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大陸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大陸文昌航太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畫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畫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岩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里,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里,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岩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岩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瞭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瞭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訊。 “探測月球有3種常用方法。”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記者,一是環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普查;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詳查;三是採樣返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精查。相比前兩種方法,採樣返回探測,可以將月球的月壤等關鍵性樣品運回地面實驗室供科學家進行精准分析研究,有利於進一步瞭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資訊,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 “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 “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太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可以很廣,因為太空人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遊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採樣位置的地理分佈、地質特徵就非常豐富。”龐之浩說。 “通過對月球樣品的分析,科學家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龐之浩說,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這些顆粒一般富含鋁、硫和鋅,它們是在月幔部分融化過程中,於月球表面下約300千米深處形成,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到月球表面。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岩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制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援月球基地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採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 嫦娥有特色,選址位置新 “我國嫦娥五號對月壤的採樣能力更強。”龐之浩表示,蘇聯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僅約330克,而我國僅嫦娥五號1個探測器就計畫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 據龐之浩介紹,採樣重量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尚未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所以其3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採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方案,這樣其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帶來的巨大負重,因此極大壓縮了採樣重量。而嫦娥五號計畫採用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上升器不用搭載返回艙,只需少量燃料,因此採樣重量呈幾何級提高。 正如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刊文所言,嫦娥五號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如果嫦娥五號采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本報特約記者 于紫月]

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打造兩岸智庫開放合作平台

11月18日,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在福州市揭牌成立,將以閩台歷史文化研究與交流為重點,探索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機制、新辦法。 當天上午,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龍明彪,福建省委常委週聯清,福建省副省長崔永輝,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中外友好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柯志華等出席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台灣知名人士連戰、王金平、馮明珠等也分別為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的成立發來賀詞。 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秘書長蔡麗華介紹,該研究院是國台辦和國家文物局共建單位,將充分利用福建豐富的閩台文化資源,立足閩台,統籌福建省對台文化資源,整合相關機構的研究力量,吸收台灣相關智庫智慧,以閩台歷史文化研究與交流為重點,探索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機制、新辦法。 蔡麗華指出,該研究院將開展協作研究,加深兩岸文化往來、傳承與認同,著力打造兩岸智庫開放合作平台,成為兩岸文化交流與研究、閩台重要文物交流與展示的重要基地,推進兩岸同胞民心相通和心靈契合。 揭牌儀式上,29名閩台文化界人士獲聘為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首批特約研究員,其中包括台灣雕刻藝術家劉北山、台灣音樂製作人郭之儀、台灣音樂製作人陳建平、台灣鄉村營造師蘇倍慶等。 獲聘為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首批特約研究員的劉北山,長期往來於閩台間,從事壽山石的創意、設計、雕刻與推廣。劉北山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希望通過文化交流推進兩岸同胞民心相通和心靈契合,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於2019年4月由國務院台辦批復設立,坐落於福州市三坊七巷塔巷30號王麒故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院落佔地1600平米。 [本報特約記者 陳為敏]

