[本報特約記者韓文明]高雄市長陳其邁12月1日就職百日,10月起連續三份民調出爐,陳其邁不但是全台民眾「最不欣賞」的六都市長第一名,高雄市施政滿意度、幸福指數等多項指標均墊底,顯示陳其邁包裝的「暖男」形象被戳破,號稱的「緊緊緊」團隊也早就螺絲掉滿地了,想要連任恐怕已出現危機。 《經濟日報》11月30日公布「幸福台灣-2020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施政滿意度部分,新北市與桃園市均達78%,領先所有縣市並列第一,新竹市76.1%位居第三,台南市及花蓮縣滿意度皆為74.6%並列第四;幸福城市調查結果,嘉義市第一,新竹市第二,桃園市第三,台北市第四,新竹縣第五名。高雄市不管在滿意度還是幸福指數都在六都敬陪末座。 色彩偏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11月24日公布一份民調,全台民眾「最不欣賞」的六都市長,依序為高雄市長陳其邁25.5%、台北市長柯文哲24.2%、台中市長盧秀燕17.6%、台南市長黃偉哲8.5%、桃園市長鄭文燦2.6%、新北市長侯友宜1.8%,未表態或沒意見者19.8%。 再往前看,今周刊與民調機構時勢合作,首次以聯合國SDGs目標對六都永續發展進行調查,10月公布永續城市民調結果,高雄市經濟力、社會力、環境力等多項指標在六都也均墊底,其中景氣及經濟的部分約5成民眾不滿意。 陳其邁對此以一貫語氣表示,最近有很多民調,都會虛心來參考,一些民調引用去年或他剛上任的指標所做的調查,民調不管怎麼樣執行,都是參考的重要依據,他和市府團隊一定會很努力跟時間賽跑,把城市的轉型、產業的發展,要把它顧好,讓高雄更進步更美麗。 但是台灣民意基金會分析,陳其邁和盧秀燕、黃偉哲同位列最不被欣賞的六都市長前段班,社會支持規模都在1成以內,整體而言仍缺乏可觀的全國性知名度和欣賞度,未來要如何迎頭趕上是一個嚴肅且迫切的課題,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可預見這3人在2022地方選舉中,很可能將同時遭遇來自黨內外的嚴重挑戰。

浪費公帑,數百法案擱置

圖片來源:國會頻道 [本報12月3日綜合報導]民進黨團宣示,11月27日一定要讓蘇貞昌做施政報告,迄今國民黨已做了 12 度杯葛,引起民怨。1日蘇貞昌正常赴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10時左右,朝野爆發推擠,現場並丟豬皮與內臟,場面一度混亂。 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9月18日開議後,蘇貞昌已12度赴立法院會欲進行施政報告,均因國民黨立委不滿蘇貞昌未對放寬萊豬進口道歉及回應相關訴求,杯葛議事而無法上臺報告,而蘇貞昌1日是第13度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 民進黨團25日傍晚開始在議場前輪值;1日上午7時議場大門打開後,民進黨立委迅速佔據主席臺,過程中一度推擠。立法院院會議程從上午9時後開始後,照議程應先進行國是論壇,讓朝野立委抒發己見。但9時後,立法院長遊錫沒有現身,國是論壇也未開始。10 時後,不管藍營的音波陣和內臟、水球攻勢,強力護送蘇貞昌上臺,混亂中念完施政報告,國民黨在台下不斷高喊無恥蘇貞昌下臺。 國民黨、民進黨輪流上演的戲碼民眾早已為之唾棄,一個政治團隊竟然連「直球對決」都不敢,拿出政策來,說服人民,讓人民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