台灣與大陸:“和而不同”中追尋速度與溫度

11月18日,“台灣有溫度,大陸有速度;台灣有深度,大陸有廣度。”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文創部部長王俊評深耕兩岸文創事業多年,其暢想, “兩岸攜手將台灣的溫度與大陸的速度結合,一定能讓兩岸文創走向世界舞台。” 從手工藝人到文創品牌,台灣文創起步早、業態豐富、產業鏈完整,稱其為“文創界翹楚”不為過。多年來,一批批台灣青年逐夢大陸,兩岸之間年輕、文化、創意等元素的交融,不斷帶動兩岸文創事業交流發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深厚燦爛,但審視當下,大陸不少地方對於文化的挖掘和活化依然有所局限。面對部分文創“千篇一律”,甚至“無人問津”等現實問題,不少台灣青年認為文創切莫“忘本源”,即要“以文而創”。 “文創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包裝上,它還包含生活、電影、音樂、美學等豐富的元素。”王俊評認為文創要以文化為底蘊,是透過老匠人的工藝,結合年輕人創意發想而產生的。 台灣青年張學霖已在大陸生活15年,在其看來,文創是“不拋棄精神內涵”的文創傳承,“不論台灣還是大陸,中華文化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化通過文創讓人更加理解和接受,這需要時間的沉澱。” 兩岸文創有相同的文化基因,也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和而不同”之中,台灣青年也認為“無情感,不文創”,文創不是從“書齋”到“書齋”,不應該“倚老賣老”,而要突破年輕化市場。 以“浙東唐詩之路”為例,其是一條貫穿浙江多地的詩意之路,450多位詩人曾在這裡留下1500多首唐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奇景。不過,因其歷史悠久,不少節點城市在打造“詩路”文創、文旅上有些迷茫。 全國台企聯青委會執行長楊政諭第一次走訪“浙東唐詩之路”部分景點後,除了感慨“詩中有景、景中有詩”的美好情景,也對“詩路”文創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千餘首唐詩的歷史讓人震撼,但是假若遊客只是到此一遊,便不利於弘揚中華文化。如果能選擇一首詩,通過文創的方式讓遊客記得住,甚至帶的走,就是成功的文創。” “同一個地方,為什麼年輕人願意選擇遊樂項目,而對歷史古蹟缺乏興趣?並非文化不行,而是活化的方式,趣味性、互動性不夠。”楊政諭專注兩岸文創產業多年,也十分看中大陸的文創市場,“大陸的文創產業有文化、有市場,如果再在互動性、年輕化上多下功夫,將大有可為。” 在台灣青年的眼裡,文創不應該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件件有溫度,有情感,有故事的物品,這些物品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也能帶的走。 王俊評舉例“浙東唐詩之路”,“這一條路不僅要發展成為'網紅打卡點',還要讓遊客拍照之後,對這個地方產生情感。只有產生情感,人們才願意花錢、花時間去購買物品、體驗景點,甚至'二次朝聖'。” “文創不是複製品,它是極具個性的事物。”張學霖談到,如果從文創產品看,它飽含著人物故事、精神內涵,更值得人們去欣賞和珍惜。 而為了共同推動兩岸文創事業發展,11月16日至18日,浙江紹興舉行的2020浙東唐詩之路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上,兩岸(紹興)青年創意聯盟成立,未來將有更多的青年力量共同助推兩岸文創事業進步。 [本報特約記者 項菁]

北京舉行紀念台盟成立73週年暨蔡子民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

11月12日,紀念台盟成立73週年暨蔡子民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在台盟中央機關禮堂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蘇輝出席並講話。台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台盟中央副主席楊健、連介德、鄭建閩,蔡子民同志親屬等出席會議。台盟中央副主席吳國華主持會議。 與會同志一起回顧了蔡子民同志的生平。蔡子民原名蔡慶榮,1920年6月出生於台灣彰化。 1947年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爆發,蔡子民參與起草《二·二八事件處理大綱》32條,提出了實現台灣民主自治的一系列條款。 1947年4月,他來到上海,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加入台盟。 1985年5月蔡子民卸任駐日文化參贊歸國後,先後擔任了台盟總部常務理事、宣傳部部長,第四屆台盟中央主席團主席,第五屆台盟中央主席。 蘇輝指出,蔡子民同志,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傑出的愛國主義人士,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是台盟的傑出領導人。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做了大量工作。為國為鄉舉義旗,結盟跟黨堅不移。巋立玉山霄雲盤,盛世浪靜登有期。台盟能有今天的歷史發展,與蔡子民等台盟老一輩領導人的光輝業績和歷史貢獻緊緊相連。 蘇輝表示,我們要學習蔡子民同志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矢志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要學習蔡子民同志促進兩岸交流、心系祖國統一的家國情懷;要學習蔡子民同志勤奮學習、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要學習蔡子民同志關心台胞,情系台胞的崇高風範。 蘇輝強調,我們對蔡子民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蔡子民等台盟前輩的優良傳統傳承好弘揚好,把他們歷經千辛萬苦開創的事業發展好,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為多黨合作事業長遠發展貢獻力量,為完成“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實現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台盟中央原副主席李敏寬、台盟中央秘書長潘新洋、蔡子民同志之子蔡寧、台盟天津市委會主委劉朝霞在會上發言,回顧了蔡子民同志的事蹟,表達了深切的懷念之情。 台盟北京市委會主委陳軍、全國台聯副會長紀斌、中央統戰部、北京市台聯有關同志出席會議,台盟中央機關全體幹部、台盟各地方組織負責人、台海出版社負責人、盟務工作者、盟員、台胞代表等通過現場和視頻分會場的形式參會。 [本報特約記者楊海